一文读懂佛教东进过程中,寺院风格的演进和主要建筑
中国南北朝时期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都城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到了唐朝杜牧《江南春》咏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地处南方寺庙也不少。佛教和寺庙从印度东传之后,逐步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在建筑格局上表现出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这些寺庙建筑记载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早期寺院的布局
早期的寺院一般以塔为中心,其他殿阁分布在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方形的庭院。
● 过渡时期的寺院布局
在唐代后期寺院布局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塔已经不是中心建筑,殿阁升到了主体地位。
● 晚期寺院的布局
宋代之后的寺院布局逐渐趋于成熟,寺院建筑以殿阁为主,如果高僧圆寂后需要建塔供奉的,则另建塔院。而这样的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那么这些流传下来的寺院各殿是如何布局?
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寺庙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分别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此外,寺庙常见的还有碑林、塔林、藏经楼等等建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