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张清昌:我陪儿子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因此,每年春节前,我都会陪儿子把旧春联去掉,贴上新的春联,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表达心愿。
今年和往年不同,贴的都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写的春联。儿子问我:人家贴的春联都是买的印刷联,咱怎么自己写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习惯用电脑打字的现代人更愿意购买现成的印刷春联。
殊不知,这样做,把本应丰富的年节文化变得苍白单调,把本来期待过年的心情变得乏味漠然。
这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春联习俗,更是先辈们对心灵家园淳朴的挚爱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春节贴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新桃换旧符”之说,它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自美好期盼,更源自我们双手的不懈创造。“旧符”只有自己亲手以“新桃”来更换,才更加具有饱满厚重的精神内涵。
因此,和儿子共同来贴自己亲手写的春联,感到心情特别舒畅,精神特别愉快,别有一番味道,显得更有意义。
今年春节,我撰写的春联是“鼠随新风辞旧岁,牛节正气报新春”,横批“万象更新”。
新春佳节,一幅红底墨字、喜庆明亮、寓意吉祥的春联,从内容构思到书写张贴,可以说承载了中国人积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共识,折射出中国人亲手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春联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汉语载体,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透过其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到社会发展进步的烙印,以及人们社会观念和价值认同的逐步变化。
如封建帝王时代的“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民主革命时期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事打起精神布成新气象,人人拿出力量收复旧山河”;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天新地新历史开新纪,山笑水笑人民展笑容”;抗美援朝时期的“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改革开放初期的“锐意创新四化宏图惊世界,立志改革九州生气恃风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神箭升天嫦娥圆美梦,蛟龙腾海华夏赋鸿篇”等,从中不难感悟到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年了,看到自己亲手编撰书写的红彤彤的春联贴在门上,心里美极了。
儿子高兴地说,今后每年春节都要自己写春联,我们年轻人更应弘扬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已载1月29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