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单位内部业务素质最强的人不是领导?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在一些单位内部,业务素质最强的人一般都不是领导。在不强调专业素质的领域还情有可原,而在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仍然是这么回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或许问题本身就出了问题。单位运转需要群策群力,而且一直以来都要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强调个人的力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而只突出个人主义就不一定能办成大事了。在如此精神的指引之下,业务素质最强的个人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而是集体中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即便有些人业务素质很强,也只会给集体添砖加瓦,代表集体的业务能力,却不能代表他自己,更不能以此自矜,要谋求什么特殊待遇了。于是,在倡导集体力量的前提下,个人的话语权逐渐消失了,个人业务能力再强也是集体中的一员,当然就不能代表集体了,而只能被集体所代表。也就是说,领导集体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不需要有太高的业务素质,只需要会发号施令就行。而对于一些个人能力很强的单位,根本不需要领导,只需要一个人在微信群发号施令就可以,而那个发号施令的人是更大的上级,并不是单位的领导。或许,单位内部根本不需要领导。
但又有些不可能。尤其是黄种人不太好管理,有些时候容易产生极强的嫉妒心,以至于要发生窝里斗。必须有领导出面协调,也必须有领导维护所谓的公平和正义。于是,不管是大单位还是小单位都需要一个领导,有的甚至需要很多领导————其实不一定需要,只不过被安排了很多领导而已。一个单位内部,需不需要领导,员工说了不算。领导合格不合格,员工说了也不算,要选谁做领导,员工说了更不算。如此一来,员工的政治话语权就会被剥夺,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即便每年都有考核领导的表格让员工来填,还要员工推荐后备干部,但其实都在走形式,员工填的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即便是不记名填写,填写之后,那些表格也会很快被单位领导看到。既然不管用,领导还要看表格的底面,那么还有必要玩下去吗?于是,有的员工就不填写了,有的胡乱填写,因为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即便有那业务能力很强的人被众人一致推选为领导,也不会真的做了领导,因为领导的选拔和任命是靠着另外一套程序来运作的。
作为一个单位内部的员工,如何才能做了领导?靠业务能力行吗?当然不行,就好比古代的一个小知县,要想获得提拔和升迁就必须学会官场那一套迎来送往的规则,要会定期给上级送礼,还要做出一些所谓的政绩,获得一定的提拔。主要还是给上级打点,而所谓的政绩很多都是造假工程,即便不造假也不可能仅仅凭借政绩来升迁,而造出很大政绩的各个单位还是凭借内部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来工作,但并不能提拔他们做领导。
要是不需要极强的业务素质的单位这样运作还行,要需要极强业务素质的单位不让业务能力强的人做领导基本上就要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了。难道那些领导都是业务素质不强的人吗?还真是。大多都是业务素质不强的人,不在业务方面下功夫,而专注于谋求做官的本事,时间长了也就摸透了官场的运作规律。而那些业务素质强的人只会在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却不会官场那一套,当然不会做官了。那么,做官的领导就看不见那些业务素质强的人吗?当然看得见,但没有任何一个条文说过,业务素质强的人就要做领导呀。也没有任何一条规定申明业务素质强的人就可以成为后备干部呀。
即便是民主选举,业务素质强的人也不一定就被选为后备干部,而被选为后备干部的都是人缘好的员工,并不一定就是业务素质强的人,事实上,大部分后备干部都是业务素质不强的人。就好比学校领导,教不了学的或者教学成绩差的老师做领导,业务素质强的老师只能在教学第一下长期奋战,根本做不了领导,而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是那些业务素质强的老师没有做领导的才干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没有顺应做领导的趋势,或者说没有按照仕途的套路来走。
不仅老师行业这样,医生行业也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现象。受了资本和权力的影响,没有什么业务素质的人就要想方设法做领导,领导了一大批业务素质很强的人。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业务素质强的人也就不会和领导较劲了。但遇到事情之后,还是要靠这些业务素质强的人去解决,要领导自己去解决,无论如何也是不行的,或许他们根本就摸不清情况,一通瞎指挥之后,只会被人诟病,以至于丢了官职,但并不妨碍他的继任者们继续瞎指挥。
有的单位业务素质强的人在偶然的机会做了领导,也就不专注于业务了,尤其是科研单位,成了甩手掌柜的,时间长了当然也就跟不上时代了,成了业务素质不强的领导了。
或许领导不会主抓具体工作,必须着眼于全局,根本不会在乎业务素质强不强,而是喜欢一拥而上,多快好省搞建设,吃大锅饭,平均分配,要是有人嚷,就多分他一点,要是没人嚷,就按既定的分配秩序来。员工们早已经习惯了,当然也就只能服从了。混口饭吃容易,要想干出突出成绩就不容易了,除非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