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升:功夫胖给张艺兴写的歌词差之又差

功夫胖:有人一辈子靠吃瓜评论吃饭。

乐评人丁太升在《天赐的声音》惹了无数篓子,包括:萨顶顶的僵硬和矫揉造作、王晰的土味喊麦、汪小敏没有特色、李泉演唱不足、高进太土等。最近丁太升又惹到了功夫胖,称功夫胖给张艺兴写的歌词差之又差。
在周四晚播出的《我是唱作人》里,张艺兴以《湘江水》献给他的家乡长沙,在作词一栏可以看到,歌词由张艺兴、功夫胖共同完成。歌词是写长沙,功夫胖是长沙说唱代表人物,加之两人是高中同学,这首歌邀请功夫胖作词完全在情理之中。
节目播出后,丁太升写了那期《我是唱作人》的乐评,在张艺兴《湘江水》对战刘思鉴《读自》这轮,丁太升表示他会投给张艺兴,但明确指出了歌词的不足,“而歌词,则是差之又差,缺少真情实感的爱,只能依靠一些地标符号去强调我爱长沙,这样表达出的情感是虚假的,立不住的,是塑料质感的。这种写法是过于虚张声势的,是无力的。非常遗憾。”
某网友称,功夫胖是公认的湘江词王,然而丁太升并不买账,认为“之前写得好不代表这首一定好”。
对于“公认”,另一位网友指出,这不是自诩的,而是说唱圈公认的,并称这次不如以往,但不至于差之又差。
丁太升的回应依然是“很差”。
某网友表示,这首歌的词像十几年前小县城电视台宣传片。丁太升赞同了该网友的评价。
随后丁太升将网友的那句评价做了延伸,以《狮子山下》《东方之珠》举例说明如何写一座城市,并再次强调功夫胖的歌词是在堆砌地标符号,没有真情实感。
对于丁太升的言辞,功夫胖回应称,“有人一辈子靠吃瓜评论吃饭”。
随后丁太升又回复了两条微博。
事情就是这样,我谈谈我的看法。
写一座城市,难免会提到一些城市地标以及与该城市相关的生活方式,比如《湘江水》里的“岳麓山、烈士公园、一桥(橘子洲大桥)、过江隧道、嗦粉、剁椒拌饭”,目的是引起家乡人民的情感共鸣,再比如C-BLOCK早期的《长沙策长沙》,提到了“白沙井、白沙烟、白沙酒、马王堆、槟榔”,又比谢帝的《这才是成都》,更是将成都的地名一一罗列。
丁太升认为,真正好的作品,哪怕是写跟你的人生毫无关联的城市,你也能从中找到类似故乡的感动。我想到了一个例子,赵雷的《成都》,赵雷是以过客的身份写成都,他对成都并不了解,小酒馆在玉林西路,而他写成了玉林路,所以赵雷《成都》击中人心的是爱情、离别、求而不得,并非城市风味。后来谢帝写了首《这才是成都》反击赵雷,用地标、生活方式写出了成都的烟火气。赵雷的是抽象,是游记,是外地人的成都,而谢帝的是具象,是生活,是成都人的出成都。所以无所谓对错,只是创作角度不同。
赵雷的《成都》让成都以外的人找到了类似故乡的感动,这是丁太升推崇的创作方式,而功夫胖的《湘江水》跟谢帝的《这才是成都》相似,以地名、生活方式、方言引起当地人的情感共鸣。丁太升认可的创作方式是引起所有人的共鸣,而功夫胖、谢帝用接地气的方式勾起当地人的回忆,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不能说前者比后者更高级。
至于所谓的“十几年前小县城电视台宣传片”,那现在的大城市宣传片是怎样的呢?我特意看了下《北京2019》一带一路宣传片,依然是那两个关键词:城市地标、生活方式。
一首写给自己城市的说唱,让一个外地人听,城市地标、生活方式不熟悉,方言也听不懂,没有共鸣很正常,不喜欢也正常,但绝不代表歌词“差之又差”。
丁太升曾任摩登天空企宣总监,参与数十张唱片的企划推广,不能说他不懂音乐,但细分到说唱领域,他未必听过太多说唱,如果他听过上面提及的《长沙策长沙》《这才是成都》,还有隐藏《在北京》、雾都的《雾都夜话》、鱼头的《All In Ma City》,就明白功夫胖的《湘江水》为何会那样写了。
不过,丁太升说出那样的话我也能理解(常规操作了),不毒舌还是丁太升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