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不是粗读
《芦花鞋》选自曹文轩先生写的《青铜葵花》,选作课文时有删改。这篇文章故事性强,选入文本时,编者将其列为略读课文,并不属于讲读课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需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即可。
如果要求学生以略读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我始终觉得有点遗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篇文章很美,一是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美,芦花鞋美,结构美,语言美,人物美等。二是这篇文章美在趣味性强,以此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仅阅读单篇课文,而是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三是主人公的精神很美,美在淳朴善良,美在吃苦耐劳。四是课文结尾很美,青铜赤脚踏过积雪,留下一串脚印后,给读者留下美的想象空间。
《青铜葵花》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芦花鞋》是其中第四章,如果以略读的方式学习这篇文章,一定会冲淡文本承载的阅读任务,那么,无法真正落实学生参与阅读中去,为学文而学文。这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方式。思来想去,我决定领着学生走进这篇课文,既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量,以单篇课文为引子,推动整本书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这样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学生略读了课文,虽然搞懂了故事梗概,但还没有潜入文字背后,这就需要老师搭一把力,潜入文本深处,触摸文字的温度,走进主人公的世界,探究文字的力量,感知文学的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芦花鞋是什么的鞋?你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生:暖和。
生:美观。
生:漂亮。
生:温暖。
师:没有了吗?再找一找,你一定能找到。
(学生默读,寻找关键词句)
生:很厚实。
师:不错。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读懂了课文。课文有几处写芦花鞋漂亮?有几处写芦花鞋暖和?请勾画出来。
(学生找关键语句,并勾画)
师:文中的芦花鞋温暖,漂亮,事实上,这篇课文也很温暖,漂亮。
此时,学生感到惊讶,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老师,这篇课文温暖吗?这篇课文漂亮吗?学生有了惊讶,跟着就有疑惑,这不正是有思维共鸣的课堂氛围吗?我暗自期待惊喜。
师:怎么了?你们觉得不温暖,不美吗?
生:好像没有这种感觉。
生:这是大作家写的,肯定美,但是,温暖呢?
师:你们刚才不是说温暖、暖和、美观、漂亮等词语吗?难道这些词语不美,不温暖吗?
生:这些词语很美,很温暖,但你说的文章很美啊!
我笑了,这正是我想以词披文的教学方法。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探究一下课文内容,看看到底温暖在哪里?又美在哪里?。
(学生点头)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谁?
生:青铜。
师:文中只提到了青铜吗?
生:还有爸妈,奶奶,妹妹。
师:嗯,课文主要写青铜做什么?
生:做芦花鞋,卖芦花鞋。
师:一共卖了多少双?
生:一百零一双。
师:一次性卖完的吗?
生:分三次,第一次卖了九十双,第二次卖了十双,第三次卖了一双。
师:真会读书!从你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呢?
生:芦花鞋。
师:你以这个线索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
生:编织芦花鞋(起因),卖芦花鞋(经过),城里人喜欢芦花鞋(发展),卖掉最后一双芦花鞋(高潮)。
师:这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咋没有结果呢?
(学生思考)
师:你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有什么发现吗?
生:结果被省略了,让我们猜。
师:让你们猜,让你们想象,课后,你们把作者省略的内容续写出来吧!
(学生点头)
师:同学们,其实,全文讲的青铜和芦花鞋的故事,对吧!
生:对。
师:那么,你发现没有还有一条线索呢?
(学生思考)
生:还有一条暗线?
师:呵,我说课文还有一条线,你就认为还有一条暗线?线索是作者写作时紧紧抓住的一条线,既然我们知道全文写的是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那么,另一条线索就是什么呢?
(此时,一位学生终于明白了,举手)
生:青铜。
师:对啦!你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来说一说。
生:起因:青铜采花编芦花鞋。经过:青铜卖芦花鞋。发展:青铜在雪天坚持卖芦花鞋。结果:青铜卖掉了最后一双芦花鞋。
师:十分完美。同学们,这两条线索十分明显,就像教室里两条过道,我们从前面走到后面,就像作者写文章,从头写到尾。左边是一条线,右边是一条线。这两条是同时进行的。以前,我们学的课文中,作者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写作,也有采用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写作,今天,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两条线索平行进行写作。
(此处,我一边讲,一边用手势辅助。)
师:你们能根据刚才讲的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吗?回忆一些,有哪些列小标题的方法?
学生自由说,师生一起为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青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良的人。
生:能吃苦的人。
生:纯朴的人。
师:不错。课文哪里体现出他的这些优秀品质,请勾画出来。
(学生自主勾画)
师:青铜卖的芦花鞋是谁织的?
生:他们一家人。
师:哪里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并朗读)
师:全家人一起动手,说明这家人?
生:团结,和谐。
生:一起动手做芦花鞋,齐心协力。
师:是的,这一家人,有困难一起面对。卖芦花鞋是他们一家人的收入。而且是什么样的收入?
生:很重要的收入。
师:找出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如果把这句话换成“这是家里的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句子的意思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既然句子的意思没有变,变换后的句子更简洁,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学生思考)
生:我觉得,作者这样写,主要起强调作用。
师:是的,强调了卖芦花鞋带来的收入是重要的收入。作者家里很穷,有了卖芦花鞋这一笔收入,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请你们齐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明白了,卖芦花鞋是青铜一家人一笔重要的收入,青铜去卖芦花鞋时,他的心里一定会想什么?
生:这些芦花鞋卖得出去吗?
生:谁来买我的芦花鞋呢?
生:雪快停下吧,我要卖芦花鞋。
师:不错,文中写道:“雪在他的祈求中,渐渐停了。”你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思考)
师:换一种说法,换成“雪渐渐停下来了”可以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想雪停下来,然后去卖芦花鞋。
师:你的意思是,青铜一想,雪就渐渐停下来了?
(学生笑)
师:文中用的“祈求”,祈求什么意思?
生:希望。
师:嗯,诚恳的希望或请求。青铜一祈求,雪就渐渐停了?雪这么听话?
(学生笑)
师:再读一次。读出感情。
(学生齐读)
师:读出感情,还要读出感觉,你们读出了什么感觉呢?
(生沉思)
师:同学们,结合前文你会发现,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青铜急于卖掉芦花鞋的急切心情。
(学生做笔记)
师:同学们,青铜的举动难道不漂亮吗?不温暖吗?现在,请在书中找出描写芦花鞋漂亮的关键语句。
(学生在文中找后,老师指名读。)
师:作者是直接描写芦花鞋的漂亮吗?
生:不是。
师:那么,这是什么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对,侧面描写就是起什么作用呢?
(生思考,一位学生举手)
师:你说一说。
生:衬托。
师:聪明,给他掌声吧!
(掌声响起来)
师:刚才你们读的句子,就是衬托芦花鞋的漂亮,正因为它很漂亮,所以买的人很多,以致于织好的鞋卖完了。为了满足顾客,青铜最后卖掉了自己脚上的一双芦花鞋。请同学们齐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现在,请再读“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学生齐读)
师:有什么发现?
生:对比写法。
师:是的,这里的对比是温暖的,漂亮的。他的脚是温暖的 ,他的心是温暖的,他把温暖给了那个人,给了整个家。他是真诚的,善良的。他的脚印是漂亮的,他的举动是漂亮的。青铜一家人共同面对困难是温暖的,漂亮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温暖的,漂亮的。青铜的淳朴善良是温暖的,他的吃苦耐劳精神是漂亮的。你们想知道青铜一家人更多的故事,就去读《青铜葵花》吧!课后,请你们展开想象,续写结尾处省略的内容。
略读课文虽然无需教师精讲,但绝不允许学生粗读。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学的目的不是为考而教,而是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旨归。语文教学,应该紧紧抓住这四大核心要素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切不可只注重精读课文,而忽略略读课文承载的文本教学任务。
2021.5.6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