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十部极具里程碑意义的20世纪音乐作品
#2021#
////
最近总有人说“我们又见证了历史”,不论是人生的悲喜还是社会的变迁。其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不仅仅当前所处的21世纪,每个世纪都会有一些见证历史的时刻,20世纪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巨大的社会变革、核能的发明、太空探索的诞生以及早期数字技术的发展等等。
音乐家们则在用人文艺术“见证”社会历史,从德彪西到伯恩斯坦,1900年后许多音乐家用创新的音调、演奏方式,通过最悠扬、舒适的音乐,试图在一个快速变化和日益机械化的世界中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意义。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10部极具里程碑意义的20世纪作品。
1
1
1
1902
克劳德·德彪西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Pelléas Et Mélisande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唯一一部完成的歌剧,1902年4月30日首演于巴黎,轰动一时,在当时的艺术界掀起了一场风暴。罗曼·罗兰曾其首演为“法国音乐剧院的历史上,属于屈指可数的纪念日之一”。
德彪西紧跟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营造了一种感性而梦幻的氛围。这部歌剧反映了当时欧洲精英人士中普遍存在的悲观厌世情绪和“宿命论”基调,其音乐中的诗意带仿佛催眠一般,让人轻易迷失在德彪西创造的梦境中。
德彪西自称这部歌剧为“瓦格纳后的歌剧,但它绝不像瓦格纳”。《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没有瓦格纳歌剧起伏夸张的风格,采用一种适合法国语言的朗诵式旋律风格,让音乐与文字能完美契合,歌剧中的语言接近于生活化,为20世纪歌剧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
1
2
1
1904
古斯塔夫·马勒
《第六交响曲》
Symphony No. 6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创作于他与名媛妻子阿尔玛·辛德勒结婚并生育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按说应该是他人生的高光时期。
但《第六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中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焦虑,被广泛称为“悲剧交响曲”,也被认为是一部危险的、具有预言性的自传作品,尤其在最后第四乐章那长达半小时的情绪化、噩梦般的旋律。马勒在《第六交响曲》中诉说了自己一生的苦难与悲伤。
妻子阿尔玛·辛德勒回忆说她的丈夫在生活中一直是快乐的,但也是在这种状态下写下了最黑暗、最具破坏性的音乐,写出了来自他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1
3
1
1912
莉莉·布朗热
《浮士德与海伦娜》
Faust et Hélène
法国作曲家莉莉·布朗热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娜迪亚·布朗热的妹妹,她是第一位获得罗马大奖(Prix de Rome)的女性作曲家,《浮士德与海伦娜》就是她的获奖作品,获奖时的布朗热只有19岁。
《浮士德与海伦娜》的文本基于歌德《浮士德》。一位年轻的女性在刚刚开始争取男女平等的时代,根据一部德国伟大文学作品所创作的音乐,能够赢得罗马大奖这样级别的奖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天才作曲家年纪轻轻就因病痛去世,年仅24岁。
1
4
1
1913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
作为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最高杰作之一的《春之祭》是为佳吉列夫的俄国芭蕾舞团而创作的。它的音乐长期以来被视为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前瞻性音乐为特色,通过前卫的手法,表现了一出宗教仪式。
人类对大自然的惊恐和敬畏、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在这部作品中一一展现。不同于以往优雅的芭蕾作品,它带领观众回到了早期的俄罗斯,目睹一场诡异的祭祀仪式。《春之祭》在巴黎的首演时其风格引起了骚动,但无疑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后来的古典音乐。
1
5
1
1924
乔治·格什温
《蓝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
1924年,一位美国作曲家创作了一首交响乐作品,开创性地将爵士乐引进了古典音乐。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将华丽的钢琴独奏与爵士乐结合,再加上管弦乐的力量,一部“爵士管弦乐”诞生了,它通过丰富的音乐开启了美国古典音乐史的一个新时代。
1
6
1
1930
格兰特·斯蒂尔
《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 1
美国作曲家格兰特·斯蒂尔的《第一交响曲》代表了古典音乐中社会和种族代表性方面的里程碑式胜利:罗切斯特爱乐乐团在1931年演奏这首曲子时,这首曲子作为第一位由黑人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被载入了史册。不到十年后,格兰特·斯蒂尔站在了著名的好莱坞露天剧场里,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
1
7
1
1955
皮埃尔·布列兹
《无主之槌》
Le Marteau sans maître
皮埃尔·布列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指挥家。他最具开创性的作品之一就是《无主之槌》,这部作品将室内乐的乐器组合进行了非常规的调配,它由女中音、中音长笛、颤音琴、吉他、中提琴、木琴及多种打击乐组成。《无主之槌》共有九个乐章,部分是人声演唱,部分通过纯粹的乐器诠释。
1
8
1
1957
伦纳德·伯恩斯坦
《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指挥和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与词作家斯蒂芬·桑德海姆合力创作音乐剧《西区故事》。伯恩斯坦巧妙地将爵士乐、拉丁音乐、管弦乐和歌剧融为一体,将古典音乐带进了百老汇音乐剧。该剧在1958年获得了托尼奖的提名,并在1961年被翻拍成了电影并获得了10项奥斯卡金像奖。
1
9
1
1962
本杰明·布里顿
《战争安魂曲》
War Requiem
《战争安魂曲》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合唱作品之一,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毁而重建的考文垂大教堂而作。音乐将传统的拉丁文安魂曲与英国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的战争诗歌相结合,十分令人感慨。
这部作品演出时需要超大规模的管弦乐队与合唱团,此外还需要一个童声合唱团、室内乐队和三名歌手,整部作品的演唱时间大约需要90分钟。
1
10
1
1987
菲利普·格拉斯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菲利普·格拉斯通过他独特的极简主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20世纪的实验主义将古典音乐的基础规则全部抛之脑后,一切规则趋向复杂,但格拉斯向这种复杂性做出了反击,保持了音乐的简单性。
在他的极简主义下,重复的音符和和节奏型形成了缓慢律动的旋律,使人易于接受。格拉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尤其是第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