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孩子上KUMON(西方流行的补习班)吗?复旦校友选择不!
文|Apple妈咪
轻松的“放羊”教育,结果是显著的两极分化。孩子,我如何知道,你会在哪一个极端。
————–
在新西兰的华人家长圈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KUMON。这是50年代一位日本数学老师发明的,中文叫“公文学习法”,简要来说,它是一套博大精深、分级细腻的题海体系,有文科和理科两门,老师按照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随时制定和调整进度,孩子要做的事情,则仅仅是每天按量做题即可。按照KUMON的理论,孩子只要依靠这套逻辑严谨、思路缜密的题库,在专人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做题,天天写,天天练,就能完成从幼儿园阶段的数字,一直到高中毕业微积分的全部自学,并且根基扎实。
这套体系因其超强的复制能力,以及因材施教的特色,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走红,仅在奥克兰,它的覆盖率就达到了几乎每个小区都有。也就是说,你每出门5公里,恐怕就有一个KUMON学习点,让我想不知道它都难。
其实学习KUMON的也不光是华人孩子,许多洋人孩子都在学,可能大家普遍觉得,新西兰的学校太散养了,学得太简单了,孩子太有空了。KUMON的存在完美弥补了这个缺口,KUMON进行得好的孩子,他们的作业压力和数学成绩,恐怕并不逊于国内教育里的孩子们。
家里的老大开始上小学后,我也蠢蠢欲动。一方面,我总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是不需要补课的,另一方面,总有前辈朋友告诉我,新西兰的大众教育比较基本,而且这里讲究因材施教,说到底,也就是成绩差的小孩自我感觉也很好,而如果孩子本身出类拔萃,那么在学校里面,他也自然能够得到与他能力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从而越学越精、良性循环。
换句话说,尽管新西兰的学校教育体系相对基本,但是下午3点放学后,个人完全可以从校外获取“精英教育”,并且和“支持个性化”的学校教育“无缝链接”。
这种教育设计的初衷,很可能是为了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在校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个发展可以是在“精英教育”上,当然也可以在其他任何方面。
大约在上了大半年小学后,我带老大去了一次KUMON测试。尽管学校里的老师屡次告诉我,孩子学得很好、阅读和书写都在稳步提升、不需要任何补课……我还是对轻松无比的学校教育有那么点儿不放心。在家里附近的KUMON点,生平第一次,我看着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一张卷子。那些个逻辑题、是非题、甚至排版,都像极了自己小时候做的功课,只是换了个语言而已。测试末了,老师拿出一套分级逻辑,详细解释给我听,孩子当下需要实施的学习计划:基本就是英文和数学,每天各做半小时题,每周来KUMON点两次,检查和调整作业进度。
一出门,孩子随即表态:坚决不要去上这个课。我说:“要不咱们就上一门英文?毕竟这是第二语言,你想不想变成班上英文念得最好、写得最顺畅的小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小朋友还是极其勉强。我想这还没开始天天做额外的作业呢,要养成KUMON的习惯,恐怕难免是一场亲子持久战。而当时老大的兴趣班其实早已排满:唱歌、踢球、游泳、乐高和跆拳道。要插一个KUMON进去,孩子必须从那些他非常喜欢的活动当中放弃1、2个,这对这么点大的孩子来说,很难抉择。他说每个兴趣班都非常喜欢,每个他都要学下去。这期间,课外班的时间冲突,加上自己回了趟中国,KUMON的事情就暂且搁置了。
尽管如此,这份纠结一直梗在心中,到底应该一狠心逼孩子养成天天写一小时作业的习惯,还是由着他,在新西兰“散养”的教育大环境下,无忧无虑地玩儿。
意外的是,前几日的一席饭局、席间的一番谈话,理清了我的思路——周末的晚上,奥克兰市区一家典雅的中餐馆里,复旦大学新西兰校友会的聚餐。
虽然我们的校友会现下才十来人的规模,但一半以上是84年至90年间毕业的复旦老前辈,他们的人生和工作经验如今已深入祖国和新西兰各个领域,我们的领队是复旦新西兰孔子学院孙钢院长,而02年管院毕业的我,是席间资历最浅的。
关于要不要上KUMON,89年复旦数学系毕业的郭学长,给了我他的见解:
工作之外,我还是个数学老师,给本地不少初高中年龄段的孩子补习数学。你说的没错,新西兰的学校教育是没什么压力,但是,你没有看到,本地学校在保护小朋友学习兴趣上的不遗余力。在这个尊重个体选择的大环境下,家长其实很难单方面,在小朋友不情愿的情况下,实施我们小时候接受的强压教育。
那么,在如此宽松环境下长大的小孩,你看到他们的出路如何呢?我问道。
这里长大的孩子,不论华人或洋人,两极分化很严重:一方面,是毕业去世界顶尖学府的小孩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许多孩子连高中都念不完,中途就辍学去学个手艺活,就此糊口,他们也觉得挺好。
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哪个极端呢?我进一步追问。
你没法知道。我只能告诉你,这个社会里优秀的小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自律。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自行调研要去哪所高中、自己决定要上哪个大学、自己设置为达到目标,要做怎样的准备。来我这里补习的小孩,那些学习优秀的,无一例外,都是自己找到我,自己决定要来我这里补习,而不是他们的父母让他们来的。
换句话说,“自律”还是“他律”,决定了你的孩子能走多好,能走多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高压教育下的孩子,后劲不足的原因。
而为人父母的我们,如果一定要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做些什么的话,只有两件事情:
1.不遗余力地启发、保护和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
2. 不遗余力地给予小孩选择、自行承担责任和后果、最后学会“自律”的机会。
这才能和本地学校的教育思路达成一致,孩子才不至于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冲突上疲于奔命。
而KUMON,我的许多学生都上过KUMON,他们无一例外都觉得KUMON一无是处,除了做题,学不到任何东西。而我觉得,倒不是KUMON学不到东西,孩子们的一些数学功底,可能确实是从KUMON来的。
只是,KUMON这种“在父母的监控和权威下实施的、缺乏师生沟通的长期题海战术”所带给孩子的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远远超出了它所能带来的正面价值。
一席谈话,直接打消了我给孩子上KUMON的念头,只是,瞬间感到压力更大。事实上,给孩子上补习班,布置家庭作业,对父母来说是最简单,最好操作的。而“启发、保护和满足兴趣”,以及“自律”,却对父母的教养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引用新西兰一本父母杂志上,对于培养孩子自律(Self-Discipline)的8个方法:
1. Create a Positive Environment
创造正面的环境
2. Develop and Maintain Level of Trust
发展和保持信任
3. Be a Role Model
做孩子的榜样
4. Demonstrate and Teach How to Manage Anger
指导孩子如何管理负面情绪
5. Involve Your Kid Into Various Activity
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6. Give Children Opportunities to Make Choices
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7. Praise Your Children
表扬你的孩子
8. Establish Rules and Share Responsibilities with Your Children
和孩子设置规则、分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