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台: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里走来

大禹之州,华夏同步。因大禹而得名,缘夏代而称殊。“钧台之享”名扬天下,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里走来。研究,确认古钧台遗迹对推动华夏文化研究意义非凡,也是奠定禹州作为“华夏第一都”的历史地位及建设文化大禹州之当务之急。

禹州市古时候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是大禹受封,夏君立国的钧台所在地。《吕氏春秋·有始》记载:“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今之禹州,正是古时所称的天之中,“钧州”“钧瓷”之来历是因为此地建有钧台。建钧台的古人,就认为该地为天之中。因为居于天之中,所以大禹把天地之中作为治水总部,作为九洲治水之范,成为华夏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都城之地。从而使禹州历史与华夏历史同步,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000年世纪之交,国家在首都北京建立“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明确记载了公元前八千年至公元二千年间,长达一万年的中华民族史,详细记载了这一万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朝代变化及历史大事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铜铸历史纪年记载了公元前2076-2001年间“启大飨诸侯于钧台。有扈氏不服夏后启,启伐有扈,大享于钧台”。说明“钧台之享”是国家认可的历史大事件。钧台也是我国历史上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我国稀有的远古遗迹。

夏禹王在会稽去世后,启既为“天下国仰”,待三年丧毕,便于丙戌年(约公元前2058年)在阳翟(今禹州市)筑钧台(也叫夏台)。大享天下诸候,举行继位大典,奏夏韶之乐,承父职而即王位。启是夏禹的儿子,史称夏启,夏后启。也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沿袭之几千年。《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启有钧台之享”。介绍的也是夏代初年夏启主持举行的一次重大祭天活动,参与助祭的是各地的方国首领,因而“钧台之享”也是一次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天下共主的地位,奠定了夏王朝的统治基础。

由刘刚先生所著的《夏商西周史》(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在“伐有扈而享钧台”一节中,也讲到钧台在今禹州市境内,还讲到这次盛会还特设立一种“享礼”。即启在接受诸侯、方伯的朝见,纳下他们进献的贡品的同时,举行一种祭礼,然后设酒食大宴诸侯。因为这种“享礼”的出现,所以这次大会,后人称之为“钧台之享”。

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学者编写的《文物夏商周史》一书中,也明确指出,“钧台之享”是指夏在都城阳翟钧台(地望在河南禹州境内)大会四方诸侯,标志着夏王朝“家天下”至此确立与巩固。

由赵向标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一书,也讲到启夺得君位后,在今河南禹县南部的钧台召集诸侯开大会,利用禹的威望和自己已掌握的权力,迫使诸侯承认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同时调动各路诸侯的军事力量,共同讨伐敌人,把有扈氏完全消灭,世袭君位的天下私有制度得到了巩固,并从此延续了三四千年之久。《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史记·夏本纪》“桀召汤而囚之夏台”。《索隐》云:“夏曰钧台”。皇甫谧云:“地在阳翟是也”。

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记载了夏王朝长达471年,历经近二十次迁都,夏王朝最早的都城就是河南省禹州市的瓦店遗址。

以上论述充分证明,夏启的“钧台之享”之钧台是历史史料记载的,是经国家专家学者确认的,钧台遗迹在禹州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古钧台遗迹既然在禹州,是否是现在天宁寺旁的古钧台?答案是否定的。夏地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历史修建有多处禹王庙。现存于城内西北隅的禹王庙(又叫神禹庙),目前保存有禹王大殿和古钧台等建筑物,这座禹王庙始建于哪个朝代已无法考证,有记载的是: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和明嘉靖十年(1531)重修,清代又多次修缮,至今大殿尚保存完整,清康熙年间知州于国壁建山门并手题“古钧台”。夏启也曾“祭告成功于禹祠”,可见禹州“禹王庙”初建很早,而不是古钧台之遗迹。

既然夏启“钧台之亨”之钧台遗址确定在禹州,那么在禹州什么地方呢?

《元和郡县志》云:在阳翟县南十五里。

据清道光《禹州志》记载:见杜预《左传注》又《太平寰宇记》第七卷引王隐《晋书·地道》云:“钧台下有陂,徐名钧台陂”。《水经注》曰:嵎水东南流。积为陂,陂方十里”。《方舆纪要》云:在州南二十里有三峰,有泉谓之嵎泉。《旧志》曰:嵎泉在三峰山北,颍之故渎。也就是说,嵎水是颍水之支流,起源于三峰山北之嵎泉,向东流入颍河。钧台与嵎水形成近十里之长陂。(陂:即山坡水边。)

钧台原地按《水经注》记载:在禹州城南有一颍水支流,时人谓之嵎水,东往三峰山,东南历大陵西连山(今日杜岗寺),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之大陵之上,即钧台也。

在春秋栎(历)邑及周边地区政区对照图中可以看出,钧台在禹县县城正南方向。(见附图)

在隋大业八年阳翟及周边地区政区对照中也可以看出,钧台在阳翟县城的正南方向,钧台与县城的距离根据地图的比例也应在7-8公里之间(见附图)

以上证据表明,夏启“钧台之享”之钧台遗址的确切位置在城南正方向15里,古嵎水之伴。经论证目前全部符合条件的唯一地点就是--金山寨。

金山寨,位于禹州梁北镇黑龙庙村北部金山之上,此山位于三峰山与柏山之间,海拔不高,是箕山山脉的延伸带,与禹县县城一条中轴线上,距县城十五里。

为什么叫金山呢,相传山里有一只金鸡,世代保护着附近的村民,金鸡出山时金光四射、霞光万道,群众称此山就为金山了。

金山寨何时修建无考,据老人讲应该是明清时候的事,解放后还有寨墙,但不完整,寨子大体座北朝南,用石头砌成,宽广高大,上有隘口,功能主要是防御。东南方向有一寨门,寨内有一口井,水质很好,但已被填埋。相传修寨时山中金鸡看群众修寨不容易就出来帮忙“金鸡叫一声,寨墙长三寸”就是当时传下来的。旧寨墙留下的东西很少,石头都被当地群众修渠盖房用了。

柏山文峰塔上的“光照钧台”四字

现在的金山寨尽管没有寨墙及其它古老建筑,但台阶层次十分明显,身临其景仍可体会到他的厚重、古远。当地的考古爱好者及文化人士,都认为金山寨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