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之48:导弹危机
1951年4月,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退役演说,其中的名句“老兵不死,只是消隐而去”广为人知。而作为强硬的鹰派老将,他还有另外一句:“绥靖,只会导致更为血腥的战争”。
肯尼迪在老挝、猪湾及维也纳峰会的系列退缩,终于给他带来了最严峻的考验:古巴导弹危机。一如既往,肯尼迪只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将美国在古巴经营百年的产业拱手让人。
---------------------
1961年4月的猪湾行动虽然以失败告终,美国面子上非常难看,但也把卡斯特罗吓的够呛。想想看,为了防苏,美国佬居然把手伸到了一万公里之外,太平洋对面的越南,而自己跟美国仅仅隔着200公里的海峡而已,美国人怎么可能就此罢休?
美国人确实没有就此罢手,登陆猪湾的计划之外,另有一个几乎并行的猫鼬行动(Operation Mongoose)。这行动跟正面攻击的登陆猪湾不同,主要是游击战搞破坏配合心理战动摇民心,目的,当然就是推翻卡斯特罗。
猫鼬行动的计划日期,是1962年8月开始由游击队在港口等基础设施上搞破坏,10月中旬开始大规模正面对抗。这行动的总师,无巧不巧,就是当年在菲律宾协助政府军剿灭游击队然后在南越辅佐吴廷琰的兰斯代尔。
不过由于导弹危机,猫鼬行动没完整执行。
卡斯特罗知道美国人不会放过自己,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找靠山。那么,在军事上有一定能力对抗美国、在想法上有意愿对抗美国的,只有苏联。作为交换,古巴的地理位置是苏联所需要的,因为苏联的导弹在数量、射程、精度上都不行。
苏联的第一枚洲际导弹是1961年11月1日入役,型号为SS-7,最大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为2.7公里。这东西数量不多,至古巴危机时,大约只生产了50枚,可用的只有20枚左右。
相比之下,作为美国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阿特拉斯(SM-65)是1959年10月入役,射程14500公里,命中精度1.4公里。比苏联的早入役两年,所以数量上有绝对优势,170枚。
此外,美国的潜射导弹北极星(UGM-27)在1961年已经入役,射程4600公里,命中精度910米。在这一级别上,苏联是空白,潜射导弹最多也就1200公里的射程。
以核弹头数量计的话,美国是27000枚:苏联3600枚,压倒性的优势。而且从1961年开始,美国着手在意大利及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分别部署30、15枚朱庇特导弹(PGM-19),射程2400公里。
伊兹密尔至莫斯科的直线距离是2100公里
所以苏联需要卡斯特罗,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以快速弥补自己的核劣势。
卡斯特罗也需要苏联,再晚恐怕就没救了。
1962年初,一个苏联代表团访问古巴,讨论导弹问题。5月,双方同意在古巴秘密部署战略导弹。7月7日,赫鲁晓夫批准了具体计划,在古巴部署6套SS-4,三套SS-5,射程分别为2000跟4500公里,核弹头40枚。
对于美国可能的反应,赫鲁晓夫跟儿子谢尔盖说过“肯尼迪会闹一闹,再闹一闹,然后就接受这既成事实的东西”。在赫鲁晓夫看来,肯尼迪就那么回事。
苏联的动作很快,7月批准之后,大批的农业专家、水利专家跟机械专家前往古巴,开工。
8月,CIA的U2侦察机发现古巴的萨姆2地空导弹,正欲进一步侦察时,8月30日,一架U2在东亚被击落,国务卿腊斯克因此极力反对在短时间内对古巴使用U2,以免外交纠纷。于是CIA改借发射日冕卫星进行侦察,但天气原因未有效果。
9月,国防部发现U2照片中的萨姆2部署方式跟苏联的SS-4防空阵地完全一致,大为震惊,立刻在自己的名下出动U2侦察,但因为天气原因,直到10月14日才得到可用的照片。
10月15日,CIA根据新照片确认了中程导弹的发射设施,当晚即通知了国家安全顾问McGeorge Bundy,次日一早,McGeorge Bundy向肯尼迪提交了资料。
1823年,眼看美洲各殖民地的独立基本完成,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主张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欧洲列强也不得干涉西半球,即美洲事务。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其主张被称为门罗主义。
当时的美国成立仅数十年,国力排名未知,所以这门罗主义颇受欧洲列强耻笑。不过,也许是美洲太远吧,欧洲人倒也确实没有干涉美洲事务,反过来,倒是美国在百年之后拯救了欧洲。
苏联介入古巴,是门罗宣言之后首次有欧洲国家插手美洲,而且,这是极端敌对的国家在极端接近的距离上采用极端危险的武器威胁美国本土。
如果对阵双方是两个皇帝的话,实力相差如此悬殊,弱者会死的渣的不剩。但肯尼迪没脾气,不要说7000万,越战中美军阵亡连7万都没到,约翰逊自己都不敢寻求连任了。
肯尼迪的应对,是成立了一个执行小组,成员主要是幕僚及正负阁员。摆在小组面前的选择有几个:全面攻击古巴、外交手段、置之不理、海上封锁等等。最终,一致同意的手段是海上封锁。
参联会方面当然是鹰派作风,尽管考虑到苏联可能以倍数的兵力对西柏林进行攻击,但仍然是全体通过了攻击古巴的建议。其实,军方的鹰派作风固然有其天然的因素,但跟军火商关系非同一般,估计也有一定的影响-------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话,军火商能挣不少。俺猜的哈。
封锁的人命风险小,但根据国际法,是被等同于战争行为的。不过,美国人另有招数解套:美洲条约组织。获得组织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的话,可以进行联合封锁。
所以,美国封锁古巴,并非单方面的行动,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都出了军舰,哥伦比亚等国提供了基地。
最终谈下来,结果是苏联导弹从古巴撤出,美国随后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朱庇特导弹。本来,这可以算是个对等的交换,但肯尼迪还有另一个让步:承诺不会攻击古巴。
这是卡斯特罗梦寐以求的。
但美国人在古巴经营百年的产业,从此就放弃了。这不是小数,要知道,百年间美国在古巴拥有各种油厂、糖厂、矿山等等,而且,美国人拥有古巴土地的6成。
赫鲁晓夫出招收招,换来美国从土耳其撤军,已经是占了便宜;而卡斯特罗得到美国的承诺,才是最大赢家。所以,这场危机中肯尼迪的应对谈不上并不成功,只是保住了底线而已。
跟那做了一辈子傀儡皇帝,退位时却声称“宁为自由国之平民,不做仆从国之帝王”的保大一样,肯尼迪不过是能说会道的花花公子而已。嗯,花花公子这点上,两人也很像。
肯尼迪虽然在就职演说中几乎完全着重于外交,但具体行事上,欧美苏三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软弱的总统。之所以他能留名青史,九成的原因是意外挂了,人都有一种“死亡情结”,剩下的一成,应该归功于他的登月计划。
基本上,前两节以及这一节跟越战都没有直接关系。码出这三节,主要还是看到有人说肯尼迪在导弹危机中应对得当,俺觉得有这种误会的人可能不少,所以应该码出来澄清一下。
如果肯尼迪没挂,越战会如何进行着完全无法推断。俺认为,以他缺乏决断力的性格,越战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假设上的假设就是他没能连任,尼克松在1965年上台,越战会是另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