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着忧虑、忧虑是黏在人精神上的隐痛,我们是与之共存还是? 2024-06-11 02:01:51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站在剑桥大学的讲台上,伍尔夫说:“面对如此不可思议的世界时,似乎只能是孤寂一人。”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如是写:“怎么样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么让我快乐的东西——这种想法陡然掠过我的脑海。”徐志摩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中吟诵道:“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丧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愈发汹涌,文学显然是重要的助推力。人人自称忧虑患者,显然,忧虑已成为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说,忧虑是浪漫的,就好像连绵的阴雨一样,蒸腾着丝丝朦胧的美感;有人说,忧虑是苦闷的,更像是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着一股残忍的凄怆。和“焦虑”、“抑郁”这类带有浓烈负面色彩的语汇不同,现代人对“忧虑”的情感则要复杂得多,甚至将其视为文学的不竭源泉。在这个“我忧故我在”的时代里,年轻人们尤其是文艺青年们究竟在忧虑什么?文学的忧虑和现实的忧虑又是如何交织互动的?英国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弗朗西斯·奥戈尔曼将忧虑本身解读为一种文学特例,一种“心理行为的喜剧”,在《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一书扣住以上问题剖解了忧虑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和影响,试图拼合现代人心灵的秘密景观,引导读者从不同层面理解忧虑这一心理感受。1从《麦克白》到《尤利西斯》 忧虑在文学里恒久悠荡 “假如我们失败了——”这句包藏忧虑想象的念白,来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麦克白》第一幕。麦克白在妻子的强烈怂恿下密谋刺杀苏格兰国王邓肯,然而,勃勃野心也无法遮蔽其惴惴不安的心情,失败的可能性在他的脑海中不断膨胀,想象着假设可能引发的可怖后果,忧虑由此不断堆叠以至心神不宁。如麦克白一般的忧虑者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并不鲜见:遭遇一系列家庭变故而心烦意乱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为计量女儿的爱而寝食难安的李尔王以及陷入热恋却为世仇所困而愁肠满肚的罗密欧……忧虑不仅是黏着在人物身上的精神隐痛,甚至成为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和转折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你或许会认为莎士比亚戏剧里极端的社会历史设定是触发忧虑的源头,尤其是像麦克白这样贪婪的忧虑者全然是咎由自取,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敦厚老实的奥波德· 布卢姆——詹姆斯·乔伊斯最负盛名的小说《尤利西斯》里的主人公。与麦克白剑指巅峰的雄心不同,布卢姆的忧虑渗透在具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亲密关系和性带来的烦扰:妻子摩莉是否对我忠诚?婚姻和家庭哪里出现了问题?巧妙的是,乔伊斯没有借布卢姆的口直白地吐露个中滋味,而是以前言不搭后语的尴尬对话和不知所云的内心独白映照出人物的焦躁不安。他的忧虑不仅揉入于他渐行扭曲的行动轨迹之中,还深深地渗入并污染了它周遭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句——“谁来主办(……)玛莉恩· 布卢姆太太?”——也是不安叙事的折射和变形。从某种层面上看,《尤利西斯》的行文之所以如此交错、混乱正是因为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忧虑,乔伊斯意识流的写法恰恰如实反映了早已乱了心神的人无论是行动还是语言都无法建立起富有条理的秩序和逻辑。对此,弗朗西斯·奥戈尔曼剖析道:“《尤利西斯》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感受到那份潜藏在语言下的忧虑,并不断把意义拉回深层的问题中。忧虑正是在离开又回归烦恼源泉之旅的情节中被塑造的。”小说开篇,布卢姆从住所埃克莱斯街 7 号出发;至最后一章,他又回到同一处所。环形的一天,和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一天并无二致,乔伊斯则运用文学的魔力让布鲁姆在短暂的一天内亲身演绎了其忧虑过程,更牵引读者穿行于语言表面之下的焦虑,在一些双关语、俏皮话和多义词中让忧虑“现身”。从《麦克白》到《尤利西斯》,从拥有至高权力的王到收入微薄的广告推销员,忧虑向来是文学作品里不可或缺的情绪,时而氤氲着浪漫气息,时而又呈现剑拔弩张的氛围。或者在念白中显形,或者于行动中扩散,或藏匿于混乱的言说里,或投射在复杂的内心戏中,忧虑在字里行间恒久悠荡。 2 忧虑着写作: 书写本身即是挥之不去的忧虑“它们会有读者吗?”“它们是优秀的作品吗?”“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写得更好些?”“人们对我的评价又如何?”……在伍尔夫广为人知的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妻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到自己的丈夫——作家拉姆齐先生——总是在为自己的作品忧虑不已,不断抛出纠缠不清的问题。其实,拉姆齐先生并不是作家群体里的个案,更不是为凸显戏剧冲突而刻意勾描的虚构角色,现实中不少鼎鼎大名的作家都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各自的忧虑倾向:渴望超越自我却陷入迷惘的海明威;在恐惧中焦虑不安着书写的卡夫卡;自觉文思枯竭而陷入困顿的川端康成;……可以说,不只是文学作品充盈着忧虑,书写文学的人本身也充满了忧虑的,而这层忧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作品的在意以及对自我才能和道德的要求。“忧虑着写作,写作即忧虑。”弗朗西斯·奥戈尔曼的金句点出了写作的忧虑本质,更富于宿命意味的是,他坦承《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一书的写作始终都是他一个相当大的忧虑来源,可以说,这本书的写作本身就是忧虑实践——“当我试图严肃地界定《忧虑》这本书时,我感到了忧虑。”自称“忧虑者”的奥戈尔曼忧虑地描写忧虑状态,文本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迂回、反复、瞻前顾后甚至语焉不详,借不同学科的“手术刀”解剖自身经验,也试图满足不同读者对其的不同期许。不论是虚构世界里的拉姆齐先生,抑或是坐在书页前的读者们,大多数人都会将“忧虑”视为病理性的、应该被治愈的存在,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忧虑是写作这一行为无法剥离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层面上是积极的、成就作者的一部分——作为书写者,为作品的成色劳心伤神恰恰体现了其对创作的诚恳态度,不断促发TA们激荡文思创作出更打动人心的作品。3 忧虑着写作: 文学的忧虑是现实的投射还是?“在我的脑海中, 沉闷的节奏开始嗵嗵(tom-tom)地敲。”T.S.艾略特在诗歌《一位女士的画像》如是描写如针刺般振动的忧虑心态,诗性的、文学化的表达令人不禁会思考,这种“嗵嗵”的节奏是否会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奏响呢?现实的忧虑和文学的忧虑节奏和质感确有不同。文学的忧虑大多数是抽象的、情绪性的甚至带有一丝浪漫色彩的,比如“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远不能相许”(舒婷)、“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村上春树)、“爱情是个很不幸的水手,你坐一次船,它就憔悴了”(毛姆)……而现实的忧虑则是更具象的、经验性的以及多数时候是令人抓耳挠腮的,比如“今天离开家的时候门有没有锁好了”、“上班路上会不会堵车”、“精心准备的约会中途会不会出现bug”……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文学作品勾描的忧虑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烦扰的投射和变形,日常的忧虑“侵蚀”着我们的语言,又渐渐“更彻底地渗入了文学语言,用以在虚构作品中探究复杂的人类意识”。弗朗西斯·奥戈尔曼梳理忧虑的文学史发现:在19世纪末的现实主义小说中,已出现对忧虑的书写;而到了20世纪初,特别是在现代主义作家的笔下,内在的忧虑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通过内心独白,忧虑书写展现了引人入胜的私人心绪。除了现身于自助书和战争经验,以及字典里的定义和所谓疗法,忧虑还悄悄探入创造力的高端领域。正因为忧虑是人人共有的经验,因此作为“解码者”的读者很容易能沉浸入作家编织的忧虑语境并为之共情,甚至试图在虚构的场域里寻求摆脱忧虑的良药——或是将文学视为从现实的无尽忧虑中逃遁的“避难所”,又或是把文学人物应对忧虑的策略作为自己的“参考书”。然而,大多数时候,文学无法用于化解现实的忧虑,微小的、具体的忧虑依然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掉落,抽象的文学语言无法给予现实遭遇以完美熨帖的指导,也无法阻拦意外的忧虑进入读者的个人世界。事实上,文学本也没有解决问题的义务,你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自我的映照,但最终仍要靠自己的生命经历和生活经验去应对复杂的内在心理纠葛。弗朗西斯·奥戈尔曼藉由《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对忧虑文学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在忧虑的文学性里觅寻日常生活的暗涌,揭开这层人类精神隐痛的多重面貌。归根结底,不论是文学的忧虑,抑或是现实的忧虑,都是人类的忧虑。本文来自《新民说》END撰文 |欢 欢编辑 | 慧 佐 赞 (0) 相关推荐 文译局|伍尔夫的现实意识 编译:Anna / Lilia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编译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原文标题:Virginia Woolf's Consciousness of Reality ... 《桃花源记》的隐痛,凡尔赛文学不懂 《桃花源记》的隐痛,凡尔赛文学不懂 一书一忆(七)一个外国男人教会我的中国爱情 麦克盖尔代表作品4册 我是在单曲循环品冠的<那些女孩教我的事>时想起这本书的.可我却已经忘了书里的内容.小说作为区别于散文存在的文体.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优胜于情节之间,又相忘于情节.最后 ... 我看朗读者 电影<朗读者>是一部2008年的作品,凯特温丝莱特和拉尔夫费因斯主演.这是一部复杂的电影,爱情与背叛.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开头是充满美好气息的拥抱,结尾是冰冷的死亡. 这是 ... 托马斯·德·昆西: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 | 西东合集 李赋宁 译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1785-1859)是十九世纪英国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他出身于商人家庭.中学时代,他就擅长于希腊文和拉丁文.1803年,他进牛津大学学 ... 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的忧虑? 忧虑的时候会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简单点说就是想的太多. 比如想到家里的电视坏了 要拿去修还是再买一个 又得花钱 孩子上学也要花钱 这一段老师说他学习成绩下降 是不是谈恋爱了 要是谈恋爱的话 ...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一本叔 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 yer808) 人间至味,最是清欢.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有这样一则小寓 ... 生活有满满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上的富养 一位粉丝在后台和我说,她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次五一,要举办了亲子活动,老师要求家长和娃穿着亲子装去参加. 她和先生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平时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也是为了陪孩子 ... 816小镇官方首发:一个时代记忆里的生活小镇,一处有生命力的精神原乡 编者按: 816小镇,一座时代记忆里的生活小镇,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的理想生活社区.它的血脉里深藏着曾是共和国头号绝密工程--816工程的军工记忆,它的基因里携带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和 ...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 星期六散文 刷洗一周浮尘 ■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作者:慈怀读书会 在今天,如果你身边某个人,突然跑到深山老林,你一定不会理解. 但在过去,曾有个人跑到远离都 ... 生活要有“60分万岁”的精神 Nicolae Darascu 连叔您好! 我跟老公都是90年国企基层员工,相恋5年,去年年底结婚.本科毕业后均在北京工作.工作中均考上研究生,如今研究生也已毕业,之后来到广州工作,在广州生活. 最 ... 雅典奥运会女排奇兵张萍退役生活丰富多彩,担任讲师传递女排精神 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黄金一代的副攻手张萍吗?在那场载入史册的比赛中,正是张萍的出色发挥,使得中国队赢下了那场0-2落后的比赛,时隔20年重新回到奥运会的巅峰.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她,早在2009 ... 苍耳果喜欢黏在人身上,遭人嫌弃,全株有毒,为何还有人专门种植 苍耳果喜欢黏在人身上,遭人嫌弃,全株有毒,为何还有人专门种植 今天要和大家讲一种很有趣的植物,它喜欢粘在人和动物的身上,常常被人嫌弃,但实际上是有价值的哟!村里的野草太多了,有开花漂亮外形惹人喜爱的, ... 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文 | 有书星海一尘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民国时期,有一段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岁月. 那时候,无数大师求学欧美,学贯中西,积极探索文化,矢志改变国家. 在这批学养深厚的名家队伍里,有一位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