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8.0版本更新,这波太炸了!

01
 微信8.0版本更新
果酱妹为大家整理了本次更新的全部功能。

1、个人微信新增“状态”功能

在“我”页面中,顶部个人信息区新增“+状态”按钮,点击进入后可从“心情想法”“工作学习”“活动”“休息”“其他”等五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状态,每个方面提供5~6个的具体心情/状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里面点击“未知”,用户可以自定义填写心情,填写方式包括带话题发文字、图片、位置,同时可以选择是否公开。

设置完成后,状态会以以下形式在“我”主页以及聊天框展现:

此外,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结束和更换状态。

2、“浮窗”功能位置发生变化

在新版本中,“浮窗”功能从界面的右下角迁移到界面的左上角,代表图标由圆圈变为“...”。

点击进入,被“浮窗”的内容从左侧滑动出现,并且由原来的略缩图变更为小块卡片展现。“浮窗”此前被张小龙吐槽为狗皮膏药,如今整体界面变得更为整洁。

3、微信聊天表情大改版

微信聊天系统自带表情发生大变样,所有表情由静态变为动态,整体风格更靠近QQ表情。

同时新增三个视觉化全屏表情:“炸弹”、“庆祝”和“烟花”,点击发送后,屏幕发生下图效果。

4、新增“快速找回看过内容”的功能

当你在阅读文章、观看直播、观看视频的中途,未点击“浮窗”就退出了之后,在“聊天”界面下滑,在小程序栏下方会看到你未阅读完的文章或者未观看完的直播和视频。为用户错手关闭页面作了保护。

此外,用户左滑可以选择“浮窗”或者“移除”未看完的内容。

5、“附近的直播和人”更名为“直播和附近”

在上次更新中新增的“附近的直播和人”重新更名为“直播和附近”,里面的顶部tab由原来的“视频”“直播”和“附近的人”变更为“广州视频”(该版块是按照用户所在位置来划分)和“直播”。

“直播”版块下分九大类型直播内容,分别是:“朋友在看”“同城”“颜值”“才艺”“购物”和“新闻”“教学”“游戏”“日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部分功能正在灰度中(比如状态功能),大家可以再耐心等等。

02
 微信张小龙7年演讲
11年前,先于微信两个月出来的即时通讯工具“米聊”,发布半年用户量迅速超过400万,一跃成为当时的社交巨头。然而,当微信十周年之际,早已风光不再的米聊宣布即将在2021年2月19日停止服务。
看完微信8.0版本更新后,微果酱尝试从2015-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PRO张小龙的演讲中寻找米聊与微信不同结局的答案。
· 微信生态意识的觉醒:2015年 微信公开课 Pro版
作为微信的“嫡长子”产品,公众平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次微信公开课的“主角”,这是张小龙第一次向外界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理念。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说是微信创造的影响最深的产品,无数人被微信公众平台改变命运。而根据张小龙“一个新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的产品理念,微信公众平台从2012年8月上线,一直到2014年末的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才现身介绍产品的原则和思考。
对于公众平台,张小龙在解释公众平台的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时,是这样阐述的:
· 希望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 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 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 希望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 希望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系统;
· 所有的考虑都会基于“用户价值第一”的前提。
在这次公开课之后,2015年成为了当时公众号有史以来更新最为频繁的一年,更是一次性上线了六个关于原创的功能。根据微信的官方数据:
张小龙的演讲看似都在围绕公众平台展开,但张小龙还是透露出了一个影响微信后续方向的信号: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而如果微信想要建造一个生态系统,那只有公众号是不够的,微信需要更多的产品,应用号随之提上日程。

附微信公开课PRO版张小龙演讲全文

· 小程序来临前的平静:2016年 “微信力量”
在2016年公开课举办的前一晚,发生了由一个微信活动链接引起的超级传播事件。
一个原本设计用于活动现场签到、晒朋友圈的页面链接被提前泄露,由于访问量太高了,链接几乎挂掉。这时,有人传出“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了”的谣言,因为后面的人点进链接后发现打不开,就开始相信这个谣言了。不久,微信支付的同事发现用户甚至已经开始解绑银行卡了。
这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真真正正呼应了“微信力量”的大主题——微信一点点的变动都有掀起一场风暴的能力。
作为张小龙的首次线下公开演讲(2015年张小龙是通过视频演讲的),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量也很大,从当年公开课的口号“一切细微都是演进之端,微信力量启动进化”来看,已经能看得出微信的野心了。
首先,张小龙的演讲不再“独宠”公众号,而是开始讲宏观地微信的价值观和产品原则,还高调地预告了小程序(当时张小龙称之为“应用号”)的到来,其中提到的“无需下载、用完即走、商业化于无形中”特点在小程序上线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张小龙在回答“为什么微信的规则总是不清晰”的问题时,似乎也在给大家打预防针:
我们的确给不出一个明确的东西(规则),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变化。
因为规则不明确,那微信所做的一切都不会“不合常规”,甚至可以颠覆常规。
其实2016年全年的微信更新并不频繁,反倒可以说是这几年中更新最少的一年,最引人注目的动作,便是9月小程序上线内测,但正式上线还是到等到2017年。2016年的微信,似乎在蓄力,为公众号的下一站:小程序蓄力。

附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小程序的独秀:2017年 “下一站 let's reset”
从2017年开始,微信公开课的大主题开始统一格式,而且都对当年的微信状况,有承上启下的说明作用。
之前张小龙的演讲开头都会稍微提一下别的产品,但2017年的演讲就是小程序的专场。

说是2017年的公开课,但其实是在2016年末举行的,相信一部分原因也是为在2017年1月9日要上线的小程序造势。张小龙在演讲中再次重申了小程序的理念,首次完整地阐述了小程序的过去与现在,并提前回答了8个关于小程序的重要问题。
小程序作为微信继公众号之后,推出的又一拳头产品,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无需安装卸载、即用即走的特性,在当时的应用程序市场来说,可谓是开创性的突破。如果说公众号是为了宣传展现个人或机构的影响力,那小程序就是为提供服务而生的。
张小龙在解释小程序的定位时,举了他在深圳机场的广告牌例子:
深圳机场的广告牌,80%的广告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我很高兴公众号的二维码成为了广告牌的标配,取代了以前的网址,但我认为广告牌不应该在下面贴上用来订阅的号,因为看到这个广告的人并不是说我要订阅你的公众号,收到你的推送,而是说我想体验你的服务,或者想立即了解这个广告背后的信息,我认为这样一个使命是应该小程序去实现的。
可以看出,张小龙是对小程序寄予厚望的,而小程序的确也不负厚望,接力公众号,成为又一成功融入用户生活的线上工具。

附2017年微信公开课解读:《张小龙现身微信大会:1月9日开放小程序,入口在二维码?》

· 微信生态的试探:2018年 “正当时 to be”
其实从产品本质来看,小游戏也是以小程序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微信一直都将小游戏独立出来介绍。张小龙在2018年的公开课演讲中,特意用小游戏作为演讲的开场,还亲自演示了自己玩跳一跳的画面。
小游戏只是2018年演讲的序幕,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罕见地“雨露均沾”,从公众号到小程序,从小游戏到企业微信,微信上的重点项目张小龙都提了个遍,也透露出微信下一步将开始探索线下生活。
虽说各大项目张小龙都有提到,但从篇幅和设置来看,公众号和小程序依然是微信在2018年的重点,只是微信已经有意识地在布局生态。通过打通公众号和小程序、微信消息互通企业微信等动作,张小龙有条不紊地布局着他的“微信宇宙”。
对于很多APP来说,不多不少都会经历一点“七年之痒”,但对于微信来说,7年,只是“正当时”,微信还有开发更多功能的能力,也依然有前进的活力。

附2018年微信公开课解读:《公众号将出APP、赞赏回归,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真相,微信公开课的重点都在这了》

· 小程序上位2019年 “同行 WITH US”
2019年对微信来说是十分特别的一年,2019年是微信的八周年,而且微信的日登陆量首次超过10亿,成为了国内历史上第一款达到10亿DUA量级的APP。也是这一年,张小龙说出了他的“名言”:
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
这一年张小龙进行了一个长达4个小时的“拖堂”演讲,从微信的设计原则、历史、初心开始,再到小程序、小游戏、公众号、朋友圈、看一看,最后连信息流、AI、微信支付(红包)、企业微信都详细说了个遍。
虽然各个项目张小龙都有说到,但从顺序和篇幅上看,小程序已然成为了微信当前的重点,就连小游戏的位置都要比公众号靠前了。当然,当时公众号作为一个上线了7年的平台,整个生态都已相当成熟,微信腾出手来做其他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张小龙甚至说:公众平台不是为媒体准备的,但公众平台确实是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
对于第一次到达“无人之地”,10亿DUA的成绩对微信团队而言,既是里程碑也是压力,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跟上时代的变化成为了微信当下的难题。而张小龙在总结微信八年时说道: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刚才说过,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在墙和鸡蛋之间,似乎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如果你做大了,微信会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微信会扶持你。
所以我们真的很少思考竞争对手这回事。微信也没有竞争对手,不必老是给我们按上各种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一家独大和一手包办,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并不是健康的状态。“同行”作为特殊一年的演讲课大主题,既有点庆祝的意味,也表达了微信一直秉持开放性,与用户和第三方携手前进的胸怀。

附2019年微信公开课全文:《张小龙微信之夜4小时揭秘:公众号不是为大家准备的,内容才是根本》

· 视频号的序章:2020年 未完成 Always Beta
 
2020年张小龙并没有现身公开课现场,而是通过视频发表演讲。
不像之前对每个项目“点名”式的评论,张小龙在2020年的演讲更宏观。乍看上去,他只是在说:互联网时代引起的隐私出让、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多样性和搜索的困难,但张小龙既然提出了问题,那微信后续会怎样解决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从2020年的更新看出,微信的解决办法就是:既然你没时间筛选,我们便引进机器推荐帮你筛选。
2020年是微信有史以来更新最为频繁的一年,果酱妹也做过年度更新盘点,大大小小的功能更新不下百个,而最重要的大趋势便是微信全方面引进机器推荐,从公众号到视频号,用户所及之处,微信都插入了机器推荐功能
此外,张小龙重申微信“很重视人人都可创作的内容”,并预告会有“短内容”的功能上线,自从拉开了视频号横空出世的序幕
2020年张小龙说得不多,但都是重点。除了视频号的预告外,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话:
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对团队来说,早期是考验我们的产品能力,现在更考验的是我们的组织能力。
张小龙在2020年演讲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用户。
前期微信推出的项目能做起来是一方面,而做起来之后,怎样把它们的能力最大化,这是微信在2020年的任务。

附2020年微信公开课全文:《张小龙微信公开课演讲重点:公众号将发力短内容,春节红包创新》

· 视频号展露锋芒:2021年 “激发 We Build”
如果是2020年的大主题“未完成”是指视频号的未完成、微信生态的未完成,而2021年的大主题“激发”,便是要在2020年微信完成了视频号的多次迭代、用视频号连接起了微信生态的基础上,激活微信整个生态。
作为2020年和2021年微信重点打造的项目,视频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2021年张小龙演讲的主角,张小龙从视频号的起源谈起,分享了他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视频的看法和视频号产品设计的思考。
而最耐人寻味的,是张小龙首次解释视频号的定位:
1、视频号是个人和机构的“官方网站”
2、视频号是结构化的视频内容载体。现在开始沉淀视频化的内容,微信就像是一个视频图书馆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沉淀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有一天这个知识库通过搜索推荐的方式可以被挖掘,长视频是对未来数据的积累。
而直播是当晚除视频号以外的第二大焦点,张小龙提到之前视频号中引起了超过100万人观看的“流星雨直播”,甚至说:

所以我在想,还有什么内容形态是比短视频更能被更多人接受的。

我觉得直播有这个机会。直播比短视频的生产更容易,是因为拍一段短视频是需要有内容准备的。而直播,是不需要准备内容的,它就是日常聊天。

张小龙也预告了日后可能会有直播的入口。

附2021年微信公开课全文:《张小龙最新演讲全文:现在的微信和10年前一样简单》


从2015年到2021年,微信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实现着“微信宇宙”的版图。
如果说2015年之前,是微信初开天地的混沌状态,并没有生态可言,当时的更新也只是健全应有的基础功能;2015年到2016年是微信生态意识的觉醒;而2017年之后,便是新天地。就像张小龙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演讲提到的,他当时也没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03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张小龙多次在公开演讲中解释微信的初心和设计原则,围绕的是两个核心:第一,是微信要搭建一个生态系统;第二,微信是一个工具。
其实张小龙在2015年第一次在微信公开课演讲时,就已经说到:
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在前天的2021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张小龙再次说:
我们自己不做内容,也不会去买内容。我们不关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
做产品做连接我们做最底层的设施,我们做好连接,基于这个连接产生出非常丰富的结果出来。
这两个演讲的核心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整个微信,还是细分到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等等产品,微信一直在做的只是产品底层设计,把充实和丰富内容的权力交到用户和第三方手里,微信的终极目的,一直是要成为一个高效完成用户任务的工具。
2016年,张小龙用4点概括了微信的价值观:

·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 让创造发挥价值

· 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而2021年,张小龙最终用了两个词描述微信:连接、简单。
外界都戏称微信“爱好连接”,而行至10年的微信,的确连接了12亿用户,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视频号都连接在创作者和用户,而“做连接”的身份,注定了微信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将重心放在内容上,而是会专注在产品的底层生态规则设计,让创作者和用户自发在平台上生长出丰富的模样。
而“简单”一词,说来简单,但面对众多APP都越发臃肿的情况,想要做一款简单的产品并不容易,在2021年演讲时,张小龙也用了一句多年前自己在“饭否”平台上写过的一句话“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张小龙骨子里的产品哲学是向往极简主义的。
但毫无疑问,现在的微信对比十年前的确是多了很多功能,所以张小龙改了一下那句话,变成“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还不是一个垃圾产品”。
在微信功能日渐增多的现在,微信团队还是在追求简单,张小龙表示:所以的功能他们都竭尽所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用户也只有在使用的时候会见到它,可以用完即走。
而在各大平台都在努力争夺用户时长的现在,张小龙让用户“用完即走”的理念显然是与大势不合的,但用户留存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用户一次在平台待多久”,而是“用户在下次还会不会回来”。而用户留存的终极形态,就是让产品变成用户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小龙在演讲中表示:
我们不会去关注用户时长,我们不会以用户时长作为一个导向去考量一个目标,或者作为一个KPI,我们更关注帮用户完成什么任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