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上中下“三寿”的异变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赵萍 

文丨陈道
春节临近,有朋友与我在电话里闲聊起给老人做寿的事儿,说准备趁着春节期间,兄弟姐妹都回家探望老人,一并给老人办七十大寿,当然了,由着“过九不过十”的民俗,老人的实际年龄是六十九岁。
有些老人年纪大了,反而不喜欢别人提年龄,指望着自己都糊里糊涂,那个看管年龄“杠杠”的也会跟着糊涂。也有一些老人,过了六十岁之后,对于过寿反而比较重视,一方面是看到自己在家里还有些“地位”,图个高兴;另一方面是趁机聚集小辈们,图个热闹;还有一方面则是一些小心思,譬如让有的“外人”看看自己家里兴盛的面貌等等。总之,都是老人心态,关乎一个心情,全国各地也都有类似的民俗,很多后辈也有这样的孝心。现在,虽然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但该过年还得过年,除了能不离开原地就不离开、健康比聚会热闹更重要,小范围的,哪怕是时髦一点用视频连线的方式,给老人做寿,图个老人高兴,自己心意畅达,也未尝不可。
过寿之风俗,现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不满六十岁的一般称之为过生日,只有到了六十岁才可称之为“寿”,且“逢十为大寿”,再往上,又区分为上中下“三寿”,即: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百岁则为上寿。也有的地方称七十岁为“大寿”,八十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还有的则是以“坎”来区分,视“七十三、八十四”为老人中寿的两大“门槛”,庆贺一番,免灾辟邪。无论下寿、中寿、上寿,自下而上,总是一种一种期颐。
曾看过一组数据:根据近三年人口调查的一个数据分析,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致在77岁左右,而全国健在百岁老人,截止到2020年10月,已达到40592人,“长寿之乡”广西瑶族自治县的众多寿星中,最长寿命高达145岁。以1960年至今的历史区间看,国人的平均寿命的增幅达到75%左右。虽然,谈到这样的增幅的时候,免不了会说到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医疗水平等等,但是,自己身边高寿老人、百岁老人增多,都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三寿”之中寿、上寿的年龄区间,需要往上调整,甚至将上寿调整到一百一、一百二,也是必然的趋势,这反而回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记录。
《黄帝内经》曾有“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记录,也有黄帝咨询岐伯的问题“人之寿百岁而死者,何以致之?”。黄帝还曾明确询问手下辅臣、三公之一天老:“人生上寿一百二十年,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年,而竟不然者,皆夭耳。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养生经》)
东汉时期被太平道奉为主要经典的《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曾说:“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唐代孔颖达等注的《尚书正义》云:“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
此外,《庄子·盗跖》还有一种区分,为“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则表示“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人们已经习惯把“长命百岁”最为人寿命的“天花板”,敬为吉祥祝词,“百二十岁”则沉寂于典籍或偶然的惊诧。
对于人类寿命极限,近些年来,不断有媒体发出“人类寿命过百、百二十岁并非奢望”的声音。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学者海弗利克研究发现,人体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开始分裂50次后便停止正规分裂细胞死亡。从这个界限推算,人的生理性死亡应为120岁。科学家蒲丰(Buffon)则提出“寿命系数”,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应为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年,其寿命极限是100~140岁。可以说,现代科学研究与中国古人记载“女七男八”“三寿”等生理周期变化规律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是吻合。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即便不说彭祖、张三丰等有点传奇色彩的长寿明星,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著名的老寿星,譬如享年141岁的大唐药王孙思邈、活了150岁的明代武林人士冷谦、活了144岁的清代宜山永定土司境内老寿星蓝祥、活了141岁的湖南江夏人汤云山等等。现当代则是把寿星的数量及寿命长度,不断推向新高度。中国老年学学会在2014年曾发布过一个“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新疆疏勒县阿丽米罕·色依提128岁、新疆疏附县迪拉热姆罕·苏力坦125岁、新疆叶尔羌河畔图如普·艾麦提122岁、湘西古镇凤凰城田龙玉121岁、云南贡山县打兰弯121岁、广西巴马黄乜依117岁、四川付素清116岁、安徽谢运贵116岁等等。仅以这些来看,《黄帝内经》所言的人体寿命极限,所言非虚。不要小看了古人的认知能力,试图用“古人的历史局限性”来提升自己高度的现代人,也是经常会闹出些笑话的。
对于促成上中下“三寿”的原因?中国古人大致解释为:“百二十者应天,大历一岁竟终天地界也。八十者应阴阳,分别八偶等应地,分别应地,分别万物,死者去,生者留。六十者应中和气,得六月遁卦。遁者,逃亡也,故主死生之会也。如行善不止,过此寿谓之度世。行恶不止,不及三寿,皆夭也。”(《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是“承负”灾责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不管上中下那种寿数,最好的结局是“寿终正寝”,即“老死曰寿终。寿,久也。终,尽也。生已久远,气终尽也。”现代医学有解释,也有方法实现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达到延寿的效果,“百二十岁”这个上寿,仍然是未来数十年人类奋斗的一个目标。祝寿的时候再说“长命百岁”,显然已经不够了。
从上古的“上寿”百二十,跨越数千年,到现在需要再将“上寿”重新修订到百二十,这也是人类认知史一个蛮有趣的现象
2021-1-18随札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