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每个人有每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异史氏曰】今天8月13日,按本地防控要求,我的隔离应该从7月30日算起,14+7+7,今天应该是第一阶段隔离14天的最后一天了。
上午测量体温时不小心将体温计掉地下了,好在方老师那支还好的。就用那支吧,也算节约资源。
早起,精神不错,想起了那个关于精神的句子……连续做了几个俯卧撑,确信精神更好了烧了壶水,泡了杯茶,方老师还在睡觉,自斟自饮吧,顺便听听《高敏感是种天赋》,书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本书也听完了。伊尔斯·桑德说:“高度敏感型人因其敏感的神经系统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扰。在推崇外向和复原力强的社会中,高度敏感型人会被视为低自尊,会面对更多的压力。当高度敏感型人发现自己陷入了挣扎,他们很难做到置之不理。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疼痛阈限比别人更低,另外他们也倾向于把事情想得更深,喜欢反思自己的生活。”哈哈,高度敏感,能不能换个说法“过度敏感”呢?昨天就敏感了一下,因为这些天收到了一些邀请忽悠的消息,无法确定背后的因素,于是请一些朋友从他们的机场帮忙分析了一下。我有个毛病,不但自己不自贱忽悠,即便找上门来的也要权衡一下这忽悠能不能忽悠,不知道这属于不属于过于敏。
接着听马特·海格的《活下去的理由》。尽管每个人有每个人活下去的理由,但我还是比较认同马特·海格说的:“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你的人。没有谁会为了一部苹果手机活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的人才重要。”
天津岳老师发来一本《陈望道论语文教育》的电子版,下载保存。我80年代初开始做初中语文老师,工资不高,但书也不贵,买了不少陈望道先生这一辈人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但几经搬家再加上一些朋友的借阅丢失了几百本,其中就有这本。老一辈的语文老师是相当重视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及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的积累的。遗憾的是今天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名师,有多少关注文字知识的?如果关注了,就不会言之凿凿的认为“倚”通“骑”了。我家里倒是有本《同源字典》的。可惜的是隔离中,要不然倒是可以翻翻。不过网络上还是可以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的,于是查了一下。
中午时分,有个企业的朋友给我留言,希望我能够在教师节期间给他们企业内部的讲师讲一讲何为师者,匠师与人师的关系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是可以讲的,再加上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参与度往往高于业内,于是爽快地答应了。下午花了几个小时做了个PPT,试图用一些鲜活的例子从教师的仪表、肢体语言、语言表达、行为示范、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几个维度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