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有什么用----记一次深夜的母子闲聊【长情告白】
子:孔子、老子是不是根据一些经验总结得出一些结论?
母:可以这么说吧,不能证伪。
于是他搬出周濂的书指给我看:
英国大哲休谟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指出,我们对于一切事实所做的归纳推论,都无法冠以“因果关联”的名目,而只是心里习惯意义上的联想。
子:他们就是这样的,把看到的个别现象归纳成必然。
母:不过《老子》有自己的底层逻辑: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省却500字)。那时候能认识到这一点,很了不起!
……
子:经验不可靠,你应该带学生读西方哲学。
母:作为一个中国人……
子:你怎么这么狭隘!怎么能因为是中国人就一定要读这些?
母:……如果站在宇宙中,中国文明算不算与西方文明相当甚至更亮的、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如果算,我们该不该理解呢?
子:你说中华古文明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西方哲学也研究,而且研究得很深,那不是可以包括中国哲学了吗?
母:……(⊙o⊙)…打个比方,我们读书,学习科学知识,但当我们面对现实中的烦恼时,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知识做疏导呢?
自然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人心、人性问题……
……古今、中外,人性相差无几。
人不是纯粹理性或纯粹感性。
或者可以不恰当地说,理性相当于自然科学,感性相当于人文学科,
再打个更不恰当地比方,把理性的标签贴给西方文明,感性贴给中华文明,
这样说可以明白中国古人智慧的必要和重要吗?
或者简单说,人文学科的必要性?
这个必要性在你跟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呢?
子:……经验的东西不可靠……
母:是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实际上没有穷尽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乌鸦”。
但自然科学同样需要观察、归纳,还要大胆想象,这种想象属于什么呢?
还有,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没有人文情怀的自然科学研究者是很可怕的呢!
还有,你知道文字怎么产生的吗……
子:你又逻辑混乱,这跟理性推理是两码事!
母:(⊙o⊙)…也是……
又翻到书的某处,质问我读哲学书有什么用,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带孩子们读哲学。
母:同样一本书,不同认知结构的人读出来的东西和读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读《森林报》,除了日常的语法和写作借鉴,
还有动物世界随处可见的竞争、猎人与动物的周旋等带给人类什么启发,
还有,看上去简单的文本,我们可以创设辩论、表格等多种形式去理解……
……
最后好像还是对我的解释不满意……
期间还谈到了理科文科。
我仍然说,我肯定是要学理科的,因为我喜欢。
但文科中的阅读以及如何阅读也肯定是要早点打好基础,因为无比重要。
(注:是闲聊,论证可能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