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初中后,我才明白小学阶段做好六件事,孩子成绩不会差
说起在读小学的孩子,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还小,现在学习,生活习惯差一点没事,以后会好的,到初中高中自然就懂事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孩子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强的时候,让孩子在慢节奏中把一些学习习惯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艰苦,但是对孩子后续的学习生涯会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么,哪些习惯可以在小学阶段慢慢培养起来了呢?
- 多让孩子看课外书,培养阅读习惯。
看书,看书,看书。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说,并且说三遍。小学阶段课程相对轻松,像现在小学生大部分下午三四点放学回家了,并且回家作业也不会多。因此一定要把时间用在看课外书上,尽可能地看最多的书。因为你到了初中会发现,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除了应对考试的那几本课外书需要翻一下,你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上,课业上,补习班上。
看什么书?我觉得低年级时可以看故事类的,高年级时看名人传记,小说,甚至诗歌。同时在高年级时一定要注重阅读理解的培养,掌握阅读的一些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如果有能力可以写写阅读感想,读书心得。因为在初中你会发现,你的作文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会很依赖你在小学时看过的书,以及小学生的那些对阅读的理解和思考。
- 每天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功课简单,每天教学的单位量也比较小。因此很适合培养好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做完作业把今天老师教的内容重新看一下,背一下老师要求摘录的笔记。把明天要教的内容看一下,简单地诵读就行。虽然都只是花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但对以后初高中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知道初高中的学习节奏太快了,功课压力也比较大。小学时把预习复习的习惯养成了,从中找出自己合适的一种方法,就每天能迅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大致了解后面学习内容的这种能力。这在后期高强度,时间紧迫的学习中会事半功倍。
- 整理书包,自己课本和试卷的习惯。
这个真的太重要了。很多孩子到初中高中了,还没有学会整理自己东西的能力。试卷,课本,练习本满地丢。要用的时候又不知道哪里找,不说拖慢效率,至少很多时候显得毫无章法,这种习惯往往也会影响在学习上,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同样做不好。我有个做初中老师的大学同学就说,大多数成绩好的学生,自己东西肯定都理得整整齐齐。还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小学时,趁习惯没养成,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桌,每天的书包,每天把自己的东西收好,分门别类得把各种课外书,习题书放置。小学没学好,初高中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学。
- 在英语读背,数学计算多花点功夫。
目前来说,语数英这门课基本是所有文理学生都必须学好的科目,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试教育基础课程。在小学时把英语,数学打好基础,在初高中会相对轻松。
英语可以把读英语句式,背单词放在首位,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做一些英语语感和听力上的拓展,初高中听力也是很大一部分分数。做这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从小养成对英语的感觉,至少对第二语言的不排斥。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没学好,提不起兴趣的,后期很难跟上英语的学习。数学主要需要养成专注力,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和一次成功率,这些都能让孩子在后期理科学习更轻松。
- 计划表,时间的规划习惯。
从小有时间观念,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规划安排,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把事情按条理的分解是需要家长教给孩子的。
可以让孩子做计划表,这个计划表不一定是针对学习的。可以计划任何事,比如弹琴,去公园玩,看电视这些都可以。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做事需要安排好时间。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发现时间不够用,很大部分原因不是真的有很多事情来不及,而是没有安排好。做计划表和时间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事情和时间都摆出来,一一对应。
- 做错题本的习惯。
这个其实每个阶段的老师都会要求孩子去做,但是很多时候做错题本最大的收获就是题目收集起来了,但是仅仅是收集,没有去搞懂。
小学生的习题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做错题本的课程也少。可以先把数学作业中的错题整理收集。这里需要养成的习惯是必须要求孩子自己每一周或者多少时间段把收集的错题重新拿出来做,看看有没有搞懂,这才是关键。如果能把这个习惯从小学养成了,那么错题本所发挥的作用绝对是显而易见的。在后期初中的学习中,孩子也会主动去做。
我们知道,随着孩子年级的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学习要靠自己,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在初高中甚至大学越来越小,最主要做的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小学生要成才,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帮助他养成好习惯。所以当孩子还在小学阶段时,塑造孩子的性格习惯,生活习惯决,学习习惯相对容易。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到初中,高中会好处良多,甚至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