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印象派,莫奈们到底干了啥?
”Monet created what he saw.
Van Gogh created what he felt'
从莫奈的瞬间印象
到梵高的精神至上
从橘园美术馆到巴黎的奥赛美术馆
印象派究竟颠覆了什么?
才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成为古往今来影响最深远的艺术流派
我们先看看印象派之前的画作
从文艺复兴波提切利的《春》
到拉斐尔的《雅典学派》
从巴洛克的鲁本斯
到洛可可华托的《朝发西苔岛》
从古典主义达维特的《掠夺萨宾妇女》
到写实主义库尔贝的《画室》
甚至印象派的先驱
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不论从什么角度欣赏
都能知道这是幅“画”
也能看出画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再看看
印象派之后的一些作品
立体主义奠基人Georges Braque
Femme Lisant《女孩肖像》 1911
从题目看应该是幅小女孩的肖像
好吧我也是醉了
再看看Braque
立体主义之前的代表作
Paysage à La Ciotat 1907
依稀可以辨识出
印象派的影响
还有,抽象主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在转向抽象派过渡时期的作品
很有印象派点彩画风的感觉
所以,正因为有了印象派的存在
颠覆了画作如照片般写实的标杆
我们才会欣赏到后期
抽象起来的康定斯基
说句本末倒置的话
如果没有印象派的革新和承上启下
直接让你欣赏野兽派的马蒂斯
表现主义的苏汀
立体主义的毕加索
极简主义的蒙德里安
抽象主义的米罗
超现实主义的达利
抽象表现主义的罗斯科
你可能就在心里OS了:
拜托,这也能叫做画?
既然印象派是艺术史上
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我们就先退回到它形成的时代
19世纪初期的欧洲
正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蓬勃发展
城市晋升为新艺术的沃土
新兴的中产阶级跃升为社会主流
带来了全新的休闲文化生活
但那时的艺术却仍然
沿袭着百年前的套路
题材不是历史神话
就是宗教传统
绘画的程式
也基本以讲述故事为线索
画家多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
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
画风严谨细腻、一丝不苟
即使描绘自然
也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和定式
看似完美的同时
日益矫揉造作、落入俗套
1831年摄影术的发明
对以“画的像”为目标的绘画方式
无疑是轰然一击
传统艺术变的无路可去
不得不重新思考
绘画新的定位和表达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
'印象主义'
作为全新的城市艺术风格
一跃登上了艺术史的舞台
然而风格的迭代
似乎总是困难重重
印象派的开场也并不光鲜
试想,你花了一年时间
精心准备一幅沙龙作品
对方递交的画作却是这样
这样的
你估计也会暴跳如雷吧?!
因此,最初的几次印象主义画展
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是任何艺术革新都无法相比的
印象主义的一气呵成和无拘无束
被视为挑衅
1874年反官方沙龙展中
评论家甚至嘲讽莫奈的《日出印象》
笔触凌乱,有如草图
戏称只画出“Impression”(印象)
“印象主义”之名不胫而走
但是,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爆发
作为西方艺术史最伟大的变革
印象派究竟颠覆了什么?
让传统绘画忍无可忍
却又义无反顾的攀上艺术史的巅峰?
01
主题
“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
传统绘画都十分重视作品的内容情节
古典主义喜欢宗教和历史
浪漫主义热爱文学故事和异国风情
现实主义则力图描绘时代和社会
似乎再精心描绘的画作
脱离了深刻的主题
也变的毫无意义
印象派绘画
则对这类主题情节的描绘
毫无兴趣
他们深刻的认识到
艺术以丰富的感官为交流的基础
文学通过语言文字诉诸思想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诉诸听觉
美术则通过色彩线条诉诸视觉
绘画的情节性、故事性属于文学功能
因此印象派单纯的追求
色彩这一艺术形式
关心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关心“怎么画”而不是“画什么”
创作的灵感通常是眼前的瞬间印象
甚至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瞥
因此,那些不厌其烦的干草堆
还有,有如复制黏贴般的教堂
也就不足为奇了
印象派对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
是艺术史无前例的巨大解放
使艺术表现手法
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自由
02
语言
“物体不是绘画的对象,光色才是”
印象主义意识到潜藏在自然表象中
视觉的真实性
认为色彩是介质对光线的反射
一切物象都不过是传达光和色的媒介
是不同光照和色彩的瞬间定格
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
光和色是景物形、意、美的艺术起点
这种观念始终支配着印象派的创作
将自然法则与艺术观点结合
用光色的组合效果取代物体的实在描绘
光线与物体间敏感而微妙的变幻效果
是印象派不断追求的视觉体验
使绘画成为光影、气氛和色彩的
瞬间融合之作
在彻底抛弃对传统固有色观念的基础上
印象派吸收了光线,瓦解了结构
放弃了素描和线条
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
少了几分清晰和明确
却增添了动感和清新的魅力
如果,将古典油画同印象派作品并置
你会为印象派在色彩上的成就而惊叹
那光和色变幻的无穷魅力
色感丰富且韵律和谐
是自然和人为创造的奇迹
03
表现
“重要的不是画上的色彩,
而是你眼中的色彩”
瞬间压倒长久和永恒
每个片段都是稍纵即逝的华彩瞬间
印象派首先想表达就是这种独特的体验
强调现实不是存在,而是变化
不是状态,而是过程
每帧画面
都是恒动存在过程的瞬间凝固
都是对立游戏中达成的脆弱平衡
为了灵活快速的捕捉这种眼前的
“瞬间影像”
印象派坚持在户外不打底稿直接作画
用短促而有力的笔触
取代学院派强调的素描和线条
户外写生一旦完成绝不修改
同时竭力突破一成不变的“固有色”观念
力求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
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
发明出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
全新绘画语言
即依据色调而非题材本身来处理画面
为了呈现动态变幻光色的斑斓绚丽
采用小笔触原色并列重叠的手法
不经调和的互补纯色直接点彩画布
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色彩
自然经由人眼
混合出与众不同的明亮色块
空间糅合的效果
形成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
产生新的和谐
具有透视和氛围感的“光色”技法
令人耳目一新
那些涂抹在画布上稍纵即逝的光点
那看似不经意地一瞥
和蜻蜓点水般的再现
定格了无数飘忽游移的明暗瞬间
那些由形成和消逝构成的动态画面
留住了一个动荡而充满活力的现实世界
04
审美
'理智'不是艺术的追求,“感觉”才是
一直觉得
印象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人画趋同
并不讲究形似和比例
而在强调感觉和意境
印象派以光色的辩证表现形/意和美
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
使得绘画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对印象派而言
光和色
是最基本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要素
是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
和舒缓流淌的文化符号
印象派捕捉光影与大气间的微妙变化
把握瞬间的视觉印象与感官气氛
用纯粹的个人观察真实地再现感受
让眼睛离开一段距离从整体上看画作
你会感到在松散自由的轮廓下
画面是如此的新鲜蓬勃而跳跃生动
而仔细揣摩画作中的每一个部分
奇特色点又组合出饶有趣味的视觉迷宫
“印象主义”可能只是几个世纪以来
循序渐进的非清晰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
这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跳跃
使绘画表现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对现实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如今印象主义
已成为视觉世界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
当初公众面对乱七八糟的色块、色点
曾是多么的茫然无措
但毫无疑问
在绘画史所经历的辩证过程中
在动与静、线条与色彩
抽象秩序和有机生命的替换过程中
印象主义是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的高峰
意味着中世纪以来静态的世界图景
彻底瓦解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