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6091-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直到抗战时期还在发挥作用

内忧外患——风雨中的清王室

晚清时期,封建专制社会走向衰落,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此浸满血泪。在国内,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清朝统治的腐朽日益暴露;军事上,装备陈旧,营务废驰,兵员良莠不齐;财政上,国库亏空,入不敷出;思想上,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盲目自信。而纵观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正将矛头指向大清,它明白打开大清这个市场会取得如何丰厚的利益,但是一个古老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英国无法打开中国的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瓷器等又是英国所需要的,大量的白银涌入了中国,这是英国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英国想到了鸦片,不仅摧残国人的身体与意志,还可以获得大量回流的白银。

在道光帝的指示下,林则徐兴起禁烟风潮,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却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好的借口。至此,我国对外的屈辱历史开始了,我国人民的觉醒之路也开始了。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自强""求富",多么振奋人心的口号,清朝的柱石们在数次战争中屡战屡败,于是深感这一庞然大物再不"续命"可能就来不及了。大清危矣,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

而"自强"之路离不开军队的强大,而统治者和一众大臣想当然的认为我大清与列强最大的区别乃是军队之战斗力,而要想立竿见影地提升军队战斗力,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国外引进先进武器,扩充军备。

1866年,清朝政府派出了一支考察团,到欧洲国家购买武器。这支考察团在英国、法国遭到了冷遇,却在德国受到热情招待。其中缘由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晚清时期中国内外交困,最大的危机来自英国、法国和俄国三大列强,后来再加上日本。

德国一和中国没有领土争端,二没有向中国运鸦片,远不像英法俄那样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侵略,相比其他三国,德国对中国的威胁相对较小,历史上德国和中国关系一直不错。此外,德国和其他三个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国家关系紧张,是中国天然的合作伙伴,所以德国成为了李鸿章最好的选择。

在考察德国期间,德国克虏伯公司招待至为周到,克虏伯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甚至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了考察团一行,这让考察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随后,考察团写报告给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他(阿尔费雷德·克虏伯)热情、好客,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藐视我们的长衫、马褂和长辫,他彬彬有礼地用盛宴款待我们这些中国人!"而且李鸿章对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神交已久,所以更加坚信了购买德国军工的决心。

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原因,如果克虏伯公司没有强悍的硬实力,也是得不到李鸿章青眼相加的。

我们就来说说克虏伯大炮它究竟有多么强悍。它的口径有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最大仰角可以达到30度,有效射程能达到19,760米,在3000米的范围内,炮弹可穿透65.8毫米的钢板。可以说是当时各大火炮中的佼佼者。其在普法战争中大显身手,更是让李鸿章坚定了购买克虏伯大炮的信心。在著名的色当会战中,普鲁士军队配合火力强大的克虏伯大炮,让法国军队损失惨重。最终普鲁士大获全胜。这场会战,普鲁士仅仅损失9000多人,而法国军队损失12.4万人,战损比达到了1:14。

李鸿章了解到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后,喜滋滋地向朝廷进行汇报:

"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远,仅可为守营墙护大炮之用。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所需子弹之价格与炮价相等。"

在李鸿章看来,德国生产的克虏伯大炮,采用后膛装药技术,威力巨大,装备4磅钢炮就可以轻轻松松击穿"致远"级别的舰船,价格也不昂贵,很划算。

购置武装——李鸿章的求"胜"欲

1871年,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开出了一张巨额订单,订单包括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第一批114门克虏伯大炮运到中国后,李鸿章将它们率先装备在淮军中,一共装备了19个炮营。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炮兵部队。而且出于对克虏伯大炮的信任,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北洋水师一共向德国公司购买了5艘舰船,即"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甚至从英国公司购买的两艘巡洋舰"致远"和"靖远",也在主炮位置上配备了两门210毫米克虏伯大炮。

数据显示,从1877年到1896年,清朝累计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了约2000门克虏伯大炮。这些大炮装备在海岸线主要城市的炮台上,成为了中国国防的骨干中坚,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庚子之役等中国近代的重要战争中随处可见克虏伯大炮的身影。及至到了民国建立,已经在中国的国防战线上服役了几十年的克虏伯大炮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军阀大战、抗日战争中,八一三淞沪大战中,吴淞炮台上的国军士兵就是操着克虏伯老炮在抗击日军,克虏伯大炮质量之好可见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9月,日军进犯厦门,胡里山炮台上配备的克虏伯大炮发出怒吼,一炮击烂日军一艘轻巡洋舰"若竹"号。此后8个月内,日军未敢再犯。

翻阅史料期间,有这样一段记载让笔者鼻子泛酸,眼眶泛红。李鸿章在德国期间,专程访问了德国克虏伯公司。

那时候,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在克虏伯公司学习射击技术。李鸿章在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去看望这批留学生。李鸿章勉励他们:

"克虏伯新式大炮最为精奥,只要苦心研究,操练、演放、修整诸事赶紧苦学,必得其秘。中国沿海南至琼州,北至营口,具有建置御敌之炮台。我之老矣,不能效力国家,将来伐谋制敌、御侮保国之重任皆落诸位双肩!"

寥寥数语中,不难看出这位帝国的修补匠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虽然帝国已然腐朽,但他还是对新生力量寄予了深切的厚望,而中堂大人一行所要做的便是用自己已无多少气力的双肩去尽力支撑这个岌岌可危的帝国,给新一代留下足够成长的时间。可中堂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列强是不会给你成长时间的。

现如今,我们成为制造业大国,实现了军工独立,所有重要的核心部件都是我们自己制造。我们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并且能独立研发远程攻击性武器。不仅如此,我们不少性能绝佳的武器也走上了外销之路,受到不少国家的青睐。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我们虽未见证过那个风云动荡的时代,没有看到先辈们为了国家而做的努力,但是至少如今的盛世,我们的双肩必将扛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