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解读《坤卦》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通过学习《乾卦》,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始与人生的规划。当然,我们也一定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变化,天地人生无一不是在运动中变化着的。因而,我们可以将《乾卦》六爻以时间来计,那就可以是年、月或是日,或是时,或是四季;同时也可以以空间来计,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乃至四面八方;我们还可以将六爻以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来计,发生、发展和消亡。所以,学习《易经》就是要让我们开启人生智慧的宝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易经·坤卦》。《坤卦》作为《易经》开篇第二卦,它又蕴含了如何的人生智慧呢?这里学习《坤卦》一定不要孤立的来看待,而是将它与《乾卦》结合起来,相互对照,互为补充。天地阴阳,原本就是互为一体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都不会将阴阳单独分开而孤立的存在,所以,我们将《乾》《坤》相互对照,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了。

乾为天,坤乃地。《坤卦》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对照《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我们会发现虽然《坤卦》也也包含的这四个字,但它们的内含意义却有着很大的变化。我们通过《彖辞》来对照解释:《乾卦》中的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坤卦中,元解释为:“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元开天地万物之始,坤元则滋生万物。引申为:乾,象征着生命的本始;坤,象征着生命的孕育滋养。故而,乾元统天,坤元顺承。这也就意味着,天地是合二为一,也就是阴阳和合。

《乾卦》中的亨,《彖辞》解释为:“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天象自然,物态万千,万物亨通;而《坤卦》中的亨则解释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地厚承德,广阔无边,滋养万物。天赋生命,地与滋生,如父如母,阴阳不失,是谓亨通。

《乾卦》卦辞有“利”和“贞”,《彖传》中是这样来解释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太)和,乃利贞。”而《坤卦》中卦辞却是“利牝马之贞。”牝马,也就是母马,象征着母性、阴柔,内含之意就是承载、孕育与包容。因而,彖辞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乾卦》“利贞”来自于“各正性命,保合大(太)和”,应正和把握人生,持守天地人道之和合;《坤卦》“利牝马之贞”则合乎于“行地无疆,柔顺利贞”,胸怀广大,德行宽厚,顺承天命。

通过《乾》《坤》的对照,我们对“元、亨、利、贞”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此我们也进一步的理解了乾坤其实并不是孤立而存,它们是相互依存合二为一,阴阳之交,不可或缺。

我们学习了《坤卦》卦辞的前半部分,“元,亨,利牝马之贞。”我们接着学习卦辞这后半部分。“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这后半段还真的不是很好理解。字面来看呢,可以这样来解释:君子远行,先迷失了方向与道路,后又得到主人的指点。这样,前往西南方会得到朋友的帮助,而前往东北方向则会失去朋友。这里会产生误解和歧义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得主,是寻找到了主人吗?第二,两个方位词非常明确而固定,西南和东北又意味着什么呢?先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王推演《周易》的背景吧。

殷商末期,纣王无道。西伯昌,也就是姬昌(后被武王追谥为文王。)其封地称周,在今陕西岐山一带,位于殷商西部,也被称为西岐。周历经古公亶父、季历和姬昌三代国君励精图治,尤其是到了姬昌在位时期,已经在西部积蓄了很强大的实力。此时纣王是不愿看到姬昌的崛起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便将姬昌召到殷,而把他囚禁在羑里。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为了搭救父亲,也是想方设法的讨好纣王,但纣王还是把伯邑考骗到朝歌并杀害了他。纣王命人将伯邑考的肉做成肉羹逼着姬昌忍痛喝下,如若不然,姬昌也会性命不保。对于姬昌而言,其父季历为商王文丁所害,其子伯邑考又被纣王所杀,可以说周与商王室仇深似海。而姬昌又被囚羑里,随时都有被害的可能。也就是在如此凶险的境遇之下,姬昌依据伏羲先天八卦而推演出了旷古巨典六十四卦的《周易》。那么,这样一个创作背景与《坤卦》卦辞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岐山的地理位置。它的西南方是今天的四川一带,而当时西南各部也被统称为西戎;岐山的东北方向是哪里呢?正是商朝的国都殷。“西南得朋”,实际上就是笼络与联合西南各戎狄部落,不断地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东北丧朋”,则是明确的指出自己的敌人身处何方。“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其实就是一个暗示,暗示谁?姬昌的次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灭商的周武王。这样一来,我们对这一段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了。实际上姬昌是在暗示姬发,不要迷失了方向轻举妄动,一定要静待时机,自己会为姬发指引方向。因而,“得主”其实就是得到周的国君姬昌自己的指引,而非寻找到新的主人。

我们接着再看“安贞,吉。”安,安定、沉稳。贞,坚贞、持守。吉,吉利,吉祥。完整的来把卦辞后半段理解一下就是:姬昌希望自己的儿子姬发努力完成推翻殷纣的统治,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就有如远涉山水一般。同时,暗示姬发不要因为父亲被囚禁羑里身处险境而迷失了方向,自己其实一直都在隐忍并时刻不忘指引姬发。现实的做法就是联合西戎各部,积蓄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待时机成熟一举进攻位于东北方的殷商。但是,如此宏图大业,绝不可操之过急。也务必要做到安静持守,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渡过难关。故而,《彖辞》曰:“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事实上,姬发也完全是按照父亲姬昌的指引和要求去做的,在姬昌去世之后,姬发韬晦数年,时机成熟之时,姬发联合西南各部东出岐山,与殷商决战牧野,一举而灭商,纣王自焚于鹿台。

那么,这一段是似而非的话语又与《坤》有什么必然的内联吗?当然有了,坤就是地,地就是能够承载积蓄;坤就是阴柔,阴柔就是安静柔顺。其实,我们细品《易经》则会发现其中还是夹杂了许多的暗语,这些暗语文王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写出来的,因为自己深处险境,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因而,文王借推演《易经》这部表面看起占卜算卦之用的书,而实际却是在教导和指引武王。传于后世,这部经典自然也就成了指导人生的不朽巨作。

我们来看一下《坤卦》的基本卦相,它是由先天八卦中坤与坤的组合,由六根阴爻构成(阴爻由数字六来代替),这也表明《坤卦》乃纯阴、极阴的象征。在学习《乾卦》的时候我们也说过,乾坤阴阳是完整而不可孤立分割的,因而,接下来我们也会在学习《坤卦》的同时与《乾卦》相互对照,这样呢,我们也就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和理解了。

解读《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我们理解为龙潜于水,不会发挥什么作用。也就是说每一个九岁、十岁的孩子都是一条潜龙,在这个童蒙阶段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但是,对于每一条“潜龙”,也就是我们的子女而言,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只是观望与等待吗?那样的后果我们完全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又凭什么会预知放任自流的最终结果呢?

《坤卦》初六爻非常明确的告诫我们:履霜,坚冰至。

字面来解释也就是:当双脚行走于结霜的地面之时,接下来也就预示着寒冬的到来。就好比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成语:“一叶知秋”。那么,初六爻的内含又在警示着什么呢?

其实就是童蒙期的教育和引导问题。初六爻警示我们:教育要有前瞻性,教育不当就会隐藏无穷的后患。可见的祸患是能够避免的,但隐藏的祸患才最为可怕,一旦爆发它就是灾难性的。它可以毁掉一个孩子,毁掉一个家庭,甚至危害他人与社会。“履霜,坚冰至”就是要我们从今天的教育和引导看到孩子这样发展下去的将来。无论我们以前和现在对孩子付出了多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目标是怎样怎样的,都需要我们放长眼光来看,如果我们预测到不好的结果,不要心存侥幸,请一定放弃,坚决放弃,哪怕是最痛苦的抉择,也要义无返顾地扔掉它,而不要等到“坚冰至”的那天来临,我们就悔之晚矣!

《易传·文言传》中孔子对初六爻是这样来解释的:“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辨)之不早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因而,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或小看了这个“履霜,坚冰至。”孩子绝不是我们的实验品,我们没有二次机会,上天也不会再把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让我们重新来一次的。那么如何判断适合与否呢?(我这里不谈正确与否,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孔子告诉我们“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就是把握住事物的正反两面,或者是开端和结束,两下里相互对照和比较就能够得出结论了。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导师,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如何打造对于孩子的最终成人、成才是起到决定作用的,这一点我们万万不可忽视。故而,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老子·第五十四章》)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切身而言呢,《坤卦》初六爻又给与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的收获又在哪里呢?一切的善念善行,难道不都是日积月累从而成为习惯的思维与行为的吗?一切的恶念恶行,不也是积年累月久而不觉其恶的吗?之所以积重难返,实乃“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辨)之不早辩(辨)也。”

《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于地上而显现其形,这是有利于君子的出现。通过学习,我们也知道,九二其实也是人第一个初步的分化期。然而,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又当如何去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呢?且看《坤卦》六二爻是怎样警示我们的吧。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正直,直率。方,方正,端正。大,广大,大度,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胸怀宽广。这样来理解,坤卦六二爻实际是在告诫我们,处于九二这个位置和时期,首先就是要修养德行,要能够做到正直、端正和大度。也就是说,“直、方、大”就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础。

六二爻象辞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就是说,六二爻处于变动的位置,是意味着变化,什么变化呢?九二爻我们已经解释过了,就是人生的变化与分化。而真正的分化来自于是否学习和修养了“直、方、大”。可见,圣贤对处于这一时期的人所应该注重的修养方向是有明确的主张。而今天的我们,对于十八到二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当然,“君子进德修业”,德业并举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最好了,但如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一之时,我们又该选择什么呢?或者说需要有一个先与后的选择时,那么“德”与“业”孰先而又孰后呢?

事实上,处于这个阶段是比较可怕的,一旦分化成为现实就很可能会显现与君子完全相对立的另外一面,“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则极有可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那时,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又有什么用呢?因而,初六爻“履霜,坚冰至”与六二爻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这个内在的联系,就是判断和选择。判断和选择有误的话,后果也是无可挽回的啊。

“不习无不利。”,这一句又该做如何理解呢?结合前一句“直、方、大”,有许多的解读是这样来理解的:只要做到正直、端正和大度,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的。这样理解恰当吗?“直、方、大”难道不是学而得之的吗?人都是学而知之的,不学习又哪里能够有德行的修为呢?因而,“习”在这里就不能解释为“学习”或者是“温习、复习”。《易传·文言传》:“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君子内心正直,仁德宽厚,其德(品德)与行(行为)都不会孤立而存在。“习”就被解释为“实践、行为”。因而,完整的理解六二爻的爻辞就是:只要做到了正直、端正和宽厚,就不会去做那些于己于人都不利的事情。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只要做到了正直、端正和宽厚,即使不去实践也不会有什么不利的。这样理解又合适吗?“学而时习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进德修业的必然途径啊,这里又说“不习”,岂不是违背了孔子自己的主张?但是,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词“急于”呢?也就是变成了:不急于去实践和锻炼,也是不会有什么不利的。这里我们对照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和《坤卦》的卦辞“利牝马之贞。”“安贞,吉。”,这样再理解一下,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领悟:即使已经成为一条人人可见的见龙(君子),也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传》)待何时而动呢?还要经历九三的终日乾乾和九四的或跃在渊,这才能有九五的飞龙在天啊!而“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才是学习与实践真正结合的阶段。要不是说,九二的分化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君子的雏形表象而已,真正的分化其实是来自于我们是否做到了“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因而,学习《易经》也切勿静止与孤立,它一定也是全面的,变化的、互通的。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胸怀、保有。章,这里不能解释为文章,章在我国古代最早的解释是乐章,即从头到尾演凑一遍,我们则可以理解为才华、才能或者是理想信念。含章,我们就理解为胸怀锦绣,理想远大。可贞,就是要安静持守,不急于显露。“含章可贞”,完整的理解就是:虽然胸怀锦绣乾坤志向远大,却安定持守而不急于显露。这倒是与六二爻“不习无不利”的要求相吻合。那么,这一时期和阶段应当如何去修炼和践行呢?这,我们就需要再和《乾卦》的九三爻相互进行对照了。

《乾卦》九三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由此可见:“含章”,那绝不是生而有之的,它需要的是积累,不停的积累。对于人生的整个过程而言,九三这个阶段就有如马力全开的机车,日夜孜孜,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蓄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和强大的能量,这便来自于“终日乾乾”。“含章”,它所给与我们的警示我们可以理解为含量,含量就是容量,容量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大的智慧与志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亦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越是将自己处于低洼之处,所能够承载的容量也就越多越大。没有足够大的容量,又哪里能够承载足够多的智慧与才能呢?因而,“终日乾乾”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容量而得以成就“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或,要么。从,这里解释为跟从,另一个解释是从事。王,君王、君主。事,做事、事业。合起来理解就是:要么跟从君王做事,或者说是要么去侍奉君王(这也是文王在暗示武王,时机尚不成熟,还需要韬晦隐忍,还要对纣王毕恭毕敬,而不可轻举妄动。)我们现在也可以理解为做大事。身处九三这个阶段,虽然是一个不断积蓄和奋进的时期,但一定也会有机会去做大事的。而所谓的大事,事实上更多的并不是自己去创业做事,而是去为他人做事,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己在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还是没有多少资本去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付诸于实施的。既然是跟随他人做事,为他人做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慎之又慎,所以,九三爻也警示我们要“夕惕若厉”这才能够保证我们不会犯大的错误。

孔子虽然“三十而立”,但他在这一时期也的确犯过一些不小的错误。当然,这些错误对于当时的孔子而言是不以为然的,或许夫子还认为自己坚持原则,以而自认无错。齐景公与晏子到鲁国访问,孔子与景公交流,深得景公喜爱。自己的政治主张被大国国君认可,孔子此时未免有些飘飘然了。后来,鲁昭公因季氏“八佾舞于庭”而讨伐季氏,结果三桓合力,昭公战败流亡齐国。而孔子却公开发表言论指责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因而获罪于季氏,也被迫逃亡齐国。在齐国期间,孔子与齐景公讨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问题,又深得景公赏识。然而,就在孔子以为可以在齐国一展身手的时候,却不料,晏子横加阻拦,指出孔子与儒家主张的弊端。孔子在齐国不得用,甚至受到威胁,因而被迫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我们大概都认为孔子是生不逢时,但事实上却是孔子没有能够与时偕行。夫子虽然做到了“含章”但并未“可贞”,从而导致了“或从王事”的机遇近在眼前却又与之失之交臂。

《坤卦》六三爻爻辞最后这一句“无成有终”又意味着什么呢?无成,就是没有成就,未获成功。有终,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始有终,也就是坚持到底决不放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常有善始,而鲜有善终。而做到善始善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人生的道路之上,困难与挫折也总是时时相伴左右而挥之不去(小事小困难,大事大困难,困难无处不在,因为社会与他人都不是自己所左右的。)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和理想的破灭,而坚持则意味着信念犹在理想不灭。

最后,我们再将《乾卦》九三爻和《坤卦》六三爻合并起来,看一看我们又收获了什么呢?“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我们也就完全理解了这六三爻的警示与告诫。身处九三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更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安定持守,要么有机会去做大事,即使没有成就也务必做到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括,这里不是扩展、外扩的意思,而是与之相反的行为动作,收敛、扎紧的意思。囊,口袋。括囊,就是将袋口扎紧。为什么这里说要将口袋扎起来呢?这又隐含和预示着什么呢?这就务必要与乾卦九四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解读了。我们看《乾卦》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九四这个阶段是实质意义上的分水岭,对于人生而言或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而处于这个时期能够对人生的发展有清晰和正确的认知,其结果就是“跃”,腾跃而起;而反之,则回复于初始的潜龙状态“在渊”。

这一时期不论是“跃”还是“渊”,“括囊”都是我们务必要遵循的。读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不是吧!六二,不习无不利,六三又要求含章可贞,为何六四还要继续括囊呢?难道说积蓄的还不够多吗?或者是时机还不成熟?难道就这样继续埋没下去?何时才是出头之日呢?是的,确实如此。“括囊”实际上理解为:扎紧口袋不要使口袋里的东西外露。就算自己锦绣乾坤满腹经纶,也不能有所显现。这样做的原因其实是警示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而成为众矢之的,那样的局面也是很危险的(九四之上正是九五的飞龙在天,正是它辉煌照耀的时期,如若九四贸然腾跃,势必要与九五一争。很显然,九四无论如何也难以与九五抗衡。)。《易传》六四爻象辞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无咎,无誉,”也就是说,不要犯错误,也不要去获取赞誉。“君子有攸往”,看来,九四这个阶段还是与九二、九三一样,要成就人生成就事业,腾跃而起实现飞龙在天辉煌人生的理想,没有长期的积淀和蛰伏又怎能获得成功啊!我的理想和志向在哪里啊?还记得吗?志存高远,志不可以已!任何时候都是厚积而薄发,世间哪里又有薄积而厚发的道理呢?那么选择“在渊”又如何呢?也需要“括囊”吗?这我们就有必要去讨教老子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四章》)即使是选择一生勿用的潜龙,也要和光同尘、被褐怀玉,这样才不会招致祸患。因而,《易传·文言传》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六五:黄裳,元吉。

黄裳,黄色的衣裙,古时衣着上衣下裳,不论男女都是如此。引申的含义是:黄色代表中道,中道并非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而是中正守和,不激烈不偏激,不过分积极也不过分消极。黄裳,字面来看就是身着黄色的衣裙。实际意义就是,以循中正之道而行事。元,这里作始终来理解。吉,吉利、吉祥。完整的解释六五爻的爻辞就是:以中正守和之道去行事,始终是吉祥的。

对照《乾卦》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我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历经九五之前四个阶段的修炼与蛰伏,终于时机成熟,得以显露才华,继而飞龙在天,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点,甚至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回想起前面的种种磨砺,此时也都不再遗憾。那么既然已经飞龙在天了,是不是就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了呢?《坤卦》六五爻一针见血的警告我们:不可以!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尺度,而这个尺度就是“黄裳”,就是中正守和。因而,《易传》六五爻象辞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这里不是文章的意思。文,最早的解释其实就是文饰,这里我们理解为表现、体现。“文在中也”实际就是体现于中道中正。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同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易传·文言传》)君子于黄裳中正之间通晓而明达大道与事理,正其位而以礼守节,仁德和美聚敛于心,畅行于四肢,贯彻于行为举止,弘发于事而兴于业,这就是至尚完美。如此,这就是飞龙在天的完美体现。我们似乎也感觉到这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而这种境界我们也曾有过憧憬,这种境界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吗?“君子进德修业”,《乾卦》的“飞龙在天”,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修业”;而坤卦的“黄裳”则体现于“进德”。因而,进德修业绝非朝夕之事,它一定也是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持守如一,我想那个飞龙在天的境界,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忽然想到了荀子名篇《劝学》中的一段话,用它来作为《坤卦》六五爻学习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十分贴切的。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我们再接着看《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我们通过解读《乾卦》上九爻得知:上九原本就处位不当,随时都会受到来自九五的冲击。如果不知道审时度势适可而止的话,则势必会与之一战,而与之一战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坤卦》上六爻所描述的景象: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样分析是根据卦相阴阳来理解的,而我们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这其实又是一个暗示,也就是说这是一句暗语,这一句暗语又是文王在暗示武王什么呢?

史书记载,武王兴兵伐纣,决战于牧野,因而“龙战于野”实际上是暗示武王时机成熟必与商纣一战,而决定胜败的这一战也必然就在牧野之地。所以,“野”这里就是指牧野了。看来,文王的预言还是很准确的(尽管我们会怀疑有巧合的成分。)但后面的这个战争场面却并没有文王所预言的“其血玄黄”那样惨烈。武王受命于文王十一年,而此时的纣王,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东南夷部,使得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武王见时机成熟便联合西南各戎狄部落起兵伐纣。联军来势汹汹势如破竹,殷商国力空虚难以抵挡,纣王将征伐东南夷俘获的俘虏(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作为先头部队以抵抗联军。不料,牧野一战,奴隶们阵前倒戈,商军大败,联军直取朝歌,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事实上,自武王起兵到攻占朝歌,时间不过短短的一个月,殷商五百余年的基业瞬时之间灰飞烟灭。

这样,我们再回顾一下自初六至六五这五个阶段,文王其实一直都是在告诫武王不仅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而且更要隐忍韬晦,静待时机。即便是飞龙在天,也切记亢龙有悔,因为在文王看来,殷商还是异常强大的。要推翻纣王,也势必要与之一战,战必克之,但也还是要付出惨烈的代价,也就是其血玄黄。

那么,《坤卦》上六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呢?“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以逃脱天道规律,也就如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没有原由,天地万物都必然遵循发生、发展、壮大和衰亡的这个规律。而身处上九这个阶段,也正是事物走向衰亡的阶段,《易传》上六爻象辞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这个阶段所要自警的就是要顺应天命,而切不可逆势而为。如果做不到审时度势适可而止,一定要与九五飞龙一战,其结果也就势必如其血玄黄,异常惨烈,身死而名裂。

用六:利永贞。

用,运用、采用。六,代表坤卦。利,有利于。永,永久、恒久。贞,坚贞持守。《乾卦》用九,我们知道其结局是“见群龙无首”。也就是采用乾卦来指导和规划人生,最终的局面就是群龙无首万千气象的大同世界。而《坤卦》用六,我们自然也就理解为:采用《坤卦》对人生的警示,一定也是有利于恒久而安定的持守理想和信念。当然了,《易经》的奥秘也远不止人生规划与警示这么一点,它更多的思想与智慧也有待于我们不断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不断的从中汲取圣贤与经典的智慧,不断的修养、充实与完善自我。亦如:“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诗经·周颂·敬之》)

将《乾卦》和《坤卦》相互对照,合二为一,我们则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和认定为人生目标与规划的话,那么《坤卦》就是内含的隐示,可以说是对预见结果的警示。如此一来,乾与坤也正如儒、道两家所倡导的思想何其类同啊!儒家提倡“见”(现),道家提倡“隐”,见与隐都蕴含儒、道的人生大智慧。事实上,道家所提倡“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孔子肯定也是明白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柔弱了、隐含了,都和光同尘,把自己“括囊”起来,这个世界还将如何发展和进步呢?儒、道看似矛盾,两厢不搭界,其实正是符合了事物辩证的正反两面,也就是《易经》初始“阳”与“阴”。伏羲一划定乾坤,分天地,治阴阳,无阴阳便无万物,万物皆出自阴阳,阴阳两仪即生四象,四象乃生八卦,八卦衍生《易经》,这样理解我们的思路也就没有阻碍了。

学习《易经》,我想,应当本着一个原则,就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乾卦》和《坤卦》作为《易经》的统领开篇,是我们学习这部经典的“大处”,就是将这两卦看成是我们人生大的方略,是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纲领。其余个卦则可以看成“小处”,则是我们人生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如“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阴晴圆缺,善恶是非,休养生息······”等等世间万象,对号入座的话,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就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历经三千年不断的演绎和解读,这其中也势必会有精华与糟粕相互糅合。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对于精华,我们学习和吸收,但也不必过分夸大、神话;而对于糟粕,我们则可以剔除而远离。“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是孔子传授给后世学者最有效的方法。“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告诉我们闻道之后应如何去做,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也完全在于自我的选择了。

既然我们在总结《乾卦》时用的是《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对于《坤卦》呢,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坤卦》做一个总结。《乾卦》我们以“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来概括理解,那么《坤卦》我们又加入一个什么词来理解呢?反复思考,发现《坤卦》中蕴含的实质就有如老子的思想,就是道家阴柔的智慧。那么,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一句,似乎把它加入《坤卦》概括理解会非常贴切,那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0)

相关推荐

  • 占得坤卦,究竟如何分析?

    坤卦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的卦辞.爻辞是64卦里 ...

  • 温故知新之:《周易》三(坤上)

    第二:坤kūn卦(坤下坤上)(坤为地,顺也.柔顺利贞,厚德载物.) 坤一.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卦象为地,卦德为顺.坤为地,与天合德而 ...

  • 坤卦——六十四卦第二卦(一)

    第二卦   坤卦   地地坤卦 本卦上下卦皆是坤卦,六爻又全部是阴爻,因此坤卦象征着大地的,比如包容.顺从.忍耐.安静等等.大地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好比母亲一样,以厚重的身体托载万物.本卦形象的指出 ...

  • 《易经》导读(六)——第2卦《坤》卦(上)

    坤卦第二:坤下坤上(坤为地)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注释] (1)坤:卦名.上.下卦皆为<坤>,象征大地,性顺.卦象 ...

  • 013 第02卦_坤(上)阳极成阴

    象征动静两极的乾卦与坤卦有一个重要的相通之处,那就是都包含元亨利贞四德,乾道自强不息,坤道厚德载物,乾坤之间究竟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动静有常,刚柔并济的哲学观念对我们做人处事又有怎样的深刻启迪呢? 乾 ...

  • 《周易》解读 | 坤卦: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一篇我们讲了乾卦,今天接着讲坤卦.我们说过,乾卦和坤卦是相辅相成的一对,阴阳相生以成万物.所以,讲坤卦,也会引用到与乾卦有关的内容. 乾为天.坤为地,天覆而地载,阳主生而阴主长,阳向上而阴向下,阳主 ...

  • 解读坤卦

    初六,履霜,坚冰至. 讲到乾卦初九的时候我们就说过,九为阳,六为阴,所以坤卦称为初六. "霜",我们想一下什么时候会有霜?天气渐凉的时候就开始结霜,所以霜是初阴的代表,霜一般代表寒 ...

  • 从象、数角度解读坤卦——理解坤卦也就理解传统文化中修德的出处

    昨天连载<从象.数角度解读乾卦>,我们可以发现,乾卦并不是至阳至刚的意象,而是一种人文角度考虑的至善的卦象.也就是相对完整的一种顺畅的发展之路的描述. 这与乾.坤之外的62卦爻的意象,并不 ...

  • 易经(11)厚德载物是坤卦的精髓

    易经(11)厚德载物是坤卦的精髓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出于<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q ...

  • 齐炳权:解读坤卦易理象意

    解读坤卦易理象意                       文/齐炳权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解读:坤卦象征大地,也具有元.亨 ...

  • 张武忠解读《周易》之坤卦

    <张武忠轻松学周易>第二卦--坤卦

  • 易经《坤卦》第二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坤卦>第二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

  • 《详解易经64卦》第02卦、厚德载物——坤卦

    卦辞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 ...

  • 张武忠周易100讲:第4节 坤卦——厚德载物(二)

    张武忠:山西运城人,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立志"把经典还给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