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4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发布
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
2021年4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书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33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虚构好书、10本类型小说、10本非虚构中文原创好书、10本非虚构翻译好书。根据读者投票,评出每月4个榜单的人气Top5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1年4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医学
《流行病调查局:我们是医学侦探》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著 翟辛谊 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宋晨希(作家、《全历史》资深编辑、译者)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以来,流行病的话题一直受到全世界很多人的关注。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与流行病不断做着艰苦斗争的历史。本书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名出色的医疗记者。他以美国EIS(流行病调查局)的成立与发展为主线,通过对EIS工作人员超过500次的采访,追溯了1951年至21世纪初,EIS在全世界与流行病做斗争的历史。
作为读者阅读本书,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流行病的种类之多,远超我们的想象。流行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世界各地爆发,夺走很多人的生命,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行将就木的老人。这里面,既有我们熟悉的天花、流感(H1N1、H1N2、H2N2)、霍乱、埃博拉病毒、非典型肺炎等,同时也有我们相对陌生却足以致命的志贺菌、军团病、汉坦病毒、猴痘等。
全书由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组成,在写作方面,本书体现了记者高超的叙述手法——介绍流行病发生的情况,以及EIS工作成员调查和应对的过程。有些案例甚至采用了悬疑小说式的写作手法,不断追踪病原体和零号病人却屡屡失败(如退伍军人大会爆发的军团病),读来引人入胜。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副标题取名为“我们是医学侦探”的原因。
同时,本书也展现了EIS工作成员调查流行病的艰难,以及他们为流行病的调查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EIS除了要与流行病做斗争之外,还要与很多其他外来的阻力做斗争。如EIS在印度和非洲等地消灭天花、为当地人接种疫苗时,却被告知“我们不需要疫苗,要食物”。由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祟,婆罗门甚至不允许贱民注射疫苗,这为EIS消除天花等疾病制造了不少的困难。
但正是在EIS以及CDC(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不断努力下,人类不断阻止了流行病的传播,同时,流行病的治疗经验也让他们关注到人类精神性和慢性疾病,如自杀率上升的原因、抑郁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的关系,以及吸二手烟对人类的危害,从而影响政府。阅读本书,既可以了解到人类20世纪下半叶与流行病做斗争的历史,也让人们意识到,流行病爆发的危险随时都在你我身边(事实上,连麦当劳的汉堡、生鸡蛋、冰激凌、装修的涂料、音乐节的食物、动物的抓伤等,在历史上都引起过流行病),这对我们增强预防意识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艺术
《百年世界动画电影史》
[法]奥利维耶·科特 著 张健 王星辰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 、《小说评论》主编)
动画电影是一种主要针对少年儿童,但其观众却又不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的电影类型,在电影市场有着特别的影响力。
本书的作者奥利维耶·科特,同时兼备电影导演、漫画小说家以及动画史学家三种身份。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三种身份的兼备,保证了他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这部包罗万象的《百年世界动画电影史》。在全景式地描写百年来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历程的同时,多达五百幅高清晰度彩色图片的穿插,更是为这部著作增色不少。真正可谓一册在手,即可相对精准地了解把握百年世界动画电影的全貌。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文学史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
[西]A.埃斯特万 A.G.奎尼亚斯 著 侯健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忆斯(《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新阅读》周刊主编)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文学爆炸”,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在此后的7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吉列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何塞·多诺索、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极富创造力的作家,让这段岁月真正成为了属于拉丁美洲的文学黄金时代。
过往叙述、剖析“文学爆炸”的专著甚多,但本书却显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它的价值在于,两位作者不仅直接采访了“文学爆炸”当事者——作家与作家身边友人,还引用了许多之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家往来信件、个人陈词等文字资料。
本书另外一大特点,是两位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文学爆炸”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尤其是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我们除了重返历史现场,回溯“文学爆炸”,了解一枚枚“导弹”(一位位伟大作家)在爆炸前是如何艰险地穿越暗夜,历经浮沉,更从他们而非他们笔下人物的身上,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光明、幽暗与复杂。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对话录
《戏剧颂》
[法]阿兰·巴迪欧 著 蓝江 译
我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宋晨希(作家、《全历史》资深编辑、译者)
本书脱胎于2009年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越南裔记者尼古拉·张在阿维农节上的对谈。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左翼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对于批判哲学的讨论,都离不开科学、艺术、政治和爱这四个前提。在艺术主题之下,他多次对舞蹈、电影和戏剧进行讨论,甚至自己还进行戏剧的创作。本书则是他用浅显的语言,系统论述他对戏剧的看法。
在巴迪欧看来,即使在当今网络发达、电影工业甚嚣尘上的时代,戏剧仍旧有着它的不可替代性。他渴望能够回到“大写的戏剧”,即如同柏拉图的理念那样,让戏剧艺术追求最高的形式和理想,从而让戏剧摆脱以笑料迎合观众和主流观点的形式。
在巴迪欧看来,戏剧处在舞蹈与电影之间,舞蹈受空间的局囿,它是通过身体来显现内在性,让思想象征化;电影则是一门图像艺术,一种“超越性运动”,它通过镜头“将在再现变成额外的排演,将业已发生的景观变成早产的事件”,形成一种超验世界。戏剧则介于两者之间,既依赖身体的感染力,同时也依靠图像的魅力。更为主要的是,戏剧形成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辩证形式。真理也恰恰如此,它也是超越身体和语言的思想。观众在剧场中,其实也是戏剧事件的一部分,能够参与进去,形成互动。因此,欣赏戏剧,更能让人们对真理进行追寻。在戏剧中,观众称为复苏的主体,它会在戏剧中游荡,寻找理念所代表的真理。在这一点上,戏剧更像哲学,都在追求一种非日常的“高尚和真正的“人生,而且戏剧更能吸纳矛盾,将哲学包含在内。
巴迪欧重新拾起了戏剧的重要意义,让人们在欣赏戏剧的同时,能够思考其形式背后对人们所带来的意义。在当下“娱乐至死”、商业电影弥漫的时代,这位人们重新寻回自我主体、思考真理提供了一个路径。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医学史
《零号病人:一部反写的医学史》
[法]吕克·佩里诺 著 唐恬恬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木叶(评论家 、《上海文化》编辑)
可能读到第二篇“麻醉的零号病人”,不少人就会喜欢上这本小书,类似篇章不算少。太多而今看来理所当然的医疗手段或药物的出现,历经了千回百转,充满偶然、怀疑、冒险、悲情、误打误撞、山重水复。
作者吕克·佩里诺为里昂医学院医学史、认识论、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是全科医生也是作家,有着较可信赖的医学基础,而又注重故事性甚或悬疑性。“零号病人”这个概念被大胆地“滥用”到医学的诸多领域。至于所谓“反写”现代医学史,可以理解为在医学发展中一个个以往被遮蔽的无名患者(从医学权威、科技、诊疗理念等等之中)得到一定的凸显,终究,是生命,是人类自身的悲辛、智慧和不屈的精神得到了升腾。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纳粹集中营史(上、下》
[德]尼古劳斯·瓦克斯曼 著 柴茁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对于纳粹集中营,知者甚多,但基本停留在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模糊而表面的印象上。事实上,早在二战前的1933年3月20日,纳粹便在德国国内建立了集中营,其中关押的绝大多数人是共产党员,因当局突击逮捕了太多政治犯,监狱已容纳不下,临时在达豪的一家旧火药厂中开建集中营,当时希特勒刚上台两个月。直到1935年,希特勒才在内部,对集中营正式表示支持。
然而,纳粹的意识形态建立在工业主义的“效率”之上,不需要希特勒正式认可,在纳粹的上上下下,几乎无人怀疑集中营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在集中营中,没有典型的受害者,也没有典型的杀人犯,大家都在做“应该做的事”。甚至对于当时的德国百姓来说,只要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恢复一战失败受损的尊严、抵御大萧条的冲击,他们也认为集中营可以接受。最“鼎盛”时期,纳粹在欧洲共建了1200多个集中营,关押了上千万人,除了犹太人,还有牧师、同性恋者等被纳粹视为不符合未来价值观、道德观的人,纳粹希望用自己的判断,推动历史向唯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此加持下,一个民族陷入理性迷狂中。其实,随着纳粹价值观的输出,奥地利等国也建立了集中营,只是和东德一样,战后无人被问责,相关的历史被掩盖了起来,相反,西德战后对集中营管理者进行了大审判,两种做法孰优孰劣,至今仍有争议。本书体量惊人(整整两大卷),但译笔生动流畅,颇有阅读之乐。作者搜求资料甚力,呈现出一部更全面、更完整的纳粹集中营史。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凶年(1、2)》
[美]大卫·西蒙 著 徐展雄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傅小平(《文学报》评论部主任)
好的非虚构作品不少,但好之外还特别好看的非虚构作品却是不多,这是其中一部。何况这本书的序言也是写得好,而且好看。想来有了把《凶年》改编成电视剧《火线》的经验,作者的这位同行真是把这本书吃透了。他说:“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战争故事,也是一出引人入胜的戏剧。”又说:“西蒙深爱着他所见证的一切,他怀揣着一种信念,即无论他眼前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那便是一个世界的'真理’。”诸如此类的表达,很是契合我的阅读感受。
而这本书能给人这样的阅读体验,或许部分得益于其迥异于寻常非虚构作品的叙述腔调,正是凭借这份特有的随性与肆意,西蒙得以如其中一位见证者所说,“准确地捕捉了每个城市凶案组里都存在的、有节制的混乱氛围”。浸淫于这样生动的烟火日常,我们不仅能获得阅读的快感,还会得到富有教益的启示。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回忆录
《清算已毕》
[法]西蒙娜·波伏瓦 著 台学青 译
胡小跃出版工作室·海天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丁杨(《中华读书报》资深编辑)
西蒙娜·德·波伏娃年过半百之后,曾写过四卷自传,其中前三卷均有中文简体版问世,《清算已毕》是第四卷,此版系首次获正式授权的中文版,与前三卷颇有关联,但也具备独立意义。作为洋溢女权主义色彩的作家、哲学家,波伏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有着世界声誉的知识分子之一,所以她的这本自传与此前三卷一样,在回顾、梳理自己的经历、情感、写作与思想的同时,对于她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思潮翻涌的侧面记录也不乏切片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清算已毕》在写法上不似前三卷中常规自传写作按时间顺序的方式,而是在适当考虑自传内容所涉年代先后的前提下,以作者所预设的几个主题来进行。虽说波伏娃写这部自传时已步入老年,但字里行间的理性、犀利、反思并未因此弱化,她怀着复杂情绪追忆自己何以成为波伏娃,也记述了与友人、爱人的交往,特别是与萨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历见闻,也有相当篇幅是她对文学、艺术、创作和诸多文化、思想话题的看法。某种意义上,这本自传既是波伏娃对一生的回顾,也是对其创作、思想的省思和梳理。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
[英]魏泓 著 王东 译
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李夏恩
“过去的人们通过特定历史环境中器物、声音和文字,表现他们的社会习俗,构建他们的认同。”诚如考古学家约翰·莫兰德所言,人类与他们的造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深厚的羁绊,每一件器物,不管是批量产品或是无意之作,都会不自觉地打上这一时代的烙印。因此,以文物为引子,勾连历史脉络,在如今的历史论著中已是流行大势,不足为奇。大力推荐本书的汉学家卜正民,也撰写过《维梅尔的帽子》,通过深入解读七幅画作中的细节来展现17世纪全球贸易的兴起。虽然这种研究方法并不稀奇,但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选取研究对象,以小见大。这就要看史家选取解读史料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魏泓的《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提供了一个绝佳范本。丝绸之路绵延万里,从城市到山川,从沙海到绿洲,一路上历史废墟数以百计,发掘出的文物更是数以万计。无论选择哪一件文物都会有故事可讲,但这些故事宛如散落的拼图,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将它们背后千丝万缕连接的故事拼合在一起。
不妨以书中第八章讲述的文物“拜占庭猎人丝绸”为例。这一章的内容打破了很多成见:尽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在19世纪被探险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但丝绸确实并非这条要道上贸易的关键商品。纵然如此,这并不妨碍丝绸作为东西方文明史重要的“见证人”。作者特别选择的这块丝绸并非中国所产,而是拜占庭帝国的产品。这一点打破了很多人的迷思,即“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丝绸出产国”。野蚕丝的生产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中叶就已在印度出现,爱琴海地区的塞浦路斯也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已经使用野蚕丝纺织丝绸,考古发现的野蚕丝纤维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国的特立之处在于,它是最早专业家蚕养育和缫丝的国家,丝绸纺织技术最成熟完备。
作者打破的另一个迷思是长期以来流传的、中国垄断了丝绸纺织技术的神话。《大唐西域记》中瞿萨旦那国国王为了向东国求取丝绸,假意求娶东国公主,令其“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唯王女帽不敢以验。遂入瞿萨旦那国,止麻射伽蓝故地。方备仪礼,奉迎入宫。以桑蚕种,留于此地”。但这其实只是个传说,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并未刻意垄断丝织技术的外传,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移民就将这一技术传入朝鲜半岛,三世纪时丝织技术又被传授给匈奴近邻,两晋时期蚕和桑树又被送给了鲜卑。丝织技术从中国一路向外传播,直到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都掌握了丝织技术。
拜占庭猎人丝绸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当地的织工在学会了中国的丝织技术后,创造、发明出符合本国审美的丝绸纹样。骑马猎人持枪刺狮的纹样,即是中亚的发明,而丝绸上的狮子纹样,又东传回中国,元代《蜀锦谱》中提到的“翠池狮子锦”“大窠狮子锦”皆是受其影响。跟随作者的叙述,我们又随着这块产自拜占庭的丝绸来到了丝路的西部边缘欧洲,这块丝绸成为了教堂中圣徒奥斯特雷莫尼乌斯圣骨的包裹,由国王丕平一世赐给莫扎克修道院。在之后的一千余年里,它在历史中流传,最终成为里昂博物馆的藏品。人类创造的文明就这样寄寓在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文物中,穿过千年时光,往来于东西万里,将一个古老的故事诉说给现代的我们,并由我们继续将这个故事写下去。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炼狱的诞生》
[英] 雅克·勒高夫 著 周莽 译
商务印书馆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非(书评人、资深媒体人、作家)
炼狱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位于地狱和天堂之间,也是惩罚和喜悦之间的救赎地带。这个概念诞生于十二世纪末,是一种西方基督教世界所特有的、对彼岸世界的社会想象。
《神曲》对炼狱的描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诗歌意义上,甚至超过了天堂和地狱。它给死者以救赎的希望,也给生者为亡者祈祷带来可能。炼狱的观念是双重的,它包含复活的信仰,也依赖于对死者的审判,关联着个人的责任和自由。作为一个观念的棱镜,它折射了中世纪复杂的镜像:个体意识、经院神学,还有商业文化等。
这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中世纪研究的重要作品。作为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勒高夫对“炼狱的诞生”做出了精彩的剖析。
4月非虚构翻译好书人气榜Top5
1
《百年世界动画电影史》
[法]奥利维耶·科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2
《个体性与纠缠》
[美]赫伯特·金迪斯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4月
3
《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
[法]西蒙·詹金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4
《在生命尽头拥抱你:临终关怀医生手记》
[美]卡琳·马多罗锡安
中信出版社
2021年4月
5
《海洋与权力:一部新文明史》
[英] 安德鲁·兰伯特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