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116期:从少陵诗到儿时记忆

我发现,瓜瓜斋的推文,只要题目里出现“杜甫”二字,阅读量就少得尴尬。今天灵机一动,用“少陵”代替了“杜甫”。

很多人对杜甫不感冒,起因于中学语文课本。课本给杜甫戴上“忧国忧民”的桂冠,把一个立体的诗人类型化,再加上那幅某位画家的苦大仇深的杜甫像,真的把杜甫搞得太严肃。要我说,若李白杜甫生在今天,恐怕杜甫更得人缘。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式的傲岸,凡人哪得接近。杜甫则接地气得多,他是幽默大师、解构大师、天天发朋友圈的话痨。无奈这些都被语文课本忽略。

今天读到杜甫的《甘林》诗,属于解构主义。读完不由勾起儿时的回忆,拉杂写在下面。

先看诗(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

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

青刍适马性,好鸟知人归。

晨光映远岫,多露见日晞。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

……

诗写于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之时。夔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县。10元RMB的背面印着的风景,就是奉节的夔门。这地方风景好,杜甫一上来就叙事写景,很有陶渊明的意思。但不要以为他会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陶式结尾点题。看看省略号之后他写了什么(不喜欢也不能跳过):

相携行豆田,秋花霭菲菲。

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

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

……

在风景绝佳的夔州,甚至在豆田周围,都是秋花霭菲菲的美景,但老少们在田里劳作,收获的粮食,自己不得吃,要赋送给军队当军粮。夔州虽偏僻,竟不能免于战局影响,战事发生地的百姓怎么活,可想而知。我读到这几句时,开了小差,想起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除了寒暑假,还有忙假和秋假。忙假不少于十天,回家帮家里收麦子。我十多岁时,某年忙假,在山上爷爷奶奶住的老家度过。粮食收割打碾晒干后,爷爷照例装了满满两麻袋,架上板车,带着我,去交公粮(中国从2006年开始废止交公粮,在这之前,农民都要纳粮)。记得当时公粮是按人头分,爷爷奶奶两个人,两麻袋。

公粮要交到乡政府的粮站,老家在山顶,距粮站七八里下山路加五六里平路。山是艰哉何巍巍,路是羊肠坂诘屈。爷爷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压车根,算是一个活刹车。这是个体力活加技术活的活,细节按下不表,总之很痛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粮站。因为爷爷人老实,交粮积极,粮站里稀稀拉拉没几个农民,我们很快排队过秤、登记。三五一十五,五五二十五,算清了账,居然还剩了一口袋底儿的麦子。

过秤的当儿,我注意到粮站里堆积如山的麦袋子,然后看到终生难忘的两个胖子。在高高的粮仓顶上,有两个赤膊叔叔,庞大的身躯、庞大的肚子,在那里码袋子。二百斤的袋子,在他们手里跟棉被似的,掂来拎去,码得整整齐齐,太神奇了。

出了粮站,爷爷买了烧饼。那时没有矿泉水,就近向人家屋里要水喝,直奔水瓮,用大木杓舀水喝。吃饱喝足,回家。上山的路,虽然是空车,更累。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到家。刚长成少年的我,人整个瘫了。

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上学有意思,干活痛苦。上学考试可以拿全班第一,干活无论怎么干都赶不上爷爷。

过了两三年,秋,我又去山上老家。当年核桃丰收,我家的核桃树多,爷爷奶奶打了好多核桃,要运回山下家里。那天,核桃大大小小装了七八袋,架上板车,我和爷爷又出发了。这次,我长大长高了,我俩可以轮换拉车。

终于下到山脚,上了平路,稍微轻松点。俄顷,不知哪里钻出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男子,从我们身后超上来,停在前面,拦住我们的车。俩男子都是衬衣扎在裤腰里,钥匙链挂在皮带上,噌楞楞响。衣袋里还别支笔,看着有点正式。但他们一开口,不妙,也不儒雅。男子问拉的什么,哦核桃呀,往哪里拉呢?爷爷回答说,从山上老家给山下新家拉。男子说,骗人的吧,这么多核桃,肯定是去卖的,现在政策有规定,山果不能私自贩卖,你们要卖,就得上税。爷爷分辨说是给家里吃的,不是卖。男子说那证据呢?爷爷和我虽然是良民,但身上没有良民证。男子说,我们是工商家的,这个核桃要收税!我想,凭什么就信你们。于是问:那你们有工作证吗?其中一个男子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在我们眼前一晃。我看到上面印着一些字,还有照片。我们自然无从分辨真假。但就是不信,而且身上没钱。二男子纠缠不放,拽着车辕不让走。那个路段恰巧前后不着村店。当时初秋时节,当时的景和人,我现在用几句话概括:

秋光敛夕照,

流水正潺潺。

要想从此过,

留下买路钱。

最后的结局是,他们的摩托车后座架了一袋核桃,绝尘而去。

杜甫就是嘴贱,好好的美景,通篇写完不挺好,非要转笔去写什么充军粮。难怪他混不好。

(0)

相关推荐

  • 杜甫夔州诗

    X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集大成之时代的集大成之诗人,也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一千三百年风雨依旧 ,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quo ...

  • 杜甫寓居夔州境,佳作四百砌“诗城”|文化名人与三峡

    杜甫在白帝城:每倚北斗望京华 身在漂泊食苦难,心驻朝堂哀民生. 生不逢时诗作伴,诗圣之誉后代尊. 纵观唐代诗人杜甫生平,似可用八个字概括:怀才不遇,贫困潦倒. 代宗广德二年三四月间,杜甫离成都抵渝州, ...

  • 黑馒头,白馒头

    黑馒头,白馒头

  • 交公粮的农民能等来退休金吗?看看农二代们怎么说

    说实话,我国农民人口基数众多,粮食问题又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恰恰就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而作为农民的后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走到前台,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父辈们的工作 ...

  • 瓜瓜斋第二十七期

    今天键盘坏了,用软键盘临时凑合打几个字. 将进酒 爱莲说(云母熟宣) 爱莲说(半生熟宣) 戏为六绝句(上) 戏为六绝句(下) 因为原创文章有字数要求,我电脑坏了没法打字,只能贴一段以前的杂论,以便将本 ...

  • 瓜瓜斋第43期:丙申年最后一期

    明天就是除夕了,瓜瓜君这几日写了几页字,放上来,算是丙申年最后一期推送. 上十图(后四页是局部),是临写文徵明的<落花诗册>.原打算通临,不料写到第六页,没了耐性,索性收笔落款.继而用这个 ...

  • 瓜瓜斋第63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上)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一般会遭到嗤笑,说这人没文化.通常的规矩是,在生活中,用简体,在书法中,用繁体.当然,也有在生活中装逼用繁体的,没有问题.繁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有文化. 其实呢,古代的字也 ...

  • 瓜瓜斋第64期:《蒙古帝国史》札记

    蒙古四大汗国图 铁木真的四个儿子:拙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拖雷的儿子们:旭烈兀.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 海都:窝阔台的孙子 近日读完法国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著作<蒙古帝国史>,该书起 ...

  • 瓜瓜斋第65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下)

    本期,我们接着聊一聊汉字的简化. 读过上一期的朋友已经知道,汉字的简化并非始于当代,而是古已有之.不过,汉字的演变史,也并非是一味简化的过程.下面是从邹晓丽编著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书中 ...

  • 瓜瓜斋第66期:读小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记得上学时,某学期,瓜瓜君选修了一门课程,叫<说文解字>研究,老师让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瓜瓜君出于求知的冲动,书一买回来就趴在书页上啃.第一次,啃完<序>,搁 ...

  • 瓜瓜斋第67期:走马容庚捐赠藏品展

    声明:第66期瓜瓜斋,经一位读者反映,发现文章里有一个知识性错误.误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成战国楚国帛书,跟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国帛书搞混了.因此,该节将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秦简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

  • 瓜瓜斋第69期:重磅!瓜瓜斋出新书啦!

    重磅消息:瓜瓜斋出新书啦! 这套小书,叫<瓜瓜斋读印>,是一个小系列,共四册.关于该书的写作缘起,瓜瓜斋主人在跋里讲得很清楚,现将其移录于下,顺带含羞晒一下文笔. 跋 明清以降,印章逐渐成 ...

  • 瓜瓜斋第71期:《名家讲书法》述略

    近日以散漫之心读完了由<文史知识>编辑部选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讲书法>.这本书收录的名家文章计35篇,目录如下: 既是"讲",则多非深奥知识,或即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