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对孩子说“问你妈”,我就问候你妈!
回复“约吗”,送你一份见面礼
“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啊?”
“爸爸,为什么飞机在天上飞啊?”
“爸爸,为什么星星一闪一闪的啊?”
……
这一系列问题,爸爸们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问你妈去。
听过一个段子,一个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他的小儿子走过去问他一道作业难题:
“爸爸,阿尔卑斯山在哪里?”
他回答道:“问你妈去,东西都是她收拾的。”
难怪有人说,爸爸带娃有三宝:手机、举高、找你妈。
今年父亲节,央视以“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为题做了一个街头采访,市民的回答中,“问(找)你妈去”高居榜首。
“爸爸,我饿了!”
“滚犊子,找你妈去。”
“爸爸,我拉粑粑了!”
“屁大点事,找你妈去!”
……
很多妈妈每天被无数个“找你妈”炸得头晕脑胀、怒火中烧。在一些爸爸眼里,妈就是“女+马”。
更过分的是,当孩子不听话、学习不长进时,爸爸们还常常埋怨妈妈:“你平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曾见过小区一位忍无可忍的妈妈对她的甩手掌柜式老公咆哮:“X你妈的!什么都是我来,要你什么用!”爸爸们要是再对孩子说“问你妈”,当心被老婆问候你妈!
凡事“问你妈”,凸显了一个沉重的现实:
在孩子教育上,妈妈们在孤军奋战,父亲其实并不在场,并基本上沦落为一个符号。
无依无靠的妈妈们,有两个时刻最能感受到孤立无援。
一个是孩子生病时。每当孩子有个头疼脑热,难受的他们会格外粘妈妈。很多妈妈都有过这种体验:病中的孩子时时刻刻都想要抱抱和安慰,实在抱不动了,把孩子放下来,孩子立马嚎啕大哭,有时只能整夜抱在手里不能睡觉。此时,老公大多在呼呼大睡。
如果老公不在家,紧张的妈妈们担心病情恶化,一般会给老公打电话:“要不要去医院?你可不可以快点回来?”爸爸们则常常是一脸的无所谓和不耐烦:“有什么大不了的?谁没个三病两痛的时候?要去医院的话,你不能带她去吗?我又不是医生,回去有什么用?”
另一个是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每当考试成绩公布,那些刺眼的分数会像一根根针一样扎在妈妈心头,失望、生气、焦虑等滋味一起涌上,让妈妈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着急的妈妈会更加积极地打听各种补习班,希望找到一剂“补药”,让孩子“止血回升”。
爸爸们却总是不置可否:“我们小时候什么补习班都没上过,不也考大学吗?让孩子有个快快乐乐的童年不好吗?”爸爸们的轻描淡写,非但不能缓解妈妈们的焦虑,反而让她们更加忧心忡忡:“现在是什么时代,能和过去相比吗?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报了多少补习班,再看看我们家的,跟放羊没两样,再这样下去孩子就耽误了!”
一个没意见的爸爸,总是会逼出一个想太多的妈妈。爸爸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不在焉,进一步加重了妈妈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本应由两个人共同承担的教育重任,只能由母亲一个人柔弱的肩膀来抗,母亲们只得负重前行。
很多妈妈不解又愤怒:“老公为什么对孩子这么冷酷无情?为什么这么漠不关心?难道孩子是我一个人生的吗?”而爸爸们却认为妈妈们大惊小怪、反应过度。这种分歧会进一步引发争吵,火上浇油,加深夫妻之间的鸿沟与隔阂。
当然,绝大多数爸爸绝对不承认自己完全不管孩子。
爸爸们虽然平时不大陪孩子玩,也不怎么教孩子功课,但对孩子的要求却是很高的,只要孩子犯了一丁点错,马上就会凶狠地教训孩子,美其名曰“执行家法”。
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产出”的急功近利思想!
也许爸爸们是这样想的:“我负责挣好钱,你负责读好书。”这两者就像是一个契约,一种交换,否则孩子就辜负了老子,就没有良心,就该打。
除了“执行家法”,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父亲的事。当爸爸们习惯了这种定位之后,一旦孩子犯轴,无计可施的妈妈们就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
这就进一步坐实了爸爸们的“黑脸”角色。爸爸们长年累月扮演这种尴尬的角色,使得父亲和孩子失去了天然的亲近感,避躲父亲成为一个趋势,贾宝玉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贾政缠身宦海,长期在外做官,平时没怎么管过宝玉。偶尔回来,别的不问,只问宝玉的学习。学习情况不理想,就打击挖苦:“你如果再提上学两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看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有一回,宝玉因与蒋玉菡互换汗巾,被怀疑搞“同性恋”,加上宝玉调戏王夫人的婢女金钏儿,导致她被王夫人责罚羞愤投井而死。贾政急怒之下暴打宝玉,他先是命小厮打板子,而后嫌打轻了便自己上手,他下手极重,打得宝玉“小衣皆是血渍……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这种“平时不管,一管就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
所以,宝玉对其父贾政,格外地恐惧害怕,一听说贾政找他,吓得腿软发抖,甚至还要贾母来安慰他。当宝玉开始躲避父亲,对父亲关上了沟通的管道,贾政的教育就等于失败了。
每一个漠不关心的爸爸背后,都有一个忧心忡忡的妈妈。
每一个心不在焉的爸爸背后,都有一个躲避父亲的孩子。
其结果,就是忧心忡忡的妈妈和躲避父亲的孩子结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
妈妈们对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但孤军奋战的妈妈,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从而不自觉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
孩子们从父亲那里得不到安全感,只能从妈妈那里寻求帮助和慰藉。
孩子与母亲的权利与责任因此边界模糊,变成“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妈妈们事无巨细的照顾,让孩子失去了“心理断奶”的机会和能量,导致其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妈妈的庇护。
小时候,爸爸如果总是对孩子说“问你妈”,那么长大后,孩子有可能仍然事事问妈妈:
“妈妈,我该不该和她恋爱?”
“妈妈,我该不该和她结婚?”
“妈妈,我该不该听她的?”
……
妈宝和巨婴就这样横空出世。
一个姑娘对他的妈宝男友忍无可忍,怒道:“什么都要问你妈!上床前怎么不问你妈我们尺寸合不合!”
如果不想孩子将来被这样羞辱,爸爸们或许要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在对孩子说“去问(找)你妈”?
让孩子复习语文更简单的
《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详解》
(高清视频)
发送“语文”给青榄家长地带
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