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洼村的历史变迁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沙洼村的历史变迁

             张志祥

沙洼村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本斋回族乡驻地南偏东3公里处,子牙河东西走向在村中心穿过。村庄被子牙河南北大堤夹在中间,村庄所在地高低错落不平,耕地地势平坦,属沙壤土质,全村有1465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2362亩,沙洼村历史悠久,据传:明朝永乐年间,韩、刘、高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沙洼地处子牙河畔,经常闹洪水,汙沙逐年增多,故称为沙窝,后来经世代传流,沙窝之称欠雅,改为沙洼村,这是沙洼村之名的来历。

沙洼村张姓也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天津永清县沿子牙河捕鱼逆流而上,到沙洼村安家落户,张氏祖宗张德生有七子,分为七枝八院。因历史上多次闹洪水,田园被淹,房倒屋塌,无奈只好四处流浪乞讨为生,有部分人顺子牙河而下,到天津卫谋生,而又有一部分人闯关东,去东北谋生,哈尔滨张氏落户甚多。

沙洼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十八村”一样历史上屡遭洪水之灾,据史料记载:较大的洪水是在1956年和1963年,无情的洪水不仅淹没了良田,还冲塌了所在房屋,给沙洼村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沙洼村人民以人定胜天的抗洪精神重建家园,与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屈不挠。在艰苦困难面前永不言败、永不言弃、勇于拼搏、敢打胜仗。

解放前沙洼村曾经有过繁华盛世。因沙洼村靠近子牙河,有河路码头、煤场、粮站、烧窑。大部分年轻人靠苦力为生,专门为船上装卸,还成立了脚行。一时间商贾如云,生意兴隆,因此沙洼镇在当时远近为名。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沙洼隶属于西城人民公社,后隶属于本斋人民公社。沙洼村有八个生产小队。1973年以前沙洼村子牙河上靠摆渡过河,极为不便。因此,经过村领导向上级交通部门请示,在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1973年开始修建沙洼大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74年终于建成了水泥结构的子牙河沙洼大桥,从此,沙洼村改变了靠小木船摆渡过河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沙洼村民,当时,为庆祝沙洼大桥落成通车,还特地搞了燃放烟花活动。

说起沙洼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据传说沙洼村的古木桥是张氏庆白老人慕捐的木桥,庆白老人一生行善举,后人为纪念庆白老人的德善之举,把沙洼古木桥取名为善人桥。

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木桥毁于战火。抗日战争中,当时日寇在子牙河南十五级和子牙河北东蔡村修有两个据点,日寇经常通过沙洼古木桥来回扫荡。沙洼古木桥成为当时日寇来回扫荡唯一交通要道。为了粉碎日寇“五一”大扫荡的阴谋,八路军在华实施了切断敌人交通的战略,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奉命烧毁沙洼古木桥的任务。据沙洼村老人回忆,烧桥那天,场面悲壮,乡村们闻讯赶来,脆地痛哭乞求马本斋司令员。马本斋司令员被沙洼村的乡亲们乞求的场面而感动,一边双手扶起脆地乞求的乡亲们,一边眼含热泪对沙洼村父老乡们饱含深情地说:“乡亲们,为了打败日本鬼子,烧桥是为了粉碎敌人大扫荡的阴谋计,等全国解放了,我保证再给沙洼修一座铁桥!”随后,在古桥上泼洒上煤油,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木桥瞬间毁于熊熊烈火。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全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村里村民历史上种红薯的习惯,家家户户种红薯,搞山芋育秧,产品远销周边乡村。还有部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丛1995年开始,沙洼村开始发展温室蔬菜大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沙洼温室大棚已形成规模,现有一百二十多个大棚。2015年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支持下,沙洼村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实行贫困户联建的形式,建起了二十个标准蔬菜大棚,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4.2万元。还争取12万多元配套资金,为大棚项目修建了地下输水管道550米,并配有地上排水设施。确保了沙洼村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今,沙洼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在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正在向贫困宣战,加紧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已为村内主要街道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改变了沙洼村夜晚漆黑一片的历史。正在实施的项目有文化广场建设、文化墙、四条大街水泥硬化、街道绿化美化等项目。争取在2020年底,沙洼村村容村貌彻底改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期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

沙洼村村史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史,一次次洪水淹没了农田,一次次重建家园。沙洼村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命运顽强抗争。以人定胜天的大无畏抗洪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命运交响曲。

沙洼村从苦难中走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面向未来,昂首阔步跨入更加辉煌的美丽乡村行列!

     张志祥:1959年12月26日出生,献县本斋回族乡沙洼村人。1975年12月高毕业后考入献县五七大学机电三班学习机电专业,于1977年1月参军入伍,先后在解放军某野战军、解放军某学院警卫连服兵役,在部队服役期间一直从事文秘、宣传工作。多年来创作散文、诗歌等文学体栽作品,先后在《青春》杂志、《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丰宁事儿》、《今日献县》、《网信献县》等网络媒体上发表,创作的上千首诗歌、散文诗收录于《大地情歌》诗集。现任献县本斋回族乡沙洼村党支部书记。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载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 献县单桥

    单桥位于沧州市献县北单桥村南 建于明崇祯十三年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献县南部有东南北三个单桥村,北单桥靠近106国道,进村向南直接可以到桥头.村内道路为双车道,而且干净整洁,桥头有空地可以停车 ...

  • 饶阳豆店村通往献县富庄之间有一座危桥很吓人

    都说修桥补路,为人民服务. 想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民已脱贫,生活驶入快车道,可是,在饶阳留楚镇豆店村和献县富庄之间的滹沱河上,却至今仍然有一座危桥,行人车辆走上去颤颤巍巍,很是吓人. 只见这座桥桥 ...

  • 沙洼村的精彩历史,确实让人沉醉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沙洼村的精彩历史,确实让人沉醉 张志士        沙洼村的明代精彩历史片段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漳河入㵚阳,滹沱河开始受漳 ...

  • 深州沙洼村有一条龙头凤尾麒麟街

    早就听说离着我村不远的深州沙洼村有一条奇特的街道,只是无缘相见. 前天去这个村采访,和村民提起这个街道,他们说咱们这(指采访地点村委会)外头这条街道就是,于是,忙不迭的出去看,在村民文保银.文志义等人 ...

  • 寨沟村的历史变迁(系列之一)—— 井子峪的传说

    文/王子兴 寨沟这个地方在几千年前,最开始叫"井子峪",或者"井峪".近查历史书籍,明朝戚朝卿所编<邢台县志>方寓地图一节记载,浆水盆地河东村往里位 ...

  • 寨沟村的历史变迁(系列二) ——井子峪“梁祝”的传说

    文/王子兴 寨沟村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这块地方,曾经有过两个称谓.最早的时候叫过"井子峪",邢晋大战后,又开始叫"寨沟".复杂的历史背景,至今许多年轻人都无 ...

  • 寨沟村的历史变迁(系列之五) ——明朝以后的寨沟

    文/王子兴 历史上冀南平原经常爆发战争,浆水盆地往往是战争的缓冲之地.由于历朝历代战乱不止,各地人口迁徙严重,不知什么时候,"井峪"这个古老的村庄和"寨沟"的俗 ...

  • 大理剑川永和村的历史变迁(二)

    三.瓦窑群和砖瓦产业的崛起 江长渡村巷水系示意图 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精美双耳彩陶罐震惊考古界,而且整个遗址各时期的文化层中,出土最丰富的也是各种地方特色鲜明的陶片,有网格和波形划纹.点状纹和压痕纹等图案 ...

  • 沙岗村的变迁历史 | 记录故乡(30)

    我们不应该停留于观察家乡的变迁,作为变化轴里的一员也好,作为边缘人也罢,都不应该一味叹息和指责发展带来的污染.人性的变化.文化的流失,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把深层反思留给后代.今天我以"时代的发 ...

  • 寨沟村历史变迁(系列之四) 晋军与汴军大战夷仪山——寨沟村名来历

    文/王子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孟浩然流传下来的佳句.寨沟村名字的由来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寨沟村的名字缘于公元前2000多年西周中后期的一场战争.那时,祝家消失,这里因处于邢国兵寨之下,是一 ...

  • 向考察客人介绍聂剑光和洼里村的历史文化

    向考察客人介绍 聂剑光和洼里村的历史文化 梁圣军 8月2日,泰山学院副院长李玉洋带领"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课题组一行10多人,到洼里村调研,肥城市政府党组成员韩立新等陪同,来自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