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千金买一字 换来不义字

前情

第53集 新一字千金:吕览

千金买一字,换来不义字

张春燕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出处。

《新一字千金:吕览》以戏说的方式,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和挖掘扩展。

这一章,作者承接了上一章关于《吕览》部分的搞笑话题,顺势引入这些话题的创作者。以戏谑的语言,展示他们有关“创作思路”的阐释,对前面的内容加以细化,使之更加生动形象。文中画面感和戏剧性忒强的人物出场,一连串的人物对话以及才情展示,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作者针对吕不韦夸口《吕览》为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天下奇书一说,有意识放大了这部杂书中纷乱驳杂、自我陶醉的成分,增加了戏说类作品的喜剧色彩。你未唱罢他登场,闹闹嚷嚷表主张。读者可以从这各色人等的表演中,窥见日益强大起来的秦国纷繁的社会现象和斑斓的人心人性。

然后,“一字千金”的故事,就正式上演了。

在灼灼的太阳下,高高悬挂在咸阳城门的《吕览》和一千金币,向出入城门和闻讯赶来的人们闪烁着诱惑的光。然而,“看着两边站岗的士兵全都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删改一字。”事实上,人们慑于丞相吕不韦的权威,不敢去提什么修改建议,但吕不韦的门客和侍从、卫兵们,为把这个故事编圆,做足了文章,将一字千金的承诺、广纳言论的姿态,变成了一场大吸眼球的行为艺术,实则,是一幕自编自导、自弹自唱的闹剧。至此,为《吕览》大造声势、使之名扬天下的效果,算是完全达到了。

本来风头就很盛的吕不韦,因了《吕览》的热炒和各怀目的的参与者的追捧,其声望就如公元前239年那个盛夏的温度,蹭蹭蹭地往上升,大有盖过秦王嬴政之势。这自然引起了后者强烈的不快和很深的忌惮。嬴政于是绞尽脑汁,动用君威,碾压吕不韦。于是就有了关于秦国一统天下后,君王称谓的讨论,更有他笑眯眯地拉着吕不韦的手,告诉对方嫪毐已经被处决的消息,继而,再来上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嫪毐临死前让我捎句话,说他先走一步,还说什么你们两个初一不见十五见。”

这不怒自威、别有深意的语言,让气焰正盛的吕不韦如堕冰窟。他机关算尽设计的各种局,全被识破;他煞费苦心构筑了多年的基业,瞬间倒塌。留给他的,只有饮鸩自决一条路。

经过秦国几代人的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其中有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吕不韦的全力辅佐和用心谋划。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扫清称霸天下的所有障碍,统一六国,如愿称帝。

而曾经威风八面的吕不韦,却死在了他和两代秦王无数次讨论过、憧憬过、描绘过的大秦帝国建立前,没能见证被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始皇帝君临天下的威风,没有等来君王信誓旦旦承诺的和自己共享天下的那和谐美满的局面。

作为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吕不韦生长在一个脑子好使、善于谋划、精于用好各种资源的家庭。商人出身的他,在一字千金之前,还贡献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奇货可居。这段故事作者在《新奇货可居:豪赌》中已经为我们讲过。

在这个过程中,工于心计的他,有功绩,也有劣迹。比如,为既掩盖自己与秦王之母赵姬的荒淫生活,又满足赵姬的需要,吕不韦授意心腹,通过伪装,将嫪毐以宦官身份带入宫中,侍奉太后,导演了秦国历史上一段匪夷所思的淫乱与荒诞故事。也正因为受宠的嫪毐欲望膨胀后的肆无忌惮,直接导致了后来吕不韦的悲惨结局。

在实际执掌秦国大权后,出身低微的吕不韦,内心还是不踏实,他想多给自己贴上一些文化标签,来提高声望,夯实地位。这就有了他召集门客,效仿孔子编《春秋》,编撰出一部大型文集《吕览》(又名《吕氏春秋》)的前因。《吕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

可以说,吕不韦走的每一步,落的每一颗棋,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就像他用千金换一字,实际想换来的是《吕览》的轰动效应和长远影响力一样。然而,他可以用千金去换一字,也可以用持续的谋划、算计,甚至殚精竭虑,换来赫赫权势和滚滚财富,却换不来一个义字。无论是道义、信义还是情义,都是他所缺乏的。因为他的终极目标,是权力和利益;他的获取手法,是奸诈和诡计。他所铺的路、搭的桥,每一级,每一步,都嵌入了对权力的追求和对利益的渴望。就如文中秦王所说:你主持编撰的《吕览》中教别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你自己却不履行。当然,秦王回馈给他的,也只是权力和利益,没有诚意和信义。即使没有嫪毐叛乱之事,秦王登上皇位后,其卧榻之侧,也不可能长久容得下吕不韦酣睡的。就是不杀他,让他凉凉,也是早晚的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吕不韦主持编撰《吕览》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将其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为帝王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然而,《吕览》基本上以儒家为宗,执政后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事实上将《吕览》束之高阁。

文章最后,“在振聋发聩的'万岁’声中,他(指秦始皇)仿佛看到吕不韦正跪在群臣后头,拉着一张哭丧脸,紫青的脑门上磕出来七个大脓包。”或许,在这一刻,他想到了吕不韦为秦国统一天下所投的资、操的心、做的事,想到了他们父子两人曾经给过吕不韦的承诺。现在,天下完完全全攥在自己手里了,不用担心吕不韦的威胁与掣肘了。在这世上,除了变化,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当然,改变的还有他那基业千秋万代的大梦。他设想皇帝从自己始,子子孙孙绵延无尽,但是大秦帝国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断送于秦二世之手。城头变换大王旗。江山再次易主。

都晓一字值千金,谁悟义字重千金。只有讲道义,守信义,重情义,最初的愿望才可能实现,美好的目标才可能达成。不管是吕不韦与两代秦王的政治联盟,还是现代社会各种合作协议与太多美好愿景,概莫能外。

刊发于2021.8.13《劳动时报》三版

(0)

相关推荐

  • 吕不韦为什么不肯尽快替嬴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王嬴政十三岁继秦庄襄王异人之位,二十一岁(秦王政八年)因嫪毐谋逆事件,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势力,临朝亲政.三十八岁(秦王政二十六年)扫灭关东六国,一统天下,称始皇帝. 也就是说从摆脱相国仲父吕不韦的阴影 ...

  • 战国297 吕氏春秋——不会炒作的商人不是好相国

    上一次为您说到了战国末期的秦国猛人李斯,但李斯刚刚到秦国的时候,混得并不怎么样,让他真正出人头地的是一件大事儿,就是秦王政排挤外国人的事儿.这一件事儿和韩国人郑国有关系,但这只是个引子,真正让秦王政爆 ...

  •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①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曹 刿) 一鼓作气,读音:yī gǔ zuò qì,汉语成语: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 ...

  •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中国战国时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 ...

  • 《大秦赋》看完秦王的信,吕不韦马上自杀,背后深意你看懂了吗?

    袁载誉 公众号"袁史",已经专业科普历史10年了12-23 00:21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大秦赋>中吕不韦因 ...

  • 【江西】​彭佳民《秦王论》指导老师:黄金月

    秦王论 鹅公中学 彭佳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东来! 我最崇拜的英雄是秦始皇嬴政.古往今来各界人士对赢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我始终认为,秦王赢政乃万年不遇的"千古一帝&q ...

  • 历史潮流(秦朝)之天下归秦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称雄称霸者数不胜数,最终秦国力压诸侯,天下一统.今天从秦国和秦始皇的角度看帝国如何崛起. 秦国的发家史不可谓不励志,西周时期,秦国先祖非人善于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周孝王派遣非 ...

  • 嬴政、李斯这次私会,你可能忽视了,藏有大统一关键

    ✔史话<大秦赋>第2期,探索历史剧人物背后的心路历程. 企图心,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意愿.要想成功完成某件大事,仅仅希望是不够的 <李斯列传>: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 ...

  • 吕不韦为什么不支持秦国统一六国?

    吕不韦是秦国后期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商贾出身,早年不惜以倾家之资金帮秦国质子子楚夺得秦王宝座,他也因功封侯拜相,成为秦王子楚的左膀右臂. 子楚英年早逝后,秦王之位由他的长子嬴政继承.当时嬴政年仅十 ...

  • 秦始皇灭六国时,周天子在干嘛呢?|周天子|秦始皇|秦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周朝早就灭亡了. 秦灭周,跟秦王政没半毛钱关系,是他的先祖们的功绩.公元前256年,也就是周赧王59年,这位周朝的最后一任君主迎来了自己和国家的末日.秦昭襄王发兵灭周.史料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