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之名,一般概指秦统一前战国时期的诸国玺印。自李学勤先生提出战国文字分出三晋、秦、燕、齐、楚五系以来,古玺研究也多依五系之分展开。总括来看,诸系玺印或各具特徵,但缘于中国文字系出一源,诸国玺印又同处于一个时代之中,加之合纵连横方略的运用,征伐拓疆的频仍,不仅在疆土上时有变换重合,更在文化上多有借鉴融通。故古玺章法的构成在五系之中,仍可见类于趋同的常态形式与变化手法。归纳并研究古玺章法中的这种『常』与『变』,或将有益于当代以古玺形式为参照所展开的篆刻创作与探索。以下,试从行列、界格、错合、动变四个方面,浅析古玺章法中的『常』与『变』。其中,行列与界格主要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错合与动变则主要反映在内部结构形式上。
最具常态的章法形式:行 列
行列是一种秩序,而人类对秩序的认知,当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与效仿。前人解释『行』说:『列也。』可见行与列同义。俗语有『横成行,竖成列』之说,书法中也借以说章法。如此行列就有了横、竖秩序的区分。以之说玺印章法形式构成,亦更见清晰。对于古玺章法,人尝有奇诡多变的印象。这种感观的形成,主要缘于战国文字内部结构及外观形态的不稳定性。实则,在古玺章法中,其行列分布依然是构成之『常』。如二字玺以右→左排列为主,上下排列为辅;三字玺多成一纵二横或二横一纵式二行排列;四字玺以四角分布为主;多字印则成二列或三列排布。这种行列秩序的生成,当直接借鉴先于玺印形成的文字章法形式。其如殷商的甲骨文、商周吉金铭文等。在晋、秦、燕、齐、楚五系中,除秦玺主要以界格成章法形式之外,其余四系玺印有着相近的行列构成形式,由此表现出的一种主体的章法样式,可视为古玺章法构成之『常』。(图一)
图一
虽然运用行列的排布方式能获得相当程度的秩序感,但由于文字结构繁简的差异,以及战国文字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得行列的运用也未必能达到让章法中理想的统一与平衡。阴文古玺中最普遍、也最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用四周加边框的方法来获取『统一』。这种类于『赶羊入圈』的方式,既可以看作是对行列排布常态的一种补益和变通,同时在形式感上也形成了一种古玺章法之『常』。(图二)
图二
在以行列形成的常态秩序中,古玺章法又有诸多变化的形态。以多字为例,行列间或强调纵向上的排布秩序,减弱或忽略横向上的对应秩序。(图三)
图三
有些不能均布成列的文字,则排布为凹字形或门字形章法样式。(图四)
图四
更有以四周实而中心空的变化方式,藉虚实对比来获得章法的统一与均衡。(图五)
图五
在大量以行列为结构秩序的古玺印例中,存在着不少看似行列感不那么明确的印例,或者可称为富有章法变化的印例。客观地看,这些印例大多数有着因文字结构差异形成的随机性变化,但又不能以随机性概括全部。其中一些玺印的章法,明显有着人为追求变化的痕迹。(图六)如此,则可见前人在以行列为秩序的前提下,对玺印章法有着『变』的追求,以符合于彼时的审美观。
图六
简便易行的规范手法:界 格
用界格的形式区划疆域,无疑是玺印章法趋于秩序化的便捷易行方法。古玺对界格的方法有着普遍的应用,但各系之间却有着较大的比例差异。秦系玺印对界格应用情有独钟,无论公印或私印,绝大部分都施以界格形式,以致于成为辨识秦印的一个重要特征。(图七)
图七
(由于政权延续存在的原因,战国秦印与秦统一后的玺印已无法清晰区别,本文且以『古玺』视之。)在其他诸系中,齐、楚玺印对界格的应用均占有一定比例。齐公玺中,施界格者约有百分之十,私玺中则多达百分之二十五;楚公玺中,施界格者约为百分之十三,私玺中则较少,仅占百分之五左右。燕和晋两系中,界格应用极少见。目前所见燕公玺施界格者仅有数例,而晋公玺中则无一例。在私玺中,燕、晋两系也仅有少数印例。(图八)
图八
界格的应用有利于整饬章法,特别是在组合结构形式不甚稳定的战国文字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如秦系文字相较与他系文字,其结构堪称规整,而玺印中多施界格;齐、楚、燕系文字中存在有较多动态变化,其界格的应用比例却远逊于秦系玺印。看来,除了从章法的角度审视界格以外,各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习惯更是不可忽视的背景要素。古玺中的界格形式,大致有日字形、横日字形、横目字形 、横丁字形、 囧字形等。各系之中,其应用比例各有不同。秦系中,无论公私印,方形多田字格,半通多为日字格;齐系公玺中多见横日字格、横目字格,也有纵二横一成六格者;楚系公玺中常用田字格,私玺中则多用横日字格。(图九)
图九
一般情况下,界格的使用在于分疆定域,并藉以平衡章法,所以古玺中的界格大部分都是呈均布形式。如果将这种均布的界格形式视为古玺章法之『常』,则其中不乏见『常』中生『变』的范例,最典型的莫过于横日字格左右区间的不均分。(图十)
图十
在各系类似的范例中,可以看出其共性所在,即文字结构简单的所占区域略小,以让位置给结构较繁的另一方,藉以达到整体章法上的平衡。(图十一)这种手法的运用,无疑是人为之『变』,明晰的反映了前人对章法形式的追求。
图十一
至于以本来规范秩序的界格形式,进而生成富于变化的章法构成,可以说是古玺印最为精彩的贡献。其中尤以秦印为典范,在诸多范例中,率意的界格分割出非对称性的区间,再加上恣肆的字形结构,以及快意的凿刻方法,使得界格形式在一种常态下表现出了非常态的生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