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诗4万首,但只有这一首,值得所有中国人背诵!
诗,又被称为诗歌,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韵律要求,还要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它集中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我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出色的诗人,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还有很多知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情感丰富,用词或华丽或质朴,但都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流传很广。
而在我国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也写诗,而且数量惊人,传世的诗歌就有43630首。而这个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李白流传下的诗歌大概有一千多首;杜甫一生创作了诗歌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也仅有一千多首。这巨大的悬殊,就可以看到数量上的差别。
然而,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的很多诗歌到现在都流传很广,不夸张的说,他们的诗歌有很多我们都知道并能够背出那么几首。
而靠数量取胜的乾隆,虽然曾有人给他取了一个“诗帝”的称号,但是,让你背一首他的诗,恐怕要在脑海中搜寻很久,也未必能够背得出。乾隆的诗歌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后来却常被嘲讽。
为什么呢?有很多原因,一个是他喜欢自己造典故。比如《读项羽纪》中的:“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鹿逐中原”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蛙声紫色”是什么,恐怕只有乾隆自己知道。
第二是他爱用冷僻字。《题宋宣和池塘秋晚图》“鸂鶒双飞鹭拳独”,''鸂鶒''这两个字,恐怕真的没几个人认识。
第三点是他很爱显摆。他的《秦淮歌》“祖龙东巡压王气,通淮凿断方山埭”,将自己比喻成秦始皇。
虽然说乾隆写的很多诗,都被嘲讽,但他还真写过一首好诗。这首诗叫《西师底定伊犁捷音至诗以述事》:“乘时命将定条枝,天佑人归捷报驰。无战有征安绝域,壶浆箪食迎王师。两朝缔构敢石继,百世宁绥有所思。好雨优霑王宇拓,敬心那为慰心移。”
这首诗,其中“西师底定伊犁”六个字,清朝花了七十年时间,才平定新疆准格尔部的叛乱。虽然他这首词文采等各方面比不上李白杜甫,但是却记录下了中国收复失地的历史时刻。肯定是值得流传、背诵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