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快速打通全身经络!治疗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疑难杂症。很多人被这折磨好多年都无法治愈。特别是在天冷、生气、着急的时候容易复发。一旦发作,痛苦不堪,甚至想头撞墙。

解决这个病,其实方法有很多。今天小小医方就给大家聊聊老一辈中医临床家的经验。

这个临床家,叫李寿山,山东人,一生在大连行医,先后任大连中医学会理事长、大连中医研究所所长、辽宁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以及全国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等职。李寿山在业界的影响很大。李老虽然已经缘故多年,但是其学术依然在业界有影响。

据所知,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李师有一张方子,在业界有名。来看一下——

当归10到20克,川芎15到3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这是四味药的组方。在临床辩证有加减。比如头痛着凉而引起,可以加白芷。前额附近头痛,也可以加白芷。后头痛,加羌活。偏头痛,头侧疼痛,加柴胡。巅顶疼痛,加藁本。这些基本的加减法。

这个方子先把药物用冷水浸泡15分钟后煎煮。第一次煎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温火煎20分钟,两次的药液倒在一起总量大概是200毫升左右。每日服1到2剂,每6小时服用一次。

吃这个药的同时不能用其他止痛药。感冒发烧也不能用。

这个方子,蜈蚣是虫药,有毒。细辛也是有毒。细辛不过钱(3克)(俗话说:过钱把命连,就是说的这个)不过,方子里用了5克。有些读者可能也觉得好奇,这说明大家对方药是谨慎的。

不过,每一个医家,都有自己的用药经验和心得。李师这个方子,曾经被收藏于《中国中医药报》的名医名方录,(想了解的可以搜索看看,我就部多说了)下面,我们就仔细地探讨这个方子的道理。

实际上,当归、川芎、蜈蚣、细辛这四味药配在一起,是在快速打通经络。为了方便理解,我转述了一下相关的医案。

话说有一个48岁男子,头痛十年之久。发作的时恶心、头痛,吃止痛药都没效果,一次就是号多天。受寒、情绪郁怒、着急上火的时候很容易犯病。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有一回,天冷,因为工作用脑过度,又犯病了。这一次犯病,特别厉害,前额和眼眶先是胀痛,接着头痛和前额两侧剧痛,如锥刺,如斧子劈裂,同时整个人畏寒怕冷、恶心频频,欲呕。

当时,李师为其诊治,刻诊见脉弦紧,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怒张粗长,舌苔白滑,于是果断应用了上头的验方,只不过少有加减,具体为——

当归15克,川芎30克,细辛15克,藁本10克,白芷15克,蜈蚣3条(研末冲服)。药用2剂,诸证悉平。

李师把细辛用了足足15克,所谓不过钱的5倍之多,而且蜈蚣用了三条。一般的人不敢用。李师真是见识多广艺高人胆大啊。李师为什么这么用呢?

你看,患者的问题和大多数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一样,属于风寒血瘀,阻滞经络。此人舌黯紫,舌下络脉怒张粗长,头痛的时候痛有定处,而且剧痛、刺痛。这个痛法,中医讲就是淤血所致。淤血作痛就是痛处不固定,痛感还剧烈。

这个淤血作痛,受寒、情绪波动就会发作。为什么呢?因为寒邪主凝滞,血遇寒则凝,会加剧淤血。情绪波动,肝郁气滞,气不能帅血而行,所以会加剧淤血。

就患者而言,他的发病多在受寒之后出现。而且最近这次发病后全身畏寒。可见,问题,在于风寒和淤血。瘀血阻滞头部的经脉,不通则痛,患者就痛苦不堪。

此时的脉,往往弦紧或涩。弦紧主痛,涩主血瘀。舌头偏紫黯,这是血行不畅。舌苔,往往薄白或白滑。提示有寒邪。

这时候要想快速止痛,就得用把头部的淤血散开。打通头部的经络,这样就能缓解了。

所以,李师用了、白芷川芎、蜈蚣、当归、细辛和藁本这几味药。

川芎,行血活血,上达巅顶,下至血海,善于活血止痛、祛风散寒。当归,养血活血,善于通经止痛。而且,当归的润泽之性,还可以防止川芎辛散太过。细辛和蜈蚣,这是很厉害的两味药。细辛可以搜风止痛,通络驱寒。蜈蚣性味走窜,也善于通络搜风。这两味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是有必要的。另外,患者头痛,集中在头顶和前额两侧,于是加入藁本和白芷。藁本,入膀胱经,治头顶痛。白芷,入阳明经,治前额痛。这个就是基本的思路。

因此,李师这方子—川芎15到30克,当归10到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它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风寒血瘀的验方。虽说在用量上可能觉得有疑问,但是作为一种临床经验,还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