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常识(1): 音韵学的内容》
《音韵常识(1): 音韵学的内容》
一、音韵学的内容
(1)什么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古人己经作古,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为四个时期:
a、上古时期 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称为古音学。
b、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陆书只存残卷,现存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保存了它的原貌,称为今音学。
c、近古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d、现代时期 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在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4)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
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不同点,一是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二是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三是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5)音韵学的功用
笫一、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家、见、间、解”等字在有些方言中读“g”声母,古代的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为何不同?
第二、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例如:异读词审音问题,缔(di )(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第、递同,故读(di);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于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疾有阳平、去声二音,《广韵》秦悉切,属于全浊从母,入声当读阳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第三、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方言调查字表》就采用了古音体系。
笫四、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不懂音韵就无从下手。
第五、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历代的韵文今天读起来不押韵,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于“灰韵”。又如李白的《越女词》:
“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古代都属入声韵。
b、谐声字不谐声。 如: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凉”“掠”等三组读音。
c、反切注音拼不出该字读音, 反切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及调”的注音方法。如:水-式轨切、怒-乃故切、祖-则古切、都-当孤切等;但有些反切如:东-德红切、山-所间切、朝-直遥切等,声韵调都与原字不相符。
d、韵书的韵部与今不同,如《广韵》有入声韵部,“觉、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声字,又如“谈、侵”等字收“-m”尾,也是现代普通话中没有的。
e、通假字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望”,“女”通“汝”;
《汉书 .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萌”通“氓”;
《诗经.葛蕈》:“害浣害否,归宁父母”,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
f、异文 重文 如“溯”又写作“泝”,以“斥”为声符;“梅”又写作“楳”,以“某” 为声符。“伏羲”又写作“庖牺”,诸如此类,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
宋代以前对这种变化认识并不很清楚,采用 “叶韵”使之和谐;更有甚者,临时改变经典原文。一是擅自改经,唐明皇把《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的“颇”改为“陂”;二是用“叶音”的办法,朱熹的《诗集传》)例如:《关雎》“左右采之”,“琴瑟友之”,《诗集传》注:“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
宋代的吴才老著《韵补》、《诗补音》《字学补韵》、《楚辞释音》,认为古人韵宽,创通转之说,
明代的陈弟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然。”(《毛诗古音考》)他还著有《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正式宣告古音学成立。
其后,古音研究日趋精密。如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江永的《古音标准》、《四声切韵表》;戴震的《声韵考》;段玉裁的《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诗声类》;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的《古韵谱》、《音学十书》;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章太炎的《小学问答》;黄侃的《音略》等,使古音轮廓大致清楚了。
三、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转载自牛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