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在画史的地位之高,堪比画圣吴道子,是独领风骚、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伟大画师。他的风格主要在借“平野”表现空间的辽阔,与以“寒林”隐喻自然的永恒,被誉为古今第一。!提示:手卷画请横屏观看▼ 李成《小寒林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 40 x 72 cm同时,开阔的寒林景致,也为李成卓越的墨法提供发挥空间。在刚从唐代艳丽的设色风格转变而来的五代时期,李成以开创性的“淡墨轻岚”风格,营造出画面充满层次、富有变化与韵味的墨气。 李成《茂林远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 45 x 143 cm正因画格的高超不群,李成在北宋影响深远,北宋前期无论在画院还是民间,都有大批画家学习他的风格,时称:“齐鲁之士唯摹营丘”,是以成为北宋山水画的主流。 李成《晴峦萧寺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 111 x 56 cm10世纪末期的名手燕文贵,在李成画风的影响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燕家景致”,是李成传派中卓越的画家,同样以描绘辽阔的平野山水传世。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绢本设色 | 31 x 161 cm11世纪初期的许道宁是另一位传袭李成而能自出机杼的大师,他早年在汴京街头以贩药为生,因画技卓越被召入画院,他继承了李成寒林的风貌。 许道宁《乔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笔 | 188 x 115 cm2.龙气——郭熙的转变李成最杰出的继承者,还应属于北宋中叶、与范宽并列的大师郭熙。郭熙传袭前者淡墨轻岚、云烟变幻之景,更能自放胸臆,独步一时,因而后人以“李郭”并称。 郭熙《窠石平远图》 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120 x 167 cm日本澄怀堂美术馆收藏的《乔松平远图》,自古因为留有“李成”的名款而被视为李氏的传世珍迹,直到上世纪90年代被考证为郭熙所作,堪称连接李成与郭熙的重要画作。 郭熙《乔松平远图》 澄怀堂美术馆藏绢本墨笔 | 205 x 126 cm郭熙的画作中,不乏对李成“寒林平野”风格的继承,他将李成犹如龙爪般的树枝加以强调,结合道教风水观念,主张以“龙气”作画,描绘不易捕捉的烟云风雨。 郭熙《树色平远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 32 x 105 cm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从李成的画风中自出机杼,打破时代束缚,发扬自己的风格,并建立中国山水画重要的空间体系——“三远”,即以“高远”、“平远”、“深远”三种观察与描绘的方式展现山水。 郭熙《早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158 x 108 cm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谷图》同样位列郭熙的名下,画面却更接近另一人的风格,由此引出北宋后期李郭画派的传人——王诜。 郭熙《幽谷图》 上海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 167 x 53 cm作为北宋英宗驸马,王诜结合高超画技与卓越文思,他在学习李成、郭熙风格的同时,充分融汇文人画对笔墨的追求与重视,将“拖泥带水”的笔法融入郭熙“卷云皴”中,展现出他独特的才华。 王诜《溪山秋霁图》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 45 x 206 cm在王诜的时代,李成与郭熙的影响达到顶峰,不仅身为驸马的他深谙不已,当时的名士李公麟、苏轼、黄庭坚都对其盛誉有佳。同时这一时期的一些佚名画作,亦能体现出李郭传派在北宋末期的兴盛。 佚名《小寒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42 x 49 cm 佚名《寒林待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笔 | 137 x 100 cm3.南宋与金的流传12世纪初,在金朝的铁蹄之下,宋室被迫南渡,撤向长江以南。南宋的建立者赵构因极其欣赏南渡画师李唐的画作,一时引作风尚,奠定了南宋画院的基调。在之后出现的南宋巨匠马远、夏圭、刘松年等人,都以各自方式传袭李唐的风格,而李成与郭熙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仅留下一些佚名之作。 佚名《山店风帘图》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26 x 26 cm 佚名《溪山瑞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笔 | 138 x 69 cm 佚名《千岩万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 | 126 x 50 cm而在占据了北方沃野的金朝,李郭的画风得以延续,因为北宋文化对金朝的深刻影响,金朝画师普遍追随李成与郭熙的脚步,他们继续以李郭的画格描绘北方山水,延续并组合“寒林平野”与“三远”,形成独特的面貌。 佚名《岷山晴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115 x 100 cm金代名手诸如武元直、李山等人,作为李郭传派在12至13世纪重要的传承者,为之后元代李郭画风的再兴留下火种,他们的画作中也可见前贤的深刻影响。 武元直《赤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 | 51 x 136 cm 李山《松杉行旅图》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 164 x 107 cm
4.元代与明代的流传元代初期,赵孟頫率先摒弃南宋画院风格而远求北宋、五代及唐人的古老传统,甚至将这些对象熔汇一炉,诞生全新的画风。 赵孟頫《茅亭松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26 x 27 cm由于赵孟頫在元代画坛的卓越影响,时人纷纷效仿,例如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等等,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明显见出李郭的痕迹,例如曹知白的寒林、唐棣的构图与皴法。 曹知白《疏松幽涧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 | 75 x 28 cm 唐棣《仿郭熙秋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152 x 103 cm 朱德润《林下鸣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 121 x 58 cm另一些画家则更多出于自发的原因,或同样经历由宋入元的剧变,或因天性的追求,在画面中完成对李成与郭熙的延续。在他们的共同传承之下,李郭画风在经历南宋的沉寂之后,再一次呈现出繁荣兴盛的面貌。 罗稚川《携琴访友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 81 x 35 cm 杨维桢《春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 | 73 x 42 cm 姚廷美《雪山行旅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 98 x 54 cm进入明代后,由于南宋画院的风格在戴进、吴伟等人的推动下大行其道,李唐、马远、夏圭等人再度成为主流。但仍有例如李在之类的画师以继承李郭画风为己任,因为画风与郭熙太过接近,李在的画经常被误识作郭熙画派在13世纪的作品。 李在《山村图》 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笔 | 135 x 76 cm然而,随着明代晚期董其昌对北方山水的贬低,李成与郭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光耀数百年的伟大画派再次趋于泯灭。虽然此后不断有画家以学习他们的风格为荣,却大多不能再现李郭的画意。唯有寒林平野依旧自成一格,为后人继承。 文徵明《古柏归鹊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纸本设色 | 72 x 43 cm 王翚《仿李成雪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