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抓准,一口清,一团火|张秉贵激情燃烧的岁月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一辈子忠于自己的岗位,数十年如一日,时时刻刻以微笑和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有人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还将这“一团火”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至今。

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城,王府井大街,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前人头攒动。奇怪的是,不买糖果的人也在柜台外头围着一大圈,甚至站在楼梯上瞧热闹。

张秉贵1918年出生在北京东城的一个贫困家庭。一家八口,六个弟兄姐妹,全靠当售货员的父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因为家里太穷,他只读过两年私塾就开始帮助母亲干活。七岁时,他出城捡柴禾、挖野菜。八岁出去“打执事”,哪家有娶亲的,出殡的,就去做跟班混口饭吃。

17岁时经人介绍,张秉贵到了北京东城米市大街的德昌厚商行,学做买卖。学徒的三年时间里,张秉贵起早贪黑。不仅要伺候掌柜的,还要干库房里的各种杂活,每年只能在春节时回家看看。

学徒的第二年,北平城被日军占领。战争是残酷的,张秉贵体会了人情冷暖。也正因为如此,张秉贵对新中国充满着期待。6年以后,尽管年龄超过了招收范围,他多次去请求工会干部,报名参加百货大楼售货员的考试,终于成为了一名国营百货公司的售货员。

壹   一抓准

张秉贵发现,糖果柜台的顾客常常排长队。原来售货员称糖需要时间,抓少了要添糖添秤;抓多了,又要减秤。这样反复几次,往往要超过几分钟。这样耽误时间,顾客排队,很有意见。为了缩短时间,张秉贵用小石块反复练习,揣摩糖果的斤量和感觉,最后做到了“一抓准”。

贰   一口清

称糖果的时间缩短了,但是糖果的品种繁多,常常有一两百个品种,而且还各有各的价格,如果顾客在买糖果的时候品种多,结账的时候就要费不少工夫。为了节约计算时间,张秉贵把每种糖果的价位都抄下来,回家背诵、练习。最终,练成了“一口清”的绝技。

叁   一团火

张秉贵一进柜台,从清晨开门接待第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自始至终都能春风满面,笑容可掬。到了退休年龄,体力明显不济时,一上柜台他还是表现得精神饱满,下班后,却往往步履蹒跚。同事们说他是“上班三步并作一步走,下班一步变成三步迈”。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带徒弟,他的儿子也子承父业,现在是北京百货大楼张秉贵柜台的售货员,也是北京市劳模。

(张秉贵)

1978年,张秉贵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用火一样的热情,火一样的温暖,感染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

节目预告

今晚(5月4日)20:00,CCTV4《国家记忆》,主讲人桑晨为您讲述鞍钢老英雄孟泰的感人事迹!

文字:木桃

编辑:乐小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