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亦知沧溟之乐——江海为生的异兽传说

农耕文明占主流的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海洋世界的认识往往相对模糊,但古人凭借着想象的翅膀,打造出了一片奇幻的世界,尤其是悠游汪洋之中的庞然巨兽,更是令人神往不已。那么古代文献中那些“脑海动物”,是不是真的和“大海动物”相差甚远呢?本期『万类霜天』我们专门来看看那些以鲸类为代表的水中哺乳类。

庞然大鲸

我们知道古人习惯上将鲸看做一种鱼,表声的京字代表硕大无朋,所以鲸字说白了就是巨鱼的意思,有时也写作䲔。前些年网上有人改动了一段古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这倒是一句实话,但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北冥才有,似乎没有人说得清。有学者考证说鲲和鲸实际上是一回事,只是读音产生讹变的结果而已,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我们翻一下《拾遗录》会读到:夏鮌理水无功,沈于羽川,化为玄鱼,大千尺。后遂死,横于河海之间。这里夏鮌(gǔn)说的就是大禹父亲鲧,从读音上看鲧、鮌同音,而且和上文的鲲也相近基本可以认定是互为异体字。鮌拆开,自然就是“化为玄鱼”了,玄鱼就是黑鱼,长达千尺的黑鱼,不是鲸鱼还能是什么呢?鮌或者说鲲住在北极黑河,据说那里“水浓不流”,跟咳嗽糖浆似的,黑色的鲲常常驾云飞往南海度假。

古人心目中的鲸鱼,更像是会喷水的井底之鱼。

船讹难信

在很多资料中我们常常读到鲸鲵的字样,其实并非异类并称,只是牝牡之别,雄者为鲸,雌者为鲵,除了以海捕为生的渔民,普通人看到鲸鱼的机会少之又少。古人向往在海上劈波斩浪、任意遨游的潇洒,诗赋中屡屡出现“骑鲸”或“跨长鲸”之类的豪迈之语;鲸鱼到底有多大一直说法不一,很多不实之词照例又被众口相传,夸张到了离谱的程度:小者亦千余尺,吞舟之说,固非谬也。

能吞下一整条船的桥段古人深信不疑——《秘阁闲谈》甚至说有人亲见一条搁浅的鲸鱼,剖开其腹,发现里面“有一艇船兼三死人,衣服犹备”;《东轩笔录》记载更有趣,说鲸鱼吞下船后浑然不知,依然优哉游哉,而被吞下的船上的人居然也“其乐泄泄”。大型鲸类一般都是须鲸类,“髯长一丈二三尺”也是有的,但它只是以过滤方式吞食小鱼虾而已,吞舟实在是勉为其难。

满嘴长毛,真的是“一敞须鲸”。

亘海如岳

海上航行如果见到一座巨山,往往会被想象成鲸鱼的脊背,船开了很久这座“鲸山”依然挡在眼前,有时候人们爬上它的身体却还浑然不觉。《西京杂记》中说有人结伴坐船游东海,漂泊到一个孤岛上,人们系缆登岛休息,结果烧烤吃到一半,孤岛居然沉没了,留在船上的人赶紧砍断缆绳,这才发现先前的孤岛,其实就是露在水面上的鲸鱼背。不过现代生物学上还真的有一种叫露脊鲸的大海兽,古人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海鳅

巨大的鲸鱼还被看做海潮涨落的根由——出则潮下,入则潮上,由于鲸鱼活动有规律,因此潮汐的变化也是可以预测的。江河入海是中国水系的基本特征,诗人笔下则是长鲸吸百川,用以形容人之豪饮,不但形象而且似乎也合乎自然规律。鼻孔喷水是鲸鱼又一特征,古人将这一习性加以夸大,声称其所到之处能引起局部气候的变化。《江赋》中说“介鲸乘涛以出入”,林宽《送人归日东》中写到“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可见动静着实不小。

最浪漫最拉风的坐骑——鲸背。

榨骨吸髓

木华《海赋》中还总结了鲸鱼的几大特征:巨鳞刺云,洪须插天,头颅成岳,流膏成渊。

所谓“巨鳞”显然是想当然了,木华应未亲眼见过鲸鱼,但后面几个特征虽然稍显夸张,却都能得到一定验证。古籍上记载过一些鲸鱼搁浅的事例,人们剥其皮制革,获取油脂照明,还利用鲸骨搭成屋架。沿海渔民还会驾着快船出海捕鲸,带绳拖枪至少需要三次下标,铁枪多次扎入鲸鱼身体保持跟随拖拽,最终鲸鱼力竭神疲,被拖回岸边屠宰。

有些学者还曾对其繁殖习性作过一番研究,有些人认为鲸类——常以五月生子于岸,八月导而归海(司马光《类篇》),可是大型鲸类一生都在海里,并不会上岸憩息或产仔。难道古人又胡说,还是看走眼了呢?我们稍作推敲就能知道,这些五月出生在岸边,到八月又被母亲带回大海的,应该是说的那些鳍足类海兽。当然今天的哺乳纲中已经没有了专门的鳍足目动物,而是整体划为食肉目下的一类,与犬科动物成了近亲。

手持长叉,飞身跃起,刺猎鲸鱼曾被看做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生存方式。

小兽之悲

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是海狗,典籍中称为(nà)、骨豽(nà)或腽肭(wà nà)兽,读音非常接近,很可能来自国外译音。古人拿海狗皮做褥子取暖,还取其雄丸入药壮阳,不但残害了它的性命,往往也把人补坏了身子,说起来就是一部血泪史。还有一种叫海驴,也就是今天说的海狮,我国多产于黄、渤海岛屿附近。根据《太平寰宇记》所说是八、九月上岛乳产,但实际上应该在五至七月,八月末就已返回海中。

更多的则是海豹,最早也叫鱼狸鱼兽,《诗经 采薇》中提到的鱼服,就是鱼兽的皮,被拿来做弓囊和箭袋(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古人很早就在东海看到过鱼兽的踪迹,发现它肥胖似猪,且“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从这段描述来看,应该就是东海的髯海豹,它的头部滚圆类似猫,因此才被叫做鱼狸。遗憾的是,现代人所编纂的《大词典》中,居然将它和海豚一类的海生哺乳动物相混淆,海豚身体无毛,在古代被视作鱼类,不会以某兽为名。

球技高超的海狮轻松赢得了人们的怜爱,在古代被称为海驴。

萌宠脱逃

宋代时海豹有了个俗名叫海哥,还曾被叫做水豹、海狸,到了清代最终才被统一称为海豹,人们发现它和陆地上的豹确实相像,且大小也相当。古人对其描述也十分准确——“有斑纹如豹而无尾,凡四足,前二足如手,后二足与尾相纽如一”,当时登州一带的海豹“其皮染绿,可作鞍鞯”,下场十分悲惨。根据清人陈梦雷的观察,海豹文身五色——下颌白色,腹部乳黄色,它们群居于海边,还专门有站岗的哨兵,类似于“雁奴”的角色。

宋代嘉佑末年有人带到京城,并“炫耀于市井间”,引来豪富之家争相观赏,后来还被带到宫中供皇帝观赏,主人由此获得不少赏赐。尤为妖异的是,海哥不但会说人话,还能即兴朗诵诗词,央求人送它回去。这个机灵的海哥后来借机跃入水池逃生,也就在这一年,黄河发生了决堤,汴梁城发大水,数百户民居被淹,宋仁宗恰好就在这年驾崩。古人把这一切都算在了海哥的头上,但要是不能及时逃走,恐怕也早就被剥皮取肉,变成一张皮垫子了。

满身斑点,这才是最典型的“海豹”。

人鱼传说

西方神话传说中常有美人鱼出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否也有类似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古人并未用太多的文学辞藻加以描绘。我们在《楚辞》中就读到“鲮鱼何所”,所谓的鲮鱼(又叫陵鱼)长得“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洽闻记》中说晋隆安年间,丹徒百姓陈理在长江边布下鱼簄,第二天早上发现逮到了一个身长六尺,赤身无衣的美女。晚上陈理梦见美女来找他,告诉他自己叫做江黄

为什么会出现在陈理渔网中呢?因为她不小心在水里迷了路,才钻进了他的渔网,等涨潮了自己就回去。根据古籍的说法,江黄应该属于人鱼的一类,但它并不出现于海中,从名字看也显然属于淡水动物。而根据上段的尺寸描述,可能是江豚一类的哺乳动物,古代也叫䱐䰽,还有一种比江豚稍大的(jì)或白魥,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白鳍豚。诗词中其实我们也偶有所见,比如许浑的《金陵怀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什么,这就是人鱼,吓死我了,拿走拿走!

与女何干

句中说的“江豚吹浪”是古人比较关注的一个现象,船夫根据江豚的出没规律来判定风向(候之占风),这似乎有点神奇,但听着不像乱说。江豚的膏脂当然遭受剥削煎熬,用来点灯会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效果——照樗蒲即明,照读书工作即暗!真的假的?!这盏灯最适合打牌玩游戏,晚上看书就不行,太邪性了,因为江豚有另一个名字:懒妇鱼。《述异记》说过去杨家媳妇被婆婆活活淹死,死后就变成了身体肥圆的江豚,仍是一副懒婆娘的样子。

不管是懒妇还是美人,这些海生动物的别名都与真实的形象相去甚远。我们知道所谓的美人鱼不过是海牛目的儒艮而已,母兽会用前肢保持幼儿在胸前哺乳故而被称为人鱼。最早东海海域就有,晋代《博物志》中称它为牛鱼。听说把它的皮悬挂起来,涨潮时毛会竖起,退潮时毛会倒伏:“海牛鱼皮,潮信可卜”。到了清代《广东通志》对它有了非常细致的描写:“长四尺许,体发牝牡”,而且“能媚人”,看来还是醉的不轻!

长相憨傻的儒艮,既不是鱼,更不算美人。

读完本期万类大家有没有对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我们分享您的看法。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万类霜天 · 210201

(0)

相关推荐

  • 古文《庄子》中说的吞舟之鱼,是什么鱼?敲锣打鼓、祈求天妃行吗?

    古代遇上鲸鱼:吞舟之鱼是怎么回事?敲锣打鼓.祈求天妃等都不行? 古文<庄子>中说的吞舟之鱼,是什么鱼?敲锣打鼓.祈求天妃行吗? 鲸鱼虽然被称之为"鱼",而且" ...

  •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游记(二)

    文.图/江边鸟 在精品馆,可以尽情地欣赏五彩斑斓的水母.水母的外形像一把透明的伞,十分优美动人,但人们容易被它美丽温顺的外表迷惑,其实水母是一种肉食性动物,有些水母还有巨毒.水母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 ...

  • 秦皇陵烛火燃人鱼膏千年不灭,什么是人鱼膏?

    这是<史记>对秦始皇陵的记载,秦始皇陵是地下的宫殿群,存放有无数的奇珍异怪和金银财宝,入口有顶级工匠制作的弩机,它是保护秦始皇地下财富的机关,敢接近陵墓的人会被密集如雨的弩箭射击:里面还有 ...

  • 这土了巴基的“大尾巴狼”,居然是鲸?

    今年写的物种日历,有好多个儿大的动物,比如前一篇麦地那龙线虫,还有科莫多龙,都是那个类群中体型的天花板.说到大个儿,很多孩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恐龙,巨型蜥脚类恐龙无疑是地球演化史中无比璀璨的一章,然而最大 ...

  • 豆瓣9.5,这么震撼的大片,还能活多久

    最近,鱼叔看到一则新闻,吓了一跳: 去年一年,有超过15亿个废弃口罩流入了海洋. 不少人可能对此没有概念. 鱼叔给你个数据: 15亿个口罩,相当于5千多万吨塑料垃圾. 这将会造成两种危害. 一种是直接 ...

  • 临江仙   答沧溟先生

    临江仙 答沧溟先生 事到无心便好,花开总有凋零. 来兮归去一般轻. 转身非舍弃,放手即修行. 都是匆匆过客,谁还没个心情. 今朝执笔劝沧溟. 人生如戏看,佛也有曾经.

  • “危楼百尺瞰沧溟”——光岳楼

    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结构为唐宋传统,形制为宋元遗制 大量纪录历史的匾.联.题.碑 我国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登楼可瞻城景湖色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危楼百尺瞰沧溟& ...

  • 彭小苒AI换脸,出演《只问今生恋沧溟》?这不合适吧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芦笙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说到电视剧<只问今生恋沧溟>,想必大家的脑海中都是有印象的.这部剧又被大家说是新版的<倩女幽魂>,即便是再度翻拍,关注度依旧很高 ...

  • 林冠群:龙飞涨海起沧溟 | 2020海南诗词选读之二

    作者简介:林冠群,海南儋州人,曾任海南日报社办公室主任.评论部主任.曾兼任海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苏轼研究的知名学者,著有<新编东坡海外集><桂馨楼集><欧阳修 ...

  •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有真正的冷暖自知.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你的人生,没有经历过你的过往, 他就无法理解你的痛苦.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你人生拥有 ...

  •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肖旭 诗人创作是以自己的情感为线索的,情之所指,笔之所至.诗人是一群思想上的"神经病",异乎常人,有着和常人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对于同一件事,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性化会非常突 ...

  • 【文学时代微刊】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刘纪红(山西)

    文学时代微刊第1512期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文/山西·刘纪红(原创) 生活中,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处境,或者可怜别人的处境.比如常听别人说,你看某某多幸福,老公会挣钱,儿子也考上名牌大学.也有的说,你 ...

  •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不懂鱼的欢乐!你也不是我,不会懂我的欢乐!所以还有一句"子非余,焉知余之乐",你的兴趣不是我的兴趣,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我,所以, ...

  •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在生活中,大家形容年龄或资历差别时,可能会听到或者使用过这样的话:你在XXX(从事某种专业/学某种技能)的时候,我还在玩泥巴呢! 没错,人类的童年和个体的童年一样都是从玩泥巴制作泥玩具开始的.中国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