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怎样鉴定真假
青花釉里红,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耿宝昌先生认为,这种青花色泽中含有类似宣德青花的褐色斑,它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飘浮于釉面中的。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 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乾隆时期青花釉里红的龙纹图案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没有了雍正时期精工描绘的红釉巨龙穿行于云间,云气大量遮盖身体的特点,这是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 大区别。乾隆时的青花釉里红特点是: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较淡雅,红色中常见绿色苔点,纹饰所绘青叶红花已经逼真于写实。
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 品。
虽然我们今天通常见到的青花瓷大多都是元、明、清这三个朝代,但其实早在唐朝时期青花瓷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人们更爱使用青瓷和白瓷,青花瓷反而没能广泛普及。相比于唐朝出现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器却出现在数百年之后的元末明初。这与釉里红这种工艺的高难度有关。釉里红这种工艺虽然和青花瓷的绘画方法同属釉下彩绘,但由于釉里红所使用的铜红釉料在烧成过程中呈色并不稳定,温度一旦掌握不够,釉里红的色彩就会迅速变化,因此制作难度比青花瓷更高,而使用这种技术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烧制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
画工下笔的轻重厚薄也是影响釉里红最终呈现的一项重要原因。因为釉里红颜料的涂抹只有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均较浓,很难有深浅层次。青花的呈色,则随着颜料厚度的变化,有“青分五色”的浓淡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颜料的断代使得釉里红无法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青花釉里红最主要的着色剂就是金属铜和金属钴,因为古时候的开采冶炼技术有限,这两种着色剂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