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收藏--康熙青花瓷器的前世今生
早期的康熙青花是使用浙料或产自江西、广东的青料描绘纹饰,呈色为灰蓝色,少数的器物发色欠佳,呈浓重灰暗和蓝黑色,和顺治青花特点比较相近。
康熙青花色彩青翠,纹饰寓意丰富颇受喜爱。康熙青花瓷器在青花瓷制作的历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它仅仅用一种颜色,通过浓淡的变化,就渲染了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的渲染富有立体感。因此康熙青花瓷器又被赞誉为“青花五彩”。康熙时期的青花不仅在色彩上,独具风格,还创新出一些新的器型,如棒槌瓶。这个时期的烧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康熙青花即掀起了收藏的热潮。
康熙时期是一个由大乱走向大治的阶段,虽然,当时西南有吴三桂,台 湾有郑经父子,但中原腹 地已经随着和平的到来,重又焕发了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窑火重开,瓷器生产得到了恢复。同时,基于让子民“各乐其居,各安其业。”的思想,锐意改革的清政 府让手工业者从明代残酷的匠籍制度解脱出来,给予他们更高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热情,而这种热情,不但让康熙青花从造型到纹饰有了远超前代的发展,而且创造性的实现了“墨分五色”的青花效果。
翠毛蓝使用的是国产云南的珠明料。在整个国产青料里,珠明料属于上品,然而想要烧制出翠毛蓝,即便是珠明料也需要精心筛选,还要用先进的煅烧法加工,如此才有可能烧出翠毛色,也就是翠毛蓝。根据景德镇老艺人的描述,翠毛蓝是“窑神爷”的赏赐,能否烧出来完全碰运气。
康熙晚期,青花瓷器中的款识可谓繁杂多样除了已有的具本朝年款者,另有干支纪年款,吉语款以及大量的堂名、斋名款出现在了器物的底部。著 名的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图形花押者也可见到。
康熙早期器物的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到了中期后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盘、碗类器皿的底足普遍采用挖足的手法。挖足不仅方便使用,也使造型显得更有神采。康熙瓷器的底部由于认真处理而出现的各种变化,更是成为后世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执政时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加强皇权,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巩固一统,使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康熙帝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 湾,显示了康熙卓 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位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繁荣昌盛,同时也为其后的乾隆皇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使得清朝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