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第六十六章 “与世无争”吗?不,不要理解错了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前边讲得差不多了,最后就剩下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特别特别重要。到底是哪两句话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

老子在第六十六章最后讲,老子说“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非以其无争与”是帛书甲乙本的写法,“非……与……”是否定之否定,意思是:不就是因为人家不争,才能怎么怎么样,所以他的语气更加强了。郭店楚简写的是“以其不争也”,通常版本我们的王本、河本写的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原来到底写的是哪个?这个我们就不争论了,因为没有大的差别。一个是反问,不就是因为人家怎么怎么样才怎么样;一个写的是人家怎么怎么样才怎么怎么样,是这样一个句式。

我们按照帛书甲乙本来讲,不正是因为人家不争,人家无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就是“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各个版本基本差不多。这两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真的要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特别容易误解。就是因为人家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这句话什么意思?一般人理解成这个人与世无争,因为他无为,什么都不做,与世无争,我消极避世,我躲到竹林里边,你们在城市里面生活,我躲到竹林里边,我跟大家不争,与世无争。因为我与世无争,我跟大家都不争,与世界谁都不争,结果“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谁也找不到我麻烦,没有人能与我争了,所以你看我多么的逍遥。这样解释老子的《道德经》就解偏了,因为老子讲的不是这回事。

他们这样解释这句话,就好比说,我这辈子不跟你争,我永远不参加考试,你们谁也没法跟我比考试成绩,因为我不参加考试,所以跟我没法比考试成绩,因为我不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我争,这是消极避世的说法,老子讲的不是这么回事。老子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再重复一遍,老子《道德经》是给领导者讲的,讲的领导者法则,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话说的是另有含义的。什么含义呢?“非与其无争与”,因为他不跟别人去争,不就是因为他不跟别人争,这别人是谁?对于领导者来说,你所不争的就是你领导的群众,你领导群众,你是领导者,千万不要跟他们去争什么名誉、地位、利益等等,你把利益给他们,让他们幸福,不要去跟他们争。

因为你为大家谋福利,不跟群众去争利益、地位等等,不跟他们争这些福利,怎么样?大家都来成就你,觉得您真是我们的领头羊,让我们生活得如此幸福,都来成就您,您的组织会越来越大,您的公司越开越大,最后天下没人能与您比,您的公司是最大的,这叫“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真正老子讲的道理。这个“争”不是与世无争,绝对不是我跟世界谁都不争,我什么都不做,跟你们不争,对不起,你们自己玩去吧,我自己逍遥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领导群众,这个范围非常清楚,是你领导这个公司的员工,你作为领导不跟员工争,最后你的公司是最大的,别的公司跟你没法争了,天下没人能跟你比了。

我不知道我这样来回讲,各位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这个范围是不一样的,绝对不是与世无争,与世无争那是歪解老子《道德经》。老子说的“非与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正因为他不跟员工争,结果人家公司是最大的,这句话可以用稻盛和夫来做例子。大家一听,我的天呐,罗博士,您又讲稻盛和夫了。我们该学的要不断地学,来回地学,你要掌握他到底为什么成功的,为什么能帮助到那么多人,我们向他学习。

稻盛和夫创业,27岁创业的时候,他就立下志愿,是为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去努力,我们在一起歃血为盟,我们全部是为员工的,我创业是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努力,大家看是为员工,这是不跟员工争。到最后退休的时候,践行诺言,把所有股份全部捐赠给员工。您看了不起吧,这个人做得非常彻底,他为员工谋福利。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订单下降了90%,在6个月的时间里面,90%的订单都没有了。这时候一般工厂辞退员工,稻盛和夫一个员工不辞退,全部照发工资。你们上班来了,90%的人在边上学习,我们想怎么改进工艺,学习哲学,提升自己境界。剩下10%的人大家轮班去工作,不要让工作效率降低,但是绝对照发每个人的工资,这是了不起的,员工拼命工作,让产品越做越好。结果危机一过去,他的股价是全日本最高的,排第一了。

您说他怎么能够一个人创造两家世界500强呢?就是因为对员工好,员工感恩他,不断地来投奔他,所以他公司越开越大,产品越做越好,变成世界500强。然后他又开一个公司,结果又变成世界500强了。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这种“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别的公司跟你没法比了。他整个创业经历,就体现了老子讲的这种道的原则,老子讲“非与其无争与”,他不跟员工争,把福利,把好处都给员工,尽量让员工幸福,大家就来成就你,结果最后天下没人与你争了。您看看,稻盛先生是27岁创业时候,他就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一路走的都是成功的道路。

我在商学院讲课,经常有做企业的朋友问我,您天天讲关爱员工,要对员工好,我们觉得应该先严格管理,把钱控制好,等你有钱了以后才关爱员工,对不对?应该有钱才关爱员工。我们现在处于生死边缘,没钱,利润很薄,我们关爱员工没用吧?我觉得这恰恰错了,我所看到这些案例,全都是在创业初期,就开始关爱员工,然后企业才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的。这就是刚开始两三个人的时候就这样做,最终两万人的时候会越做越好,因为有那么两三个人这样做了,才有最终两万人的结果。千万不要觉得两三个人无所谓的,等到公司两万人的时候,我挣钱了,我才给他们恩惠才行。各位,您做不到两万人,您到20个人时候就该打架,就该散伙了。

所以,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没有说等到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才按照“道”的原则。您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才能越来越好,而不是我越来越好了以后,我才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我不知道各位明白没明白这个道理。老子在这儿讲的是领导者,跟员工是不是争。如果你不跟员工争,大家来成就你,最后天下没人能与你争,外边人就没法跟你争了。这是领导者的事。

这句话的第二个含义,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中能不能用它?是可以用的。当您真正明白“道”的道理,您知道我所争的这些东西,没那么重要,争完了最后谁也带不走,所以您看清结果,不争,把结果看得很轻,没有那么重要,您看透事物本质以后,就觉得没有那它么重要了,您也不跟别人去争。这时候您把自己事做好,不断地做好,最终你会发现,别人没法跟你争。这个别人没法跟你争,也并不是大家打不过你,而是最终你做得很出色了,你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境界,这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善于观察人,我看到过很多人这种的起起伏伏。有这两种么人,特别引起我注意。第一种人是特别精明的人,你看他做事非常非常精明,非常攻于算计,就是合作一件事他一定要想这事对我有什么好处,给我们什么,算得很精细,一点儿好处没有,对不起,我不干,少给我不干。有成绩了,少分我一点儿,我不干了,我拆台,离开我你就干不了,我宁可把这个事毁了我也不做,这样精于算计。结果这样的人往往发展空间不大,为什么?比如说到单位里来,给我5000元工资,我就做5000元的工作,让你多做一点儿工作,这个任务你可以稍微做一下,我才不做,对不起,给我那钱了吗?没给我那钱,我剩下的时间我玩玩游戏,聊聊天,煲煲电话粥。让我加班?对不起,拿钱来,不拿钱来我为什么要加班?反正我就跟你算计。这叫什么?这叫争。

你争看似精明,我为我的利益不断地争取的精明,结果再过10年,他还是5000元,因为他把自己的心量就放在这5000元工资上,多一点儿活不干,所以他也没法多干活,就这5000元,10年以后还是5000元,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他每一点儿变化都为自己争,你让我多干,对不起不干,我把5000以外就给削掉了,就给去除了,所以他总是5000元这个体量。

第二种人,他是不争,觉得没那么重要,这个平台已经很好了。我曾经讲过一个大学生,到单位去给5000元,他觉得这5000块钱太好了,这平台多好,施展我才能的机会来了,给我5000元,我做50000元的工作。大家说这不亏了嘛?这不亏大发了,不为自己争吗?无所谓,我做事更重要,我提升自己更重要。这么好的平台,银行系统,外资银行,这么好的平台,让我放眼国际,太好了,我用这个平台赶快提高自己。所以,他干出十倍的工作来,他的业绩永远比排第二的多十倍,晚上加班,不断地工作。不给奖金,没事,不那么重要,我觉得提高自己更重要。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自己的积累,人家总是工作出十倍的活儿来。

有人会问,你就拿5000元的工资不亏了吗?您觉得领导看不到这个人的业绩比排第二的人多出十倍吗?每一个领导都看在眼里,每次提干都提他。结果没多久,最后他做到副行长,做到省行的副行长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争,他不大在意那个回报,他借用这个平台,我施展自己、提高自己、积累自己,他把回报看得很轻,所以他做事扎扎实实往前走得很快。算计那5000元的人还觉得自己很聪明,过10年还是5000元。结果那位不争的,越做越扎实,做到外资银行省行的副行长,年收入超过百万。反而没人与他争了,因为他把基础打得太扎实。

各位看,在我们老百姓生活中是这样,领导者有领导者的境界。这句话放到老百姓生活中,我们做事如果能明白“道”的原则,觉得那结果没那么重要,走的时候谁都带不走,我即使收入再高我也带不走,可是展示自己,积累自己,我对大家有更多的贡献,反而很重要。所以我不争这个,不争回报。结果他会努力得更加坦然,更加没有包袱,轻装前进,大家少给我点,我就不干了,不会这样,他会一直往前的。这样的人您放心,只要他方向是正确的,我告诉大家,他的进步会是你想象不到的,会特别特别快。不用说10年,5年过去,这个人就已经让你刮目相看了。“道”的原则,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用,如果我们真明白这个境界了,您这样做事,我觉得你的人生会彻底改变的。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非常感恩大家的收听,我们明天这个时间不见不散,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百姓皆曰我自然 道德经第17章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篇,与其说老子在谈君王之道,不如说老子在谈领导艺术.老子 ...

  • 领导者的5个层次,看看你在哪?

    吴兴波:营销实战培训讲师 说领导者有五个层次,管理到领导的转变,管理定制度.定机制就可以了,那么你会发现管理定制度.定机制,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能否领导员工一起往上走.怎么领导员工一起往上走?看 ...

  • 道德经十七章:领导者的四重境界,做什么样的领导,由自己决定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那十七章也非常简短,主要跟大家分享人知道的运用法则,也是讲管理者.领导者的四重境界 ...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38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 ...

  • 刀神传说第六十五章沐诗瑶篇(12)

    [作者:高依弟] 李孝明忽满脸欣慰,连皱纹似乎都少了,说:"成家了就好!"然后把缺角的玉交给沐诗瑶. 李孝明转身要回第四间房子,小芳扶他进去. 沐诗瑶说:"走吧!&quo ...

  • 刀神传说第六十六章沐诗瑶篇(13)

    [作者:高依弟] 这天有些浑浊. 西津河无桥通县城,但有两只渡船,每只渡船连人带马可带上二十来人. 沐诗瑶和欧阳春坐上一只渡船,船上约十四五个人. 渡船的是一个年纪七十岁的老人.从二十岁开始,日出日落 ...

  • 刀神传说第六十四章沐诗瑶篇(11)

    [作者:高依弟] 欧阳春猜测到:"肯定是想进一步提升武动,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拜师去了." 李广田说:"年轻人志在四方." 吴东升说:"李大人,欧阳捕头 ...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子卿说(一)

    子卿说--道(道路:水流通行之途径:方向,方法,道理:道德:学术或宗教之思想体系:属于道教者,道教徒: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行政区域名:说:用语言表示情意:以为,认为)者,万(数目,十个千:比喻很多,极 ...

  • 刀神传说第六十二章沐诗瑶篇(9)

    [作者:高依弟] 李广田心想:吃过饭,自己要赶回县衙.欧阳捕头这几年风里来,雨里去,耽误了终身大事.我让他留在杏花村协助沐记者,给他们创造机会吧! 于是,他说:"关胜,等下你送我会县衙.&q ...

  • 解读《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善下不争

    解读<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照心海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六十九章 周德裕的几个败局

    第六十九章 周德裕的几个败局 江苏江都名手周德裕,自一九三0年南下参加东南比赛,一九三四再次南下,坐镇香港,战绩非常可观,在公开赛中败绩是极其罕见的.正因为这样,他的败局也成为可传的对局. 一九三0年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六十六章 湖北老棋王漫游广州

    第六十六章 湖北老棋王漫游广州 华中,湖北棋坛的老前辈吴松亭也于1963年到了广州.吴松亭的棋艺达到了一等水平,当谢侠逊南下的时候,谈论当代棋人,即以吴松亭入一等之列. 吴松亭盛年挟艺游上海,与周德裕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六十四章 冯敬如智取方绍钦

    第六十四章 冯敬如智取方绍钦 华东.华中联军与华南队之战,由于湖北两将在五.六两局失利,比分开始出现差距.前九局,十比八,华南队领先. 第十局,卢辉对方绍钦.这局,卢先行,居于有利地位,而且卢辉对方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