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小编语:

大家好!我是大罗心理师,一位爱读书的心理咨询师!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的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我记得有一本书是《信仰是什么?》就是以古龙文风写的一篇言情小说,大致讲述一个从少年是信仰父亲、青少年信仰爱情、中年信仰金钱财富,经历世事后,最终认为自己就是佛,自己是自己的信仰。好像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认知模式。

其实,关于信仰这个话题很大,特别是在当下,有很多人认为目前大部分人普遍缺乏信仰,一切向钱看,成为了拜金主义者。实际上人的信仰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而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就是一个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

什么是信仰?

    有一对父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父亲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在雪地里跑出的直线最直且最先到达那棵大树旁。”儿子听后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意外,但父亲走得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远处的树是目标,亦是小小的信仰,雪地里的脚印是过程。

信仰的定义是什么呢?一般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知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这也包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整体观念。比如有些人认为世界没有意义,及时行乐是最现实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危险的,需要处处防范;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充满善意的,人人都会得到帮助等。

所以,信仰是心灵的方向,是纯粹的精神图腾,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它是来源于我们灵魂深处的灯火。在迷茫无助或是得意忘形时,它都会给予我们指引,给予勇气,给自己的人生找一个支点!

可见信仰是有力量的,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这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十分多产的人生随笔作家《信仰的力量》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对信仰的描述。

你的信仰从何而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相信的人事物,也都会有坚定的信念。这些信念形成的基本因素来家庭的影响,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也就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比如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一个毕业于青岛大学的济南姑娘,原名马滢,2009年,开始修行,2012年10月剃度,法号“才真旺姆”(汉译“持寿自在母”)。在四川省甘孜新龙东祉寺、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开始了清苦而充实的修行生活。马滢自幼就受到外婆信佛的影响,小时候跟着拜佛访寺,虽没有太大感受,但也是一个缘起的形成。2009年4月马滢大二,就去市图书馆找佛法的书,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图解密宗》,然后便开始浏览一些佛法论坛,请来楞严咒每天诵读,也产生很多感应甚至奇迹。

所以,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们就会相信神充满爱心,普度众生。其实,在心理学上也特别认同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在原生家庭里找到影子。

用科学的信仰代替父母的信仰

 书中作者强调:如果盲目沿袭父母的信仰,我们可能不会有任何改观。我们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成熟的心灵。完全沿袭父母的信仰,就会处处碰壁。

 所谓科学的信仰就是具备怀疑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认识世界。而大多数的教育都是希望孩子听父母的话。如果怀疑父母所教导的一切,对很多人而言是有压力和风险的。

在这几年,我发现,有些家庭是不允许孩子做自己的,父母的担忧让很多孩子只能接受父母的看法和价值观,也酿成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其实,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荣耀还给孩子,把父母的荣耀还给父母。不要打着爱的幌子让孩子完成你的未了心愿。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只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心去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那些不承认孩子的自主性,试图让孩子来承载人生理想的父母常常会遭遇激烈的反弹,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所以,对待父母也要客观认识,父母不是全能的,也并不总是对的。

罗定权,男,祖籍四川阆中,70后,乌鲁木齐人,资深心理咨询师,EAP(企业心理服务)企业培训师,思维导图训练师,非暴力沟通传播者和实践者,绘本作者。“心之力”读书会创始人,热爱读书,喜欢心理学,绘画,长期致力于家庭心理服务、个人心理服务、企业心理学培训,足迹遍及南北疆。


悟书团体,学习的圈圈,

等你加入,一起前行!

(0)

相关推荐

  •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江晓. 上周一个朋友找到我,非常迷惑的说从小懂事的儿子竟然离家出走了,虽然晚上十点找回来了,但这个事情让她十分焦虑. 她的家庭情况我是了解的,夫妻双方受过高等的教育,也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就 ...

  • 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曾有一位孩子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谈道: 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父亲,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真是 ...

  • 回家过年(外一首) | 黄建民

    回家过年 作者:黄建民 | 朗诵:幽湖 千里迢迢 踏上了回乡之路 归心似箭 跨步奔向 大红灯笼 早已高高挂起 腊月 每日父母掰着手指 计算着孩子的归期 放假了吗 车票买好吗 坐上车了吗 车不会误点吧 ...

  • 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教育的力量-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