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空城计》说说我对京剧板眼的认识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内容来自网络)

退休后学唱京剧段子,发现难度比预想要大很多,最大难点是节奏(板眼)。为了掌握好节奏,我先是努力记谱子,后来又开始关注节拍,由此深深感受到节拍的重要。

节拍即是板眼。不知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京剧唱段的节拍与普通歌曲并无实质区别,比如“一板三眼”,就是4/4节拍。歌曲里4/4节拍的4个拍子,演唱力度分别是:强、弱、次强、弱(分别对应板、头眼、中眼、末眼)。“一板三眼”唱段好像没有唱歌那样机械的强弱之别,但记好每一个(尤其是板和中眼)字的位置肯定有助于掌握演唱节拍。为此,我在唱段的书面稿上对板眼做了标记。最初标记的段子是诸葛亮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西皮慢板),得到这样一张图(绿色黑体字为板;红色楷体字为中眼):

按照这张图掌握节拍曾令我感到很大的方便。后来考虑到书面印刷效果的整齐,调整版面为每句一行,结果竟令我眼前一亮!再抽掉里面的几个“衬”字效果更明显(加下点的为头眼)。请看:

初见此图我有一种被惊呆的感觉,心理上实在没法将那么优美多变的唱腔与“整齐划一”挂钩!既然每一行都有固定的节拍排列规律,这图岂不就更好用了(虽然大量的板眼是隐藏在拖腔里无法标记的)?被这新发现激励着,我又继续标识了几段西皮三眼(慢板)和二黄三眼(慢板),接着又转到一板一眼。下面就是《空城计》诸葛亮:“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西皮快二六)的标记图:

这段一板一眼的段子板眼没有那么整齐划一,不过它几乎每一句都是“眼起板落”,记住这一点对初学者应该够足了。

标记的段子一多,规律性的东西就逐渐显现了。我将这些规律归纳为下表: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西皮

眼起,板落。例句:

中眼起,板落。例句:

二黄

板起,板落。例句:

板起,板落。例句:

再说说句子。京剧唱段的句子结构以3-3-4组合最为常见,以上的例句都是如此:

张翼德--在城楼--怒发冲冠;

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

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

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深入到“词组”这个“微观层面”观察一番。这些词组内部的板眼规律可见下表:

第一组(三字)

第二组(三字)

第三组(四字)

例句

西皮

中眼起,头眼落。

板起,中眼落。

板起,板落。

二黄

板起。

(比较灵活)

板起,板落。

词组这个层面情况就复杂多了,我感觉西皮似乎更为中规中矩一些,二黄就灵活复杂多了,只有第一组的板起和第三组的板起板落是比较肯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