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下简称《未来形而上学》)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73年。
该书共分为导言、前言、《导论》的总问题、先验的主要问题、总问题的解决、附录等部分。全书以先天综合判断为中心内容,逐步探讨数学、自然科学是怎样可能的,借此以寻求形而上学作勺一种科学的可能性。
该书比较简明通俗地讲解了《纯粹理性批判》要点,把人的理性的性质和范围问题归结为数学知识、物理学、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提出这个体系的中心思想在于要求停止沿着老路编造形而上学体系,首先批判理性,以了解理性认识能力的实质。希望哲学家共同努力,解决这个为建立科学的未来形而上学铺平道路的工作。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享年79岁),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人,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1
《未来形而上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并非是康德的第一部著作。他在1781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在1782年1月19日,《哥廷根学报》刊登了一篇德国哲学教授伽尔韦以笔名撰写的书评。大意为;《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过于冗长、枯燥,用语过于独特,且晦涩,令人费解;这部著作是“一个超越的唯心主义体系”,其实质上只是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的翻版,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等等。康德看了这个书评非常恼火,立即写了一个简明扼要的“通俗本”,即《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2
康德为何提出书名中的这个问题?

康德提出,如果形而上学是科学,为什么他不能象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他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不管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有知也罢,或者无知也罢,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再不能更久地停留在目前这种状况上了。其他一切科学都不停在发展,而偏偏自命为智慧的化身、人人都来求教的这门学问却老是原地踏步不前,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同时,它的追随者们已经东零西散,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在其他科学上发挥才能的人们谁也不愿意拿自己名誉在这上面冒风险。而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在这上面却大言不惭地做出一种决定性的评论,这是因为在这个领域里,实在说来,人们还不掌握确实可靠的衡量标准用以区别什么是其知灼见,什么是无稽之谈。

3
本书与《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是什么?

前一部著作是论选纯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域和范围的,仍然是基础,而《导论》仅仅做为该著作的预备课;因为在能够设想使形而上学出现之前,或者甚至在抱有这样的一种渺茫的希望之前,该《批制》必须全面地建立成为系统的、最详尽的科学才行。

古老的、陈旧的知识,当人们从它们原来的联系中把它们提出来,给它们穿上一套式样新奇的服装并且冠上一个新的名称时,它们就转化成为新的知识。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就司空见惯了的事。大部分读者所期待于上述《批》的也不是别的。不过本《导论》将使他们看出它完全是一门新的科学,关于这门科学,以前任何人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就连它的概念都是前所未闻的,而至今除了休漠的怀疑所能给的启发以外,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能够对它有用;即使休谟也没有料到可能有这样的一种正规的科学,而为了安全起见,他是把他的船弄到岸上(弄到怀疑论上)来,让它躺在那里腐朽下去的。

至于我,却不采取这样做法;我是给它一个驾驶员,这个驾驶员根据从地球的知识里得来的航海术的可靠原理,并且备有一张详细的航海图和一个罗盘针,就可以安全地驾驶这只船随心所欲地到什么地方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