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 中山陵
从收钱到免费,中山陵我已经来过多次了。我喜欢的是这里的建筑特色和大气磅礴的景象。设计者吕彦直的作品我都看过,广州的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里的纪念塔以及南京的中山陵,建筑中西合璧,智慧独到。中山陵是这位青年俊才的最后作品,可惜天妒奇才,吕彦直都没有等到奉安大典就匆匆谢世,某种意义上讲,中山陵也是他没有铭刻姓名的无形纪念碑。
一个陵寝天天能招引天下不约而同的人蜂拥而至的来参观,也算是奇迹。这里的名人效应加堂皇的建筑和免费,不由得让只要来南京游赏的人,中山陵则成为绝对是首选。当年最高80元的入门费,也曾是南京门票收入的大户。呐喊的呼声让大门自由开放时,更多的畏怯于人民币的人民有了平等的观瞻机会。可我当时去过的景象不见了,春雨中的宁静,冬雪里的淡泊,已是记忆。喜忧参半的同时,化作了人声鼎沸的庙会大观。本是肃穆的陵园,恍惚成了买卖、郊游、野餐的聚集地,也算是就功能新用。
灵堂里现在只能绕着铜像走一圈了,还不断的遭到保安的催促,卧像室的大门则紧闭,孙先生只能守着他的那块最后的寂静之地。如果开放,浩浩荡荡的阵势,想必是怕打破了安宁,但也未必是件坏事,如国朝的太祖陵寝,瞻仰就是让人体会生荣死哀的终极感受。可怜了那些第一次来中山陵的人,无法直观。但尚可补救,外面就有投币放映器,2元不贵,火了这些人的生意。
这里成群结队的人被导游忽悠着,我听了4个人的,个个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内容也多是千篇一律。旁边的一个多事的游客问导游,建造中山陵花了多钱,旁边种的树叫啥,为啥要盖蓝瓦,这小导游竟面红耳赤,无语凝噎。功夫在诗外,任何小问题也是学问。不过此情此景下,要怪的是导游词里没有写上这些溜边的知识。
来中山陵的人都不必成为满腹经纶的学问家,权当游赏来过了这个地方。历史背景尽管一片空白,也不能剥夺其自由参观的机会。任何一个遗迹都链接着曾经鲜活的过往,能明白知道更好,看到的风景虽一样,但心里的感受却完全迥异,只会让你眼里的景观更加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