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一号死码告破:选秀入宫强为妃,密码是“玉带林中挂”

前言:《红楼梦》女一号林黛玉原型名字的高级别密码首次破解,一看题目便知这是一道红学难题!所以一定会刺激到你了,尤其提出:林黛玉是八旗选秀入宫的秀女,入宫后强迫为妃。更有那黛玉原型本姓李名香玉爱称春花的更高级别密码破解时,也一定会震惊不小!原来作者将密码设在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句中。奇!妙!

一、林黛玉的原型正是两淮盐课李鼎之女,但“投亲曹家寄养”说存在三大致命错误

李香玉的祖父是康熙朝在任苏州织造的李煦,她的父亲就是两淮盐课李鼎,属于八旗家族。根据红学家考证,李香玉就是文本中林黛玉的原型。笔者非常赞同此论点!

但是红学家们接着说:李曹两家同为康熙宠臣,同掌织造府,又是过从甚密的亲戚,李煦就是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的亲密交往是很自然的事,并绑架式推理出:林黛玉双亲逝后投亲曹家寄养。

此说法存在三大致命的错误:

第一、此说法首先对作者的定位和《红楼梦》文本的主题定位出现了偏差

他们将《红楼梦》主题误定为“曹家事”,作者误定为“曹寅孙”,这也是新红学研究走进死胡同的根本原因。原来,《红楼梦》所讲的是“皇家事”,作者是满清皇家子孙。贾府的原型并非江南曹家而是清廷皇宫。

第二、由于作者和文本主题定位错误,故无法完成自圆其说

就因为对作者和文本主题的定位出现了方向性错误,所以对黛玉原型李香玉的后期推论脱离了原本的真实性而步入荒谬!岂能做到自圆其说呢!

第三、违背了清廷八旗选秀制度,那是杀头之罪

我们先看看清廷八旗选秀制度即可明了:清顺治年间开始,规定满族八旗生女后需到本族佐领处报备,留下案底记录。然后每三年一次大选,只有八旗官员13-16岁的女孩才有资格参选,且必须参加。户部将所有八旗家的适龄少女登记造册,并规定登记后五年之内不得私自婚配,一旦违规即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除非残疾等。只有落选八旗女子,方可自主婚配。

也有一年一次内务府主持的包衣三旗选秀,挑选为宫廷使用的“宫女”,一般工作到25—30岁可以出宫。一旦工作期间得到皇帝“赏识”,也有机会升为妃嫔。

试问,身为两淮盐课的八旗官员李鼎,岂能不遵皇家选秀规矩,将自己的女儿托付于曹家寄养并与曹寅孙演绎“木石前盟”?果如此,早杀头了。

二、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正是八旗选秀入宫的秀女

李香玉是八旗子女,一生下来便报备登记了的,有案底记录的人,到十三岁就得参加选秀,岂有送到曹家跟曹寅孙两亲相爱青梅竹马之理呢?这不就犯了欺君之罪吗?多简单的历史常识啊!所以貌美如花的李香玉的归宿只能是选秀入宫,没有第二条路,除非残疾。所以,可以断定李香玉并不是去江南曹家跟曹寅孙青梅竹马,而是通过选秀送进了皇宫大院为宫女。这才有了与贾宝玉的原型皇太子胤礽演绎“木石前盟”的缘分,相亲相爱入情过深,最终落堕情根!再说,文本中的贾府并非江南曹家而是大清皇宫,进了贾府不就是进了皇宫吗?!

三、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暗示黛玉真名叫香玉

第十九回中宝玉编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为黛玉宽心:有一个小耗子自荐去用分身法偷香芋,众耗子叫它变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摇身一变,却变成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说:“变错了,变错了。”小耗子显形道:“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识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

此处脂砚斋有条批注:“可怕、可畏!”试想,脂砚斋究竟因何而怕,而畏?许多红学家理解为小耗子是掺杂在林如海旗下的贩盐奸商盗贼。实则,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矣,脂砚斋所怕所畏是因为作者将林黛玉的原型真名道破了,唯恐踩了政治红线!故事是假,想告诉读者黛玉真名叫香玉才是真!回头再看看原文,故事一路在说“香芋”,最后话锋一转叫“香玉”,而且是盐课林老爷的小姐。险也不险

四、文本中透露了林黛玉乃选秀入宫秀女

看看文本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那兴师动众的细节便一目了然:“又往西行不多远也是三间大门。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谁家有三间大门,还只走西角门?这不正是皇家宫门吗?

再看:“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试想,这些抬轿的人怎么就退出去了呢?原来已经到了皇宫重地,外面的轿夫是不让进的。

再看:“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娇子。”原来这三四个小厮是内宫小太监。

再看:“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瞧瞧,抬轿的已经退出去两拨,连内宫小太监也退了出去;那些众婆子还不是随后步行,而是“步下围随”,是围着轿子在随行。

再看:黛玉进入内院众婆子前呼后拥、搀扶而行,“入了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环迎着”。吃过饭后,学着旁人用茶漱口,表明初来乍到即面临着学习及适应宫廷生活的过程。

看看这些阵势和礼仪,这哪里是外孙女去姥姥家呀,大有点新贵人入宫的架势啊!原来林黛玉正是选秀入宫的。

再看:王熙凤携着她的手禁不住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看见了!”风姐随即问:“妹妹几岁了?”林黛玉回答说:“十三岁了。”

明白了,十三岁正是选秀女的法定年龄,作者是通过十三岁来敲定清宫选秀女的事,同时告诉读者,黛玉选秀入宫的年龄是十三岁。

五、“玉带林中挂”也在暗示黛玉真名叫李香玉

林黛玉的判词中有一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前一句是林黛玉的判词,后一句是薛宝钗的判词。关键句后有脂砚斋的批注说:“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脂砚斋究竟想要说什么呢?她只点出这两句并非钗黛二人生于此地之意。那么它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先不说薛宝钗的判词,主要谈谈林黛玉的判词中作者究竟在暗示什么呢?“玉带林中挂”有四解:

一解:“玉”代表贾宝玉,“林”代表林黛玉。“玉带林中挂”表示二人的爱情关系,相互牵挂,走到一起,心心相惜。

二解:暗示贾宝玉的太子身份和林黛玉原型的真姓。“玉带”暗指太子所佩的玉带,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原型是皇太子胤礽;象征太子身份的“玉带”“林中挂”,“林”即树林,树林是个抽象物体,怎么挂“玉带”呢?只能挂在树林中的某一颗树上,“树”即“木”。重点来了:那么这个“木”字隐含何意?原来“木”字来自于李香玉的姓“李”字,拆字法“”即“木子”谐音“木字”,作者暗示我们“林”字就是“木子李”,即文本人物林黛玉的原型本姓“”。不就是李香玉吗?!

三解:林黛玉这个小说人物名称,恰恰来自于“玉带林中挂”的判词,请将判词的前三个字倒着念,不正是“林带玉”即林黛玉的名字吗?作者在小说人物林黛玉的名字中将其原型名字中的两个字(李和玉)都设置进去了,好厉害啊!

四解:“玉带林中挂”暗藏贾宝玉的原型《红楼梦》的第二作者《石头记》的原始作者废太子胤礽被废黜的真相。

“玉带林中挂”的判词是作者引申于唐李世民“宫门挂带”的典故。唐高祖李渊时,秦王李世民功高才大,深受大太子李建成和三太子元吉的嫉妒。一次李渊病痒,世民去给父亲探病,路过西宫院门,看见建成和元吉在尹妃和张妃的宫中做昏乱悖伦之事,世民气愤之余又深怕父皇得知后二位太子吃罪不起,于是,拿出自己的玉带挂在宫门以示警告。

“宫门挂带”的典故是以“太子与母妃乱伦”为主题展开的。那这故事与贾宝玉的原型废太子胤礽有何关联呢?关联可是真有,胤礽“落堕情根”的内幕简直是“宫门挂带”的再次演绎或曰翻版:废太子胤礽终被康熙废黜的主要原因是脂砚斋所说的“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落堕情根”的祸源正是野史所传的“太子胤礽与母妃乱伦”事件(此乃康熙朝最大的丑事,故在正史中无一字之漏。这也是《红楼梦》中最大的“真事隐”秘密)。“宫门挂带”是李世民警示兄长勿再昏乱悖伦;而“玉带林中挂”是废太子胤礽悲号惭愧之余发自肺腑的忏悔之痛!陷入“与母妃乱伦”事件中的悲愤之痛!所以脂砚斋批注说“寓意深远”!

废太子胤礽画像

六、尾声:

胤礽“乱伦”事件中这位母妃究竟是谁呢,正是《红楼梦》中的女一号林黛玉,也就是选秀入宫的李香玉。废太子爱称其为“春花”。(相关证据在红楼梦文本中多处体现可佐证,另文讨论)。这个“乱伦”事件从本质而言不同于“宫门挂带”,实在是太子有冤无处诉啊!原因是,先有了太子与秀女香玉的恋情,而后康熙为了让太子集中精力理政而断其“情根”为由,收封香玉为自己的嫔妃,也许康熙也喜欢上了貌若天仙的香玉。

所以作者在判词中仰天长呼:“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其意为,虽然因自己的不肖而“落堕情根”被废黜的“蠢物”是出自于荣国府的胤礽我,然而造此孽祸的导火索实在是宁国府的你。这里的“你”文本中指“一味好道”不负责任的贾敬,现实生活中实指自己的父皇康熙,责怪他为何要收封香玉为嫔妃?这才是造孽的开端!(此内容另文细叙。)

康熙画像

此时,有人发现问题了,问:“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这不是秦可卿的判词吗,你怎么跟黛玉和宝玉的事混为一谈呢?为你点赞!

原来林黛玉和秦可卿二人皆为李香玉的文本化身,一个演绎深爱贾宝玉(太子胤礽)的秀女林黛玉(李香玉);一个演绎强被康熙收封为嫔妃的李香玉。这段故事太敏感,作者只好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一喉两歌”的大手法来隐写,有些责怪乃至责骂康熙的味道。这才是《红楼梦》中藏得最深的秘密(另文再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