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上市不成,SPAC能帮上多少忙?
⬆︎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今年春节之前,也就是2021年2月10日,柔宇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请,上交所随后公开宣布终止了柔宇科技的科创板上市审批。
柔宇发表声明说,终止上市是因为“三类股东”问题,简单说,就是有些股东的资质不符合上市规定。不过像柔宇这样的企业能否顺利上市,确确实实是对中国股市,尤其是对科创板的一大考验。
柔宇科技是近年最备受争议的科技企业之一,我在1月12日的要闻评论《柔宇为何没有快速成功》里指出,柔宇的研发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其量产能力仍然保留质疑态度。因为柔宇始终没有实现规模量产,以至于在财务数据上也差强人意。
我们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现在的硬科技企业在发展上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解决量产问题,之后才能度过生死关,但在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很少有基金愿意投巨资支持他们。
所以让科技企业尽早上市,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帮企业拿到更大规模的资金,实现快速扩张,会对科技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推动。
如果要等企业已经实现扩张了,甚至收入利润都很好了才能上市的话,资本对科技推动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成了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可是,我们也提出了“科技韭菜”的说法,中国股市依然存在大量散户,而且对科技企业知之甚少,却会因为国家鼓励科技发展而盲目投资于自己并不了解的科技企业,更别说对科技企业的风险做出评估了。
如果柔宇登陆科创板,这些科技韭菜们难免会蜂拥而入。如果最后柔宇依然解决不了量产问题,跨不过生死关,造成这些人的大量亏损,会不会又出现群体性事件呢?
所以,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已经影响到了支持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的地步了。中国的监管机构正面临着两难选择:
股民觉得能上市、特别是能上科创板就是好企业,但监管者不是产业专家,很难判断哪个企业是好企业,要确保企业够好,最后只能用收入利润来衡量,这样就不能实质性地帮到科技企业。
但要是放开条件,只要是科技企业就允许上市,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要知道,科技创业公司的死亡率本来就是很高的。
要知道,全球科技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生态竞争阶段,金融创新能否更好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绝不是对中国科技企业如何监管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在全球科技生态中的竞争力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甚至更加创新的国际竞争者。
在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投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有专业的科技投资人来挖掘有未来潜力的科技企业,让科技企业更快上市,让科技创新更好的展开,才能让科技企业、乃至让全社会真正受益。
比如最近在美国流行起来的金融创新:SPAC上市模式,就让很多科技企业陷入了上市的狂欢。从短期看可能有泡沫,甚至会有鱼龙混杂的现象,投资者风险会增大,但从长期看,则会推动先进科技加速进入市场,造福社会。
2020年,共有248家SPAC上市,募资830亿美元。无论是SPAC项目数量还是募资总额,都超过2009年至2019年共11年的总和。
截至今年2月13日,仅1个半月的时间,美国SPAC上市数量已达144家,募资额约444.54亿美元,上市公司数和募资额已经双双超越2020年全年的一半。SPAC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成为美国科技公司融资的主流。
SPAC就是用一家募到了足够资金但却没有经营的“空壳公司”来对一家非上市公司进行收购。被收购的公司无需再进行其它行动,自动成为上市公司。
一般来说,如果这家空壳公司无法在两年内兼并或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则将被清算,投资者可以收回资金。
据高盛估算,目前还有约300家SPAC公司正在寻找收购目标,它们的IPO募资总额将超过800亿美元。按照两年的期限,它们需要在2021年或2022年完成对另外一家公司的收购。
去年SPAC股权资本与目标并购企业价值之比为1:5,如果保持这一比值,这些SPAC公司未来收购企业的总价值将超过400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两年美国并购量的12%。
跟传统IPO相比,SPAC上市的模式有很多优点,一是上市时间短。传统上市要耗费一年以上,而SPAC上市只需要一半时间,大约六个月,最快的有四个月。
因为没有那么多复杂的IPO流程,不需要传统IPO的路演,以及严格的财务报表审查程序。
二是传统上市太贵了,一直让人们觉得投行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在普遍的IPO交易里,单是投行费用就要拿走融资额的4%到7%,此外还有律师费用、其他顾问费用。而通过SPAC上市的话这些费用会大大节省。
我们之前讲过一些通过SPAC上市的例子,其中有代表先进制造的金属3D打印公司Desktop Metal,还有伴随着自动驾驶浪潮纷纷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Luminar和Innoviz。
激光雷达企业都还在发展的初期,普遍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市场需求大了,激光雷达才能上量降价;但市场需求没有的话,单个产品就会卖得很贵,卖贵了就不容易产生市场需求。
而SPAC上市直接把不成熟的企业催熟,可以用资本市场募来的钱实现量产降价,加快市场普及的速度。当然,这也是投资SPAC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因为如果有一家抢先上市、抢先量产、铺开市场,其他不够快的企业就会丧失机会,而如果前后脚上市,又有可能各自借资本市场的支持展开价格战,造成亏损。
尽管有风险,但是这个做法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它能够让科技企业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像激光雷达的普及就很有可能因此而加速,无人驾驶的时代也会更快到来。所以对于科技更快的推动社会发展是有利的,这也符合趋势投资阶段的特点。
在科技的展开期,需要让科技加速的去进入社会,进入各行各业,所以利用SPAC上市把科技企业催熟的方式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体现。
我相信2021年美国SPAC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大幅超越2020年是大概率事件。我希望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未来还会有很多中概股公司通过SPAC的方式上市。
当然,这也是对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挑战,因为如果中国金融创新不能有很好的应对方法,很多优秀的中国公司又会像20年前的互联网企业一样,纷纷寻求海外上市了。这无疑是对中国构建完整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的严重挑战。
说到开头柔宇的话题,中国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来支持像柔宇这样的科技企业上市,然后让市场最终决定谁是成功者。虽然科创板允许科技企业不盈利就上市,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审批依然较严,对企业的估值要求依然较高。
在国外金融创新的竞争下,我们希望中国支持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步子能够迈得更大一些,可以进一步放宽上市条件,加快对科技企业上市的审批,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丰富起来,让投资人真正投资于优秀的科技企业,而不是炒作上市企业的稀缺性,盲目追逐每家上市的科技企业。
另外,中国的投资者群体也要加快成熟起来。我在2月18号的科技特训营直播课程《十年前瞻三年规划》里就讲到,我们希望培养出懂科技、懂企业、懂产业的合格的科技投资人,而且希望他们能够赚更多钱,甚至能诞生出未来最优秀的科技投资人,把支持科技企业的投资基金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帮助科技企业更快成功,也帮助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