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珍贵,但请勿畸形歌颂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孙娟的书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每次母亲节,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宣传都会铺天盖地。

有位朋友说,我看不到人间真情,看到的只是满屏的霸权、别有用心,盲目跟风和虚假。

我很认同。

母爱的确珍贵,但在我们这里,会如此畸形的,无限夸大的歌颂母爱。

实际上,表面上说的是爱,本质上说的是孝。

现实中,但凡有点文化,能够独立思考的人,都很反感中国的孝文化。

他们会更加真诚的去爱自己的父母亲人。

因为孝的本来面目,是无条件服从和严守等级关系。

孝文化的创始本来是为了统治服务的,让一个人从儿童起就习惯性的服从权威,服从等级制度。

养成崇拜权威,无条件服从的人格。

他们成年后,走到社会上,也便于统治。

实际上,道德与亲情,和孝道是两回事。

"孝道"中没有温情,没有爱。

强调是的父母权威、权力和养育子女的功利性。

孝道很虚伪,一方面歌颂母爱不求回报,完全无私。

一方面在讲养儿防老,作为子女必须学会感恩与回报。

“孝道”强调尊卑秩序,强调是对绝的服从,恰恰忽略了"平等和爱",为了不被人发现他的功利性目的,只能变得虚伪。

被很多人推崇的《弟子规》就是一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它建立了一套不可逾越等级制度。

通篇都是让子女无条件服从,父母可以随意制压子女。

这样的故事还让人们以此为榜样学习。

在中国历史上,孝文化本是儒家为了使社会有序而推行的礼仪。

子女被奴化后便能习惯性的对强权尽忠,最终达到政治利用目的。

一个人如果从小受着孝道的洗礼,长大之后必然完全丧失了思辨能力。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场悲哀。

最可悲的是,被洗脑的人,看到反对孝道的观点就怒不可遏,说明被洗脑的非常彻底,要无意识的为其维护了。

中国如此夸张的歌颂母爱,已经到达畸形的程度,实际上是为了强化孝道意识。

母爱很伟大不假,但这种伟大是动物界每一个动物都具备的。

不顾一切的保护,抚养保护自己的孩子,是人和动物生殖阶段的本能,如果没有这个本能,大自然就无法延续。

母爱的无私也只是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母亲会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别人的孩子。

如果你读过《自私的基因》就会知道,这只是自然界的本能。

人和动物唯一不同的是,人有文化,有复杂的情感。

于是人类的孩子往往被母亲当做工具,希望子女能够替母亲实现她的愿望。

也会被母亲当做宠物,让孩子去做一些会让母亲高兴地事。

这是自私,不是无私。

可笑的是,本来品质恶劣的人,因为自己想要孩子,做了母亲。

因为社会歌颂母亲是伟大的,自己是母亲,就以为自己做人也伟大。

以为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到处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和辛苦,希望得到认可赞美。

也要让孩子一出生就要背上了血债,给他们灌输感恩思想。

这是一种市侩心理,得了便宜还卖乖,也再一次体现出孝道的虚伪性。

你可以留意一下身边,在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平等,是压制和被压制的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生育之恩”,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有恩于孩子。

说到底,这是父母把自己当做上帝,把自己当作赐恩典的主宰者。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养儿防老”,充分说明很多中国人想要孩子,初衷完全是为自己考虑。

话语权在父母的手里,所以他们要美化自己。

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推崇孝道的,往往是有子女,又想依赖子女的人。

看到这副图,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母爱的伟大。

说明你已经变成了复读机,自己不会思考了。

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小孩,极度渴望母爱,说明你还很冷静,还心存怜悯。

每一个人都曾是孩子,都曾有过父母,其实你回想一下。

无论是孩童时期,还是成年时期,是不是没有任何感情能够替代你对父母的爱?

尤其人在小时候,对父母是完全的信任和心疼的。

子女对父母的爱才是纯粹的,不求回报的。

子女爱父母,胜过父母爱子女。

即使没有孝道的教化,没有道德的约束,正常的人也不愿意失去父母。

孩子爱父母的感情更加纯粹,也更加深厚。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如果双方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上总是在强化父母对子女的爱?

却很少有类似母亲节这样,大规模的抒发子女对父母的爱呢?

社会总是要求人们要理解父母老了,理解父母辛苦,这一点没错。

人与人的关系,理解本是双方的,

但是却很少有声音要求父母理解孩子的弱小。

实际上孩子们更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父母的扶持。

因为对母爱的过分歌颂,让为人父母的人容易自满,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也不太在意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方式。

所以这个社会中,才会有大规模的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

父母可以对子女随便呵斥,压制,羞辱,冷漠。

孩子们被逼成抑郁症的,被逼的跳楼的。

平常点的,被培养的讨好型人格,处处唯唯诺诺的,一生无法幸福的。

遇到这种情况,旁人也是为父母开脱。

而为人子女的人呢?

哪怕对父母怠慢一点,也能被社会舆论淹死。

在父母和子女的这个关系里,整个社会的话语权一边倒,实际上这是强权和霸权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巧妙体现。

这并不是一个普遍人自发能实现的行为。

这个社会,清醒的人总是少数,被洗脑被控制的愚昧人群总是占大多数。

更可悲的是,他们被洗脑到彻底,还要为控制自己的强权思想辩护。

身边有些家长,认为培养孩子最成功的就是,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子女。

对他言听计从,无比孝顺。

实在可悲。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一个生命的绽放是因为思想的觉醒,人格的独立,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

如果你的子女,一无是处,只是很孝顺你,那只是一个大奴隶培养了一个小奴隶。

对个人来说,是荒废这次生而为人的机会,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价值。

母子之间当然有真正的爱,是超过世间所有情感的。

但这个爱,是两个独立的人的感情交流,而不是压制和服从。

胡适先生也说:

“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

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

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

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很庆幸我的朋友圈有明白人。

一位做了母亲的好友,这样对孩子说:

“爱的基础是平等,是向双交流。

父母爱孩子,子女在爱的环境学中会了"爱的能力"学会了感恩。

这种感情有任何功利、自私目的。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母亲。

我并不是你的前篇,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自由自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