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与习惯性违章
破窗效应的故事,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
破窗效应起源是心理学家做的心理学实验,将车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或者纠正。
很多习惯性违章,都是从第一次违章开始的。
一般而言,违章操作要比遵章操作更简单、或者更省能。比如戴安全帽、走规定的路线而不是近道。如果不是这样,人不会去更复杂的违章操作,违章图的就是懒省事。
第一次没有依据规程进行操作,既没有出事,又没人发现或者发现了也没有被处罚。自然也就有了第二次的违章。
然后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
经常的情况是,第一次违章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也没有受到处罚和纠正,也就跟从也去违章。
习惯了,就成了反复性的、大面积的违章,这就是习惯性违章。
依据海因里希法则,违章次数多了就必须出事故,否则那不科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