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人2年的颈椎问题,为什么简单一推就不用手术了?

中医书友会第284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伤科手法越学越复杂,还是越学越简单?有捷径可以走吗?阎老师“举重若轻”的手法背后究竟是什么?(编辑/个个)

复杂与简单——一例颈椎损伤案的体会

作者/谢祥远

前几日一位师兄就伤科手法的复杂性谈了一些体会,颇受启发。让我想到了最近老师治疗的一个颈椎损伤的案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2年多前一次练习瑜伽做倒立动作的时候,由于身体失衡,扭到了脖子。

(↑上图是另一名患者,与该患者损伤动作类似)

此后开始出现颈项部疼痛、僵硬,逐渐发展到整个背部僵硬、板结,严重的时候还有头晕、恶心、心慌、胸闷等不适,就像患者来找阎老师时说的那样——“全身哪儿都难受!”

这个看起来并不严重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她四处求医,几乎各大医院都跑遍了,经历了各种保守疗法,但症状并没有改善,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患者这里——“到底要不要手术?”

颈椎片上被做出了标记,应该是判断的可能损伤部位

颈椎MRI可见椎间盘的突出,有大夫建议手术。面对这样一个患者,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那么阎老师治疗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呢?

老师首先做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了解患者的致伤动作(见前面动图);第二,结合影像学,初步判断损伤部位和方式。

从患者颈椎侧位片我们可以看到,第七颈椎以上的椎体虽然排列也有紊乱,但是看着是一个整体,唯独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出现了脱节,有类似反折的改变。

第三,手法触诊予以印证,触诊发现第七颈椎后侧组织出现堆积,有向后反折的趋势,小关节处压痛明显,活动度较差。与影像学改变相吻合。

然后老师当时设计了一个异常精妙的治疗手法。

老师让患者轻轻低头,她一手定点卡位于患者第七颈椎左侧横突前面,另一手扶在患者枕部,老师让我卡在右侧横突的前面,然后老师令患者把腰沉下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放在枕部的手将患者头部轻轻晃动了几下,然后我感觉手下有一个闪动,患者直接就松了一口气,感觉舒服多了,然后老师将颈项部和背部的筋膜稍微捋了一下,患者起来的时候直说“终于活过来了!”

看了阎老师的治疗,相信大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这也太简单了吧!”其实回过头来想想,这个屡治不效的“疑难病”本来也不复杂。手法的治疗原理更是简单。

一根棍子折了,按住折的地方,两头往回送就可以了。

可真正在临床治疗的时候,能想到这样简单的方法并不容易。

跟老师学习已近5年,每每遇到疑难问题,绞尽脑汁,不明所以,老师一点拨,就好似灵光闪过,豁然开朗,惊叹“原来这么简单”,那种欣喜和感动,就像黎明时分曙光初现,就像置身星辰与大海。

在伤科临床做得越久,越明白老师的这种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这是日积月累、不断摸索练就的功夫。

这样的功夫要怎么形成呢?每个人因为阅历不同,成长路径都有其特殊性。阎老师的成长道路异常艰辛(小编:阎老师的部分求学经历→阎喜换:我学中医,全靠“馒头夹冰棍当饭吃”的刻苦与坚守),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老师特意将一些常见的伤科手法提炼出来,整理成易教、易学的单个手法,让大家有一个快速入门的渠道。

这些单个手法的一招一式不是功夫,运用这些手法过程中对损伤机理理解的加深以及手感的不断积累,这才是功夫。

老师说,功夫就是时间+精力。相信通过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我们的手法也会越来越简单。


编者:技术越简单,越需要夯实的基础和反复的实践体悟。只有踏实厚重的点滴积累,才能真正铺就成长提升的大道。无论是伤科手法的学习,还是中医的学习,都是如此,与大家共勉~

之前在拨筋通络的学员群里,很多同学也探讨过相关的问题,节选了其中的几条讨论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想进行这样的学习、思考与提升,欢迎加入我们,一起跟随阎老师学习拨筋通络~

上下滚动查看学员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