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奇旅】我明明是在探索世界 可为啥你老说我“三分钟热度”?


我明明是在探索世界 

可为啥你老说我“三分钟热度”?

作者:冯悄悄  责任编辑:碗

排版:PandaYung

图:来自星之奇旅设计部、网络

有一个小伙伴向我提过一个关于专注度的问题。

她现在在开发一个课程,目前只做了一期,但是在做这个课程的过程里的,又发现自己对另外一个方向很感兴趣,于是兴趣点又转移了。她说,因为大家都说要在一个领域里面专注、扎根、日拱一卒,她这样三心二意是不是有点不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应该是很多人的困惑。所以我今天特意说一说我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生命有四个维度 专注并不比探索更重要

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主流意识里面,会更倾向于表扬“专注”这个品质,而把乐于探索放在后面的位置,甚至还会把喜欢探索的人,认定为“三分钟热度”。

专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专注可以带来事情的持续推进,可以让一个人快速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但,我们的人生绝不是只有“深度”一块可以去挖掘的。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过,生命追寻的方向,有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四个维度

高度,顾名思义,就是你在某个领域的持续推进,最后可以达到的人生高度,可以达到的社会地位。

深度,也很好理解,一般指的是专家型人才,在某个领域持续研究之后,成为了某个领域5%的专家。

高度和深度,都是别人可以立刻看到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遍比较接受的成功人士模板。

但后两个度,“宽度”和“温度”,则是更加新鲜的,也更加的隐藏和内化一些。

比如“宽度”,一个人可以在生命中扮演好多少角色?你可以去跨界,很多行业都可以去涉及,你也同样可以做好各种各样的身份,比如在家里是好妈妈好妻子好女儿,在公司是好职员,在社会上是好义工等等。

而温度,则是一个更加隐形的并且没有被人普遍意识到的一个维度。你希望你的生命呈现出怎样的温度,为你又想因为你这个存在,为这个世界带去怎样的温度?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生命四维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专注的这个品质,可能对于生命的高度和深度,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生命的宽度和温度而言,效果并不那么明显。

而“探索”的这个品质,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扩展生命的宽度,以及在过程中,不断去体会我作为一个生命,作为一个存在,要以什么样的温度去与这个世界互动。这恰恰是生命本质最为内涵的东西。

所以,从这样一个层面,我们再去看“探索”二字,可能就更加可以知道这件事情对我们而言意义有多少。

能有勇气去多个领域探索,通过不断地试错,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热爱的是什么,擅长的又是什么,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比如西方国家就会有gap year的概念(间隔年)。在间隔年里,年轻人去尝试自己各种想要去尝试的东西,然后真正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专注”和“探索”背后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好,说完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一下,“专注”和“探索”,两种看似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背后,又隐藏了一些什么。

背后深究起来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一亩三分地,就在一块地上种东西,春夏秋冬,守住它,护好它,扎根于此,深耕于此。而很多西方国家是航海文明,领地是透过向外探索得来的,如果不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哪来的新大陆,哪来的日不落帝国?

看到这种深层的文化差异之后,你就会知道,在东方,我们深谙专注之道,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专注这条路上,可能比我们走得更加极致。啥玩意儿到了日本都可以变成“道”,茶道、花道、剑道……不胜枚举。

而我们需要去重新链接和启动的,恰恰是关于向外探索的力量。尤其是对于一些从小被扼杀了兴趣爱好的人来讲,更是如此。很多人一直以来按部就班,从未想过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是什么,每天工作只是为了换点钱。

当我们重新开始去寻找生命赋予我们的真谛时,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去重新探索和尝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就好像一只被剪断翅膀的鸟要重新飞起来一样,你总得给自己探索和试错的时间和机会。

渐渐的,玩的东西多了,你自然而然会知道,自己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因为时间是不会骗你的,总能证明一切。

专注和探索并不矛盾 反而相辅相成

另外,专注和探索,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很多人都是先探索,确定自己愿意扎根的行业之后,再开始专注的。

以我为例,我从2016年开始也七七八八地学过很多东西,有些东西事后一看,咦,好像是有点走偏了,但是回过头再一想,没有去尝试过,我咋会知道自己其实做不了?

再有,即便我现在专注于13月亮历的传播和推广,这同样不影响我继续去探索和发现呀。所以,专注于一个领域”和“持续探索”,很多时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起做的问题。

比如,我在做13月亮历法传播的时候,有人催我开课了。

额?开课、讲课?完全没试过啊,那要不我试试吧,所以我又探索出了一个老师的身份,现在我会自己设计课程大纲,还会设计互动,让教学效果更好,还会自己做PPT,课程进行到后面,我又发现还得再学点社群运营的事情,所以现在我又会社群运营了。这些不都是后来探索出来的能力?

简单说来我总结几点:

001 如果从生命四维度的角度去考虑,专注更多地是带来生命的高度、深度,而探索更多地是带来生命的宽度和温度。

002 专注与探索,这两者背后其实有深层文化带来的影响。东方的主流文化会更倾向于褒奖专注而贬低探索。这是我们首先要客观看到的。

003 80后85后的一代人,从小按部就班,没有怎么去探索过自己真正想要的喜欢的生活,所以很多人在30+的年纪里,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所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探索和试错,是值得的。那是你在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激情。

004 专注和探索,本质上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依存,你可以同时拥有上述两种品质。不要总想着二选一,选不好的时候,干脆一起拥有吧。

送给13月亮历法er的小彩蛋

毕竟是一个13月亮历法传播的公众号,文章写到最后我们来用历法的角度谈一谈今天的这个话题。

其实今天这个关于“专注”和“探索”的话题,让我想到了蓝手和红天行者两股力量。

作为对这两股力量都相当熟悉的我来讲,有不少可以分享给大家的。蓝手精专,非常日拱一卒,也非常懂得滴水穿石的力量,他们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在同一个地方用力。

而红天行者,这方面看上去似乎和蓝手是截然相反的,他们爱好广泛,兴趣广泛,常常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涉足很多领域,让人捉摸不透。

在我们的主流里,前者很容易被肯定,而后者经常被人说成不靠谱,相信前文我所写的,已经会让大家对红天行者这种力量有了改观。

红天行者是时空穿梭者,他身披斗篷,经常在各种平行宇宙之间切换跳跃,而且因为洞悉了时空的真相,他成了预言家。

当我们谈到勇于探索、勇于去试验自己更多可能性等方面时,这些其实都是红天行者的力量。

这种力量里面有一种很强的对外扩张感。红天行者对于整个外部世界是好奇的,正是因为有这种好奇心,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去“闯荡”。

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的华文世界来说,我们刻在基因里的部分是统一,也就是说,我们无意识地倾向于跟别人一样,而对自己的独特性视而不见。

“从众”会让我们少很多压力,因为跟别人一样,即便出了问题,我们也会少很多心理负担——“反正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那又咋样。”

但红天行者的能量让我们开始正视自己的这份独特性。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并不一样,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是专注的,就如同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热爱探索一样。

如果整个集体推崇某一种特质,那么我们更有必要去为那些和这种集体性不同的人让出道路,让出广阔的空间,因为这才是更高级的文明。

想要在最后说的是,多去试错吧,多去尝试吧,多去做一些以前从没做过的事吧,让红天行者带着你在这一路上飞奔!

谢谢你,我爱你~

遇见玛雅会幸福

所有文字均为原创 星之奇旅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转载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