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尘封的往事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
五颜六色的天空
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展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感人至深、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赚足了观影人的眼泪。
艺术来自现实,但现实往往比艺术更加感人,云南保山一位奶奶留下的一张老照片、一组代码,带来开年的浪漫一击。
2月12日,云南保山隆阳区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整理奶奶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后面写着一段代码,但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于是发到网上请网友帮忙看看用的是什么密码以及内容是什么?
经过网友解读发现:
这是一组四角密码
对照规则进行翻译后
发现“代码”意思为
“信任与爱就是我对你永远的态度”。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这天,发帖网友向大家讲述了这张照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该网友帖子全文(小编稍作删改):
更新一下,历时两天,在很多网友的关注,以及大佬的翻译下,答案已经浮出水面,正文的意思是:“信任与爱就是我对你永远的态度”,有好奇的网友问我,这照片上的男的是我爷爷吗?
很遗憾的是,这不是我爷爷,我奶奶出生于1935年,这张段文字写的日期是,1953年,那时,我奶奶才18岁,听奶奶在世时说过,她17岁中学毕业,应党的号召,就报了名去德宏瑞丽的某个中学教数学兼任学校会计,也是在那时认识了我爷爷,爷爷是跟着部队去各个少数民族寨子里负责扫盲的语文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刚刚建国,德宏还在剿匪,所以学生都是住校的,老师上完课,还得轮流背着枪站岗,一是为了保护学生,二是保护学校财产。
这张照片上的男的据我推测,应该是奶奶的某个同学,喜欢奶奶,就寄了一张带着照片的明信片,并附上了这段密码。
曾经听奶奶好像讲过,她的初恋跟她是中学一个班的,后来她去边疆,那个男生应征入伍当了空军,也去了新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联络只能靠书信,奈何路途遥远,信件时常收不到,慢慢的,也就断了联系。
在经历很多历史事件后,1976年奶奶和爷爷终于回到了故乡。奶奶曾经询问过部队,找过这个男同学,但始终没找到。关于她和这位男同学,以及她和爷爷在边疆的很多富有传奇的故事也伴随他俩去世,我永远无法得知了。但也许对于某些记忆,他们自己留着会更好,就像奶奶曾经说过,我们后来人是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他们,对于理想,还有感情以及很多东西的理解,那是很单纯,很值得学习的。
从我发这条帖子的两天时间来,已有将近3万的浏览量,而且还有很多很多网友对此感兴趣。还有很多网友都在讨论是不是繁体字的时候,我被打脸了,其实他们那代人留下所谓的魂一直没有丢,只是换了种方式活在每个年轻人的心中罢了,或许爷爷奶奶在天上看到这一幕,也是他们想要的吧!
在这条帖子下面,网友纷纷表示:“被浪漫到了” “现实版'无问西东”
为这样的神仙爱情感动,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姨多鹤》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女子多鹤与中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多年以来的情感纠葛。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主人公多鹤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在抗战结束后的中国东北确实曾遗留下大批日本平民。后来,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日本平民和中国万千家庭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陕西有一位叫王玉兰的老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多鹤。
2018年,89岁高龄的王玉兰老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王玉兰老人家住陕西省丹凤县,可让人不解的是,老人的临终遗像却是她身穿和服的照片。而在听说了王玉兰老人仙逝的消息后,竟然有上百位村民前来吊唁,并参加葬礼。村民们对王玉兰老人的评价非常高,他们甚至想要推选她做乡里的人大代表。那么,这位现实中的“多鹤”究竟是如何融入到中国,而又能够被百姓们接纳的呢?王玉兰老人在中国生活了76年,她又经历了什么呢?本期内容,为你揭秘王玉兰老人与中国那段半世纪之久的不解之缘。
一、家道中落,移居中国
王玉兰老人虽然看似普通,似乎与村里的其他老人并无不同,但事实上她有一段非常传奇的经历。
王玉兰老人是一个遗华日侨,原名水崎秀子。1929年,水崎秀子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是家中的独女。虽然秀子自小在日本的平民家庭中长大,但因为是独女,家人对她十分上心,把她送到家乡当地的一所百年名校上学。不过后来,秀子家道中落,父亲就想为她另谋出路。
在1942年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又恰巧赶上日本的移民计划,水崎秀子的父母就商量着把她送到中国东北的姑姑家里去。水崎秀子的姑姑家是做生意的,生活还算富裕。秀子的父母期盼女儿也能够像她的姑姑那样找到一份比较像样的工作。就这样,带着父母的期盼,水崎秀子来到了中国生活。秀子的姑姑为了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给她改名为王玉兰。王玉兰虽然是个日本人,但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她善良、温柔、天真、浪漫、却很坚强。在中国待了短短几年后,王玉兰就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一开始,水崎秀子并没有打算在中国定居,可是,任谁也想不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了一些时日之后,她的命运和想法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二、爱上中国,留在中国
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抗战正式结束,大部分因战争而流落中国东北的日本人都陆续回到了日本。而同样是日本人的王玉兰原本也应该在那一行人之中,但她却没有选择回国,反而留在了中国,继续自己的生活。
一开始,王玉兰周围的一些人因为知道她是日本人,对她的态度并不友好。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玉兰却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恭谨的品质,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
在第一任丈夫不幸去世后,王玉兰辗转来到了陕西省,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王玉兰隐瞒了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并且很快学会了陕西当地的方言,如此一来,就永远没有人会知道,她就是曾经的日本人水崎秀子了。
三、两度再婚,遇人不淑
单凭一个女人的力量,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是很难生存下来的。所以后来,王玉兰经人介绍,转嫁给了小兵雷国顺。
雷国顺是陕西本地人,王玉兰本以为嫁给雷国顺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却不想自己竟是遇人不淑。原来,雷国顺在老家已经有了一个妻子,认识王玉兰后,雷国顺抛弃了糟糠之妻,选择和她在一起。可王玉兰和雷国顺生活了大约一年后,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就和雷国顺离了婚,就这样,王玉兰又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段不幸的婚姻。
虽然婚姻之路极为坎坷,好在村里人对王玉兰还是比较接纳的。后来,妇女主任见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很是可怜,便又给王玉兰介绍给了村民宋治福。宋治福倒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他只比王玉兰大一岁,虽然家境贫寒,但却十分地勤快。所以后来,王玉兰和宋治福一起生活了20多年,直到1976年宋治福病逝。
四、造化弄人,前任“复活”
原本,王玉兰嫁给宋治福后,生活得也算是幸福和美。可是,命运弄人,王玉兰的第一任营长丈夫宗开国其实并没有身死,而王玉兰也从未有一刻忘记过他。只是当年,宗开国战亡的消息传来,迫于形势,王玉兰一人又无法独活,这才不得已改嫁他人。
而从开国战场归来后,还曾经来找过王玉兰。当时,大概是王玉兰和宋治福成婚一两年之后,宗开国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得知王玉兰身处陕西。于是,宗开国从东北一路来到陕西,途经2000多公里,但是由于当时车马不便,他就把原先身上的1000多块大洋花了个精光,一路要饭,一路打听着赶了过来,不知走了多少弯路。然而,宗开国最先敲开的是王玉兰邻居家的门,邻居自然是偏向宋治福,他们害怕这个来历不明的人会冒然将王玉兰领走,便欺骗了宗开国,告诉他这里没有他要找的人。直到几天之后,这个邻居才将宗开国来找人的事告诉了王玉兰,惹得她哭了好久。
五、随遇而安,平静度日
和宋治福成婚几年之后,王玉兰和他一起抱养了一个两岁的女婴,并为她取名为宋秀梅。尽管不是亲生的,王玉兰依然对宋秀梅十分的疼爱。年轻时的王玉兰浪漫、外向,她在吃穿花用上既不亏待自己,也不亏待女儿,而且她每年还会给女儿置办一身新的行头,这些都是在日本的成长经历和第一段婚姻带给她的。
不过,时间是能够改变一个人。在陕西待了许多年后的王玉兰,渐渐地融入了中国,变得就像个普通的陕西家庭妇女一样。后来,王玉兰学会了这里的一切,不仅说得一口纯正的陕西话,就连针线活也不在话下,做得一手好鞋。而且因为王玉兰识字,后来她还做了供销社的售货员,这个职位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这自然是难不倒外向的王玉兰的,她做得可谓是如鱼得水。每当村里有人操办红白事的时候,王玉兰都会像个普通的农村大娘一样,热心地去帮忙。因为性格外向,又乐于助人,王玉兰的人缘非常好,所以,尽管她是日本人,却鲜少有大人因为她的身份而排斥她。
但是,小孩子相较于大人就更容易口无遮拦了。王玉兰是日本人的事情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村里的小孩子自然也就有所耳闻了。所以,王玉兰的女儿宋秀梅在上小学的时候,有时会和同学起争执,同学们就会骂她:“你妈是日本人!”宋秀梅哭诉着据理力争,却没讨到一点好处,于是她就气冲冲地跑回家去找妈妈。可王玉兰听女儿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后,不仅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而且她还给女儿出招,让她说:“我妈是日本人你能咋?”小孩子们自然是被这话噎得够呛,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出于好奇,总是会找各种借口来瞅瞅王玉兰,想看看日本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子。
其实,在宗开国事件后,王玉兰和宋治福夫妻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他们两人时不时地就会吵架。但是同当时的其他夫妻一样,虽然俩人吵了一辈子的架,但最后还是会携手终生。日子就这样在王玉兰和宋治福的争吵声,和偶尔的小波折中一天天度过。后来,在1976年的时候,宋治福病死了,而此时的王玉兰已然47岁了,这年纪说小也不算小,毕竟孩子也长大了,说大也不算大,其实她还没过半百呢,是个尴尬的年龄。
五、再次改嫁,幸福美满
宋治福死后没多久,王玉兰就又一次改嫁到了丹凤县白李湾的李明堂家中,而对于这桩婚事,女儿宋秀梅起初是不太赞同的,因为她十分心疼母亲,不太想让母亲改嫁去伺候人。但是,让宋秀梅都没有想到的是,王玉兰的第四段婚姻,也是她的最后一段婚姻,竟然持续了40多年。
这段婚姻中的王玉兰十分幸福,就像人们常说的她是真的嫁给了爱情。王玉兰是四婚,李明堂也是丧偶十几年之后再娶,前妻给他留下了一儿一女,都是十几岁的年纪。王玉兰和李明堂两个人都有过坎坷的婚姻经历,也都过了半辈子,他们的结合是老来伴,是真真正正地搭伙过日子。婚后,李明堂很是疼爱王玉华,他不但不需要王玉华做饭伺候自己,而且还很听她的话。
由于李明堂的态度明朗,村里的人也很快接纳了王玉华,当然了,这也归功于王玉兰的热心与积极。王玉兰人既勤快,又会说话,人缘也好,行事又极为泼辣,很是讨人喜欢。王玉兰不光会说,还会做,她经常帮助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衣服、做饭之类的,村里人不论谁家有事,她都会搭把手。
六、迟暮之年,归乡寻亲
直至1979年,王玉兰已经在中国居住了三十多年,她已经真真正正地融入了中国,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她又取得了在华留居证,而在她现居地白李湾,王玉华同样迅速地融入,成了其中的一份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叶落归根”,一个人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她的心里始终都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的。
2002年的时候,王玉兰已经73岁了,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王玉兰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起了思乡之情。后来,王玉兰便申请回日本探亲,结果却被告知:“水崎秀子”竟然已经回国了!如此,便发生了“真假水崎秀子”事件。
可是,身份被他人盗取不就意味着自己的存在被否定了吗,这搁在谁身上恐怕都受不了吧。当然,以王玉兰的性子,自然是不会轻易就这么算了的,于是她就一次次申诉。后来,经警方查实,王玉兰足足晚来了7年。
在1995年的时候,有一个人伪造了王玉兰的证件和印章,还冒名顶替,领着她的儿孙们回到了日本定居。因为这件事经年日久,警方为了确认王玉兰是否是真的水崎秀子,还在2005年的时候给王玉兰做了DNA鉴定。
2006年,王玉兰在老伴李明堂的陪伴下来到了日本。彼时,王玉兰在日本所熟识的父母亲人大多已经去世了,只剩下了她的表姐一人。古语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然而,在王玉兰的身上,这句话却并不适用。王玉兰在中国生活了整整64年,终日与她的“汉语圈”打交道,自然也就用不到日语了,所以此时的王玉兰已经不会说日语了,她和表姐还需要翻译在旁协助才能正确交流。
其实,当时的王玉兰已经有留在日本定居的权利了,她的表姐也希望她能够留在日本生活。然而,王玉兰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她已经对日本的环境非常不习惯了。而相较于日本,王玉兰更加习惯中国的文化习俗和衣食住行。在日本的这些时日,王玉兰对那些中国的亲人朋友非常地思念,由于日本亲人大多已经亡故,也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了。
因此,在圆了“归乡寻亲”的心愿之后,王玉兰在日本停留了仅半个月,便跟随自己的老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陕西省,并且在此终老。
七、夫妻偕老,魂归“故乡”
在2015年的时候,王玉兰的老伴李明堂因病过世了。后来,又过了3年,王玉兰也去世了,享年89岁。在王玉兰去世之后,全村有一百多名村民纷纷前来吊唁。虽然当时,在场的很多老人都知道王玉兰其实是个日本人,其实是因为,在他们眼中,王玉兰一个早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如果没有战争,王玉兰老人可能就不会有这般漂泊动荡,四次改嫁的人生了。她在自己在临终前,曾不止一次喃喃地表示:“我讨厌战争。”然而,王玉兰老人却并非完全不幸,她虽然半生身不由己,总是听人介绍出嫁,可她却能以宽广的心胸,积极的态度融入新的生活,这一点非常值得赞扬。晚年的她明明有机会回到日本定居,但她却舍不得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王玉兰曾说过:“在中国才像家。”王玉兰老人既是日本的水崎秀子,却更是陕西的王玉兰。
战争是残酷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王玉兰老人亦是无数战争受害者之一。虽然后来,王玉兰在中国也有了亲人,但是她年幼时却因为战争,被迫与自己的血肉至亲分开,至死都未再相见,这于她而言,何其残忍!所以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有多么的幸运。不忘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