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之旅005:跟步双按封中闭
编者按:太极拳,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以《黄帝内经》为养生基础,以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练兵心法为技击基础,集中华传统武术之长,其综合性仍然是世界其他拳法难以跨越的拳种。
在多位太极拳“大师”弹指一挥间被外来拳种KO的低谷时期,真正的太极拳以顽强的生命力继续在民间流传、发展。以张志俊老师为代表的实战派,顶住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对传统武术的质疑,默默地传承,无私地奉献。
张老师在郑州培训班上曾经说过:既然要练我的拳法,就必须中规中矩......;经过几十年的检验,我们练的这套拳,招招都有其实质意义,没有边角废料,切勿“画蛇添足”!
2021年《学教之旅》专题,力求原汁原味传递张志俊老师拳法,不“画蛇添足”;努力寻找属于潮汕本土的太极拳生活原型,让学者能融会贯通;从第一式太极起式开始,把运行路线,重点环节,注意事项交代清楚,以期学员中规中矩.......
2019年“太极周记”第46期,拙文《胸腰折叠运化闪亮登场》,介绍过六封四闭这一动作。当时只是从学习的角度,把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写出来。但如果从教的角度,又如何讲这一动作呢?思虑再三,还得从最基础入手。
一、基本线路
1、叼折:右手叼折,左手黄龙拐线,转胯而不移重心。
2、合肘:左肘右手合抱,重心左移。
3、前棚:两腕相交,走下弧线,向右上前方棚起。
4、挑捋:两手走下弧,由下采捋变上挑捋。
5、开胸:双手打开,合于耳下;开胸合背看右,身向左转,重心右移。
6、推按:先走手,两手合于胸口;胸,也由开变含;然后两手走下弧向右前上方推出。
二、重要环节
1、折,右手向内折一小圈,不是纯粹的转折,是叼折,是含有顶肘突腕的转折。左手下插;折腕虎口朝内;手指里收点腹挂回来。
2、合,右手向下再向上划了一个弧,合于左肘下,重心左移。为何要叫合抱呢?抱中间一定是有东西,比喻陕西传统美食“肉夹馍”(其实应该是馍夹肉)中间肯定有肉。
3、棚,两手前棚时,身体下沉,裆走下弧,重心由左向右移。
4、捋,两手由下采变上挑定势时,两肘与两脚的膝要相对;上挑时,手上升,肘前顶且下沉,同时,要松胯下沉。
5、开,双手打开时,要先走手,手指找耳朵,不能大臂去找耳朵。
6、推,先走手,两手合于胸口;胸,也由开变含;然后两手走下弧向右前上方推出。
三、注意事项
1、折,右手叼折的顺序,一是叼手,二是扬指,三是沉下还原。左手是黄龙拐线。当对手用右手抓住我方右手时,拿打的方法是金丝缠腕;而对手用左手抓住我方右手时,得用黄龙拐线。
2、合,右手由下向上找左肘合,而左肘不是被动,应该有迎的意思,有压肘的味道。
3、棚,这一招主要注意手讲轻重,脚分虚实。右手稍在上为轻,右脚应为实。
4、捋,下采对方左手时,不是手托着对方的肘,而是右手在对方的肘窝处,滚动手指,走出前后左右劲;上挑时,通过肘顶对方的大臂,加上转胯,让对手不舒服。
5、开,双手打开,先走手,两手双逆缠;接下来是定肘走小臂;最后开胸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肘不能后撤,是定肘的开;二是眼朝右看,因为对手在右方。
6、推,定势推出时,要注意重心的问题。在双手由胸口下按变前推时,右手有向上运动的微小动作,定势时,重心偏右。
六封四闭这一招式,有两个点。一是胸腰的折叠运化。折叠运化是通过胸腰的开合来完成的。此时的中轴线是腰,所以必须虚领顶劲,松胯后坐,保持腰椎垂直。二是六封四闭是指由手借到对方的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在腰汇合后,六成上输实施打击,四成下行稳定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