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导读(三)
(三)出则(tì)悌13则:
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人,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建安七子”。
孔融祖父过六十大寿这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在寿台上面有一盘(zuò)酢梨,母亲叫孔融和兄弟们分着吃。四岁的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每人一份,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父亲奇怪地问:“你怎么不拿大的呢?”孔融从容回答道:“哥哥年纪比我大,弟弟要恭敬兄长,理应奉兄长大的。我年纪小,胃口也小,理应拿小的。长幼有序是做人的根本道理!”在场的宾客都连连点头称赞。
这种兄弟礼让的孝悌之情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我们应该好好地继承和发扬。
2.财物轻,怨何生。
3.言语忍,(fèn)忿自(mǐn)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故事】《重义轻财》
(bǔ)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是孔子的门生。卜式的父母早亡,弟弟年幼,他对弟弟照顾得很周到。后来弟弟长大成人,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分给了弟弟。自己独自带了一百多只羊,进山放牧。
十几年过去了,勤劳的卜式已经把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只。还买了房屋,置办了田地。而他的弟弟却因好吃懒做而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
卜式还多次为解国难而毁家(shū)抒世,终于被武帝发现。封他为(gōu)缑氏县的县令,后来官升至齐相。卜式重亲情、轻财物的德行让人敬重,世人因此而称他为君子。
4.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故事】《信陵君敬老》
信陵君名魏无忌,是魏(zhāo)昭王之子,魏国国君的弟弟。他以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闻名于世,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yíng)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试探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就在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故意装出很傲慢的样子。而信陵君不但没有不悦,反而对他越加恭敬。侯赢知道信陵君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谦逊和敬老爱贤的作风,使他得以结交许多贤人义士。他拥有门客三千,具有很大的势力和影响力。这些贤士曾在军事上两度助他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也让信陵君威名远扬,被任命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成为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信陵君如果没有平时的谦逊和敬老爱贤,又何来成功呢?
5.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故事】《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明朝的书法家,书法端妍,兼善画花鸟。他自幼聪明好学,诚实守信,喜欢救人急难,人称“高义之士”。
有一个大雨天,杜环正在家中闲坐。突然从外面走进一位老妇人,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像个落汤鸡。杜环仔细一看,大吃一惊。问道:“您不是常太夫人吗?何以至此?”立即拿妻子的衣服让常母换上,把老人家扶到椅子上坐下。
常母哭着说:“我儿子(常允恭)半年前就病死了,儿媳一直没有生育。如今她将家里席卷一空,已不知去向。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太婆,无依无靠啊?”杜环听后,不由得泪如雨下,立即跪在常母脚下。哭着说:“我父亲与您儿生前亲如兄弟,父亲若在人世,必然把您视为亲娘。父亲不在,我就应该把您当作祖母啊!”
从此,常母就在杜家住了下来,杜环视之如亲祖母。他吩咐家里人,不能让老人家受半点委屈。常母过惯了“官家”生活,性情比较偏激,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杜环总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几年后,杜环在嘉兴遇到了常母的小儿子常伯章,竟然并不打算孝养老母。杜环也毫无怨言,继续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
后来,常母病了,杜环就亲自为她熬汤喂药,昼夜伺候。老人死后,杜环披麻戴孝,按照“杜家祖母”的礼仪办事。家里摆放了老人的灵位,每年清明扫墓、祭祀,从不间断。杜环后来官升至晋王府录事,他代友养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6.称尊长,勿呼名。
7.对尊长,勿(xiàn)见能。
【解释】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要谦虚有礼,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故事】《贤明的妻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一天晚上,齐国的相国晏婴的车夫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妻子却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为什么?
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谦恭。再看看你,一个相貌堂堂的男子汉。虽然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是那么的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赶车吗?这么不知进退,将来能有什么作为?”
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他变得态度谦虚,为人和善,也成为受欢迎的人了。
8.路遇(zhǎng)长,疾趋(yī)揖。(zhǎng)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故事:《(yí)圯桥进(lǚ)履》
张良,字子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张良从小就十分尊重长辈,有一天,他在下(pī)邳的圯桥边散步,一位身穿粗布衣服的老汉坐在桥头上,连续三次故意把草鞋甩到桥下,态度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去给我把鞋拣上来!”张良见老汉年纪很大,就帮他把鞋取了上来,并跪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老人仰面长笑,赞叹道:“孺子可教矣。”
老人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就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等在桥头,忿忿地斥责张良:“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第二次,天还没亮张良就匆匆赶到桥上,结果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
老人就是当世著名的学者黄石公,他几经考验,见张良是可塑之才,就把神奇的兵书《素书》传授给了他。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9.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故事】《汉惠帝敬老》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刘邦不喜欢刘盈,所以总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当时有四个德高望重的人,刘邦想让他们入朝做官,但这四位老人却嫌刘邦性格放荡不羁,害怕受他的侮辱,刘邦多次相邀都被拒绝了。刘盈前去拜访他们,尊他们为长辈。这四位老人对刘盈的品格极为赞赏,就答应跟随在他的身边。
有一次,刘盈上朝,这四位老人在后边陪着他,刘邦见状大吃一惊,他请不到的人竟然让儿子请来了。从此刘邦打消了废太子的打算。
10.(zhǎng)长者立,幼勿坐。(zhǎng)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故事】《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的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在洛阳著名学者程(hào)颢、程颐门下求学。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导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获得了老师的真传。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qiū)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1.尊(zhǎng)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yí)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语,态度恭顺。可是声音低得听不清楚,就不合适了。
尊敬长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很早以前,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了尊老爱老的风气。在古代,有一部书叫《礼记》,是专门讲礼仪制度的,其中,就有怎样尊敬老人、照顾老人的一些礼仪规范。今天,我们应该对这些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
12.进必(qū)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要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长辈问话时,要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故事】《代人行孝》
张苍是西汉的丞相,曾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张苍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王陵的许多照顾。张苍当官以后,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和照顾王陵。
王陵去世的时候,张苍已经做丞相了。但他还是常常在公务之余,一有空闲就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连王母吃饭都要亲自伺候,然后再回家处理自己的私事。张苍贵为丞相,还能这样谨慎恭敬地照顾友人的长辈。他因此而赢得了更多的爱戴,他尊老爱老的美德也为后世传诵。
13.事(zhū)诸父,如事父。事(zhū)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故事】《海神妈祖》
北宋福建有一位女子叫林默,她的父兄都是船夫。一次出海遇到了海难,虽然经过林默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但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由于操劳过度,年仅二十八岁林默就过早地去世了。
人们为了纪念林默,便在我国沿海的许多地方,专门修建了祠堂来纪念她,尊称她为“海神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