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及“死”的意义
上次我看以前写的关于爷爷奶奶的文章,忍不住掉眼泪,被丫头看到,问我怎么啦,我说:“我想到了我的奶奶。”丫头说:“我想你的奶奶可能去世了。”我点点头。她问我:“你的奶奶是去哪了?”我说:“天上。每一个去世的人都会变成一颗星星,他们依然爱着我们,看着我们呢!我们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好好的学习和工作。这样他们就放心了。”丫头安慰我说:“妈妈,我想你做梦会梦到他们的。”
之前也给她讲过关于死亡的故事。大多是绘本,因为她毕竟才六岁,比如《长大做个好爷爷》,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本温暖的绘本,明亮的色调,爷爷最后走得很安详,让人忘记恐惧和悲伤。绘本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呀!在中国的文化里,死亡意味着黑色,悲伤,痛苦和惩罚。可是,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步曲,谁都无法避免。犹如花开花落四季轮换一般自然。每当看到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亲友痛苦到无法自拔,我就很揪心。我不希望我死后留给家人和孩子无尽的伤痛。死,只是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中国人怕死大概也跟我们的“死”文化有关。而欧美人很坦然,他们可以和孩子讨论“死亡”的问题,并且不是沉重的语调。我们援非的同事回来也说,在那里当医生有尊严有成就感,从来没有医疗纠纷这一说。病人完全相信医生,甚至不需要过度沟通,他们认为救得活是命,救不活也是命。都是上天的安排。“生”的自然,“死”的坦然。
又想到《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那个一生没干多少好事也没干过多少坏事的家伙,得黑色素瘤晚期的时候,给自己策划了追悼会。很多人说后半部太沉重,我却觉得很好。李香山说要有尊严的死,而且他做到了。他很坦然,说:“这就是命。我的命找我来了,我只有从命。”他走得干净从容。我想起我的老师曾推荐我看《疾病的意义》,当时还很纳闷:疾病还有意义?老师肯定的说:疾病当然有意义,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意义。现在想来疾病是有意义的,它让人思考缺失的部分对现实的意义,对生命的意义。比如李香山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不再玩世不恭,对生命对生活重新审视,临终前捐了500万给慈善机构。不过捐款以后仍然不忘“调戏”礼仪小姐:“你说北极熊怎么不吃企鹅呀?”
大部分中国人缺的正是这份从容,看看医院里每天有多少病人死的安详?尤其是肿瘤病人,多少是过度医疗的,当然有很多是家属的要求。这也反应了临终关怀的缺失。甚至有一些公费医疗的怎么也要留着一口气,而在医院里死亡本来是正常现象,可是现在一些家属却要最后“讹”一把,让死者怎么安息?谈何尊严?中国人的孝顺是做给别人看的。活着,就算受罪,死了,也一定要风光。最近琼瑶奶奶的预立遗嘱,大意是交待儿子媳妇,在她生命的尽头,不要插管不要过度抢救,过度的治疗,你认为是能多延续一分钟的生命,而对于受罪的那个人来说无异于是凌迟。意思是不要徒劳浪费医疗资源,而要让她走的有尊严。这不禁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中国人对“生”的忽视,体现在方方面面。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爱人之间,朋友之间。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追悔。我们总是要求过高,希望他像你想的样子,唯独忘了尊重他 ,给他以人的尊严。如果每一次醒悟都要靠死亡和失去为代价,那代价也太大了。昨天一位先生告诉我,经历过大的创伤而能站起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听了这话,我的眼泪不停的流。那些死里逃生的人,终有一天会恢复,我们需要给他时间,还有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愈的能力。我相信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不会变坏,“死”过一次的人更懂得生命的意义。爱不要变成伤害,一起努力,永不放弃。活着的时候尽情地活,在死时不遗憾不纠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向死而生。
初稿2011年3月19日
也许您还想看茉莉的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