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牛元素——木雕篇
不少朋友在牛年之处,些了一些牛牛文物的文章,从质料来看,青铜、陶瓷乃至玉器的不少,小编今天就和各位说说木质文物中的牛。
木质文物非常不易保存,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为木质文物的保存创造了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的木雕技术,一睹木牛、木牛车的面貌,从出土的木质文物中了解牛耕的发展,牛车的结构,古人的艺术审美等内容。
透过这些文物,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人们生活的场景,看见他们或坐着牛车,或赶着牛犁田,他们的说笑声似乎就在耳边回荡。
汉
东汉彩绘木牛辎车
木牛:长40、高24;辎车:长58.5、高35厘米;现藏于高台县博物馆。
木牛车为随葬明器,由辕牛和辎车组成。木牛圆雕,头身部位一体,在身两侧开槽,装有牛腿,牛呈站立状抬头弓背,在头顶凿两眼,卯两牛角,臀部凿一眼,插卯牛尾。木辎车则由两辕、车舆、车轮和帷盖组成,两轮由横轴相连,车舆呈长方形,四角有立竿,车舆周身以黑色绢帛为帷盖。车舆前后各开有门,门上饰土红色直线条,上饰以黑点,并设以左右开合之轨道,车轴及车辋用黑色涂饰。依汉制,当为郡守级别官员方可乘坐。此木牛辎车制作精巧,充分体现了汉代木雕的高超技艺。
彩绘木牛拉车
牛高21、长35.7、宽7.1;车高24.5、长67、宽24.9厘;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由牛、车两件组成,皆为松木质地。牛通体呈黑色,耳、角及足部略淡。尖直的长角斜向上伸出,小耳两侧平展,躯体健硕,四肢直立,尾扬起。眼、鼻以白线描摹。车为松木本色,未作绘饰。以木板作軨和軧,軧板高高耸起,顶部略弧。双辕长出,横木为轭,架于牛颈背间。双轮巨大,车轮尚能转动。这种畜力载物车在当时的河西地区非常流行。
木牛车
牛长28.1厘米,高8.2厘米,宽7.7厘米;车长33.2厘米,宽19.5厘米,高17.3厘米;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由牛、车组合而成。车双辕,两轮,车厢用四块木板拼成。牛身用一整块木料雕制,四条腿分别雕刻后拼接。牛车雕制手法古拙,是当时社会下层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
木牛车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车长60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两千年前的木牛车,仍然保存完好,车轮尚能转动。这种高轮车是河西走廊车辆特有的样式,在沙漠戈壁行进时,轻灵平稳,不致深陷停滞。
木牛车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牛高21厘米,长35.7厘米,宽7.1厘米;车高24.5厘米,长67厘米,宽24.9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由牛、车两件组成。车通体呈黑色,尖直的长角斜上伸出,小耳两侧平展,四肢直立。眼睛、鼻子用十分醒目的白色线描摹。车位松木本色,两轮巨大,车轮尚能转动,这种高轮车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域特有的样式。
木牛拉犁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牛高23.5厘米,长29.5厘米,宽8.6厘米;犁高16.6厘米。长35.6厘米,宽2.7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牛通体黑彩,白彩勾绘眼及络头,双角弯扬,硕颈曲背,四足蹬地。犁由犁、辕、扶手等三部分组成,辕较长,铧头宽大,墨绘。犁与辕之间有支撑,铆眼套合。
魏晋
木牛篷车
车辕长68、车轴长40;车厢宽20、高23;轮高19;牛高17、长25厘米;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木质,一牛一车两人。系载人的轺车。带帽人立于车上,另一人为赶车人。人整木雕成,墨绘眉眼及帽饰;牛身体整木雕成,四肢与头分别雕成后与身体粘接;车各部件分别削制后嵌套在一起,相对于车的精雕细刻,牛和人系大刀砍斫而成,工艺更加粗犷,是魏晋墓葬随葬品的特有工艺。
唐
木牛车
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现藏于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制作精良。
顺便一提的是:宋代之后,用于这些冥器的牛牛和车子,都改为纸糊的了,也不埋入土中了,都是烧,就算是发往冥界了。年长的一些朋友应当小的时候在农村还见过这些冥器,早些时候是纸人、纸马;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还烧冰箱、彩电,现在如果烧的这些冥器应当是别墅、汽车和手机电脑之类的了吧。
这些木牛牛,都是墓葬中出土的,都是冥器。古人事死如事生,在冥界,也要打造一个和生前相似的世界。将体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融入到陶器中用以随葬,是对古代陶器的种类、用途等的展示,为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证明了我国古代牛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编排:李岩 代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