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岩茶焙到什么程度了?李麻花去了趟武夷山,找到答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现在能喝到的岩茶成品,大部分还是小品种。

并且,它们的火功不会贸然焙高,而是以轻焙为主流。

而肉桂和水仙的上市时间,则要迟上一步。

前两天,去了一趟武夷山看焙茶。

当时,一走近焙茶间,隔着厚厚的一堵墙,也能感觉到炭焙间内的火热高温,热浪阵阵袭来。

彼时,弥漫在四周空气里,尽是岩茶焙出来的熟花香与烤坚果香。

坐下来后,朋友去临时库房内,称了一泡他家的主打款肉桂,据说是已经走水两次,焙了一次的成品。

“底色还有些绿,不过已经不明显,还继续焙一道火下去就能够焙转色。现在要按分类,已经算焙轻火的茶,你们现阶段到武夷山,基本上遇到的都是这种火功。”

接着他的话茬,麻花抛给他一个做茶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武夷岩茶还焙不到足火?

他想了想,脱口而出,这要从岩茶的含水量变化说起!

《2》

岩茶青叶刚采下来时,含水量很高,水灵灵的。

水的含量比较重,大约能占到75%左右。

正因含水量高,叶脉易折断。

好比是摘豆角,清新豆角一掐就断,而晒蔫成豆角干后韧劲大,得生拉硬拽才能扯断。

当青叶刚运来时,各家的加工思路普遍是,少摇多吹风。

少摇,意在尽量减少触碰、摇晃青叶。

以免叶脉受损,影响后期走水。

而吹风的目的,在于让叶张表层水分散失。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让叶片蔫下来,别再那么“玻璃心”,轻轻一碰就受伤。

话说回来,为什么在岩茶加工时得重点关注在叶脉上,不能让其受损呢?

目的是保护叶脉,让其能够做到上传下达,更好“走水”!

茶梗与叶脉,它们可以连接成交通运输网,彼此间传递养分与水分。

青叶采下来时含水量重,通过多吹风让叶肉细胞内的表层失水,蔫下来。

随着茶叶失水,获得部分韧劲后才适合做青。做青时,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

摇一会,再静置吹风。

静置时,利用细胞渗透原理,叶脉内部的水分养分会逐渐进入到浅表层内。(养分物质随着水分散失通道,均匀散布出来。)

当做青室的温度、湿度调配适宜,叶片内在物质可以均匀进行氧化与转变,发散出自然的花果香型。

等到做青结束,再经历烘干,便得出毛茶。

将毛茶身上的茶梗与叶片,剔除分离出来后,再走水焙(仅是烘干,尚未吃火)一遍,除去剔捡期间时,茶坯吸附进入的水汽。

然后,便可以进行第一道焙火,稳定岩茶品质,进一步让内在物质醇化。

《3》

提到岩茶的剔捡,挑到茶梗与蜡片这一步骤。

有茶友很纳闷,既然岩茶在加工时,还要费劲地挑去茶梗,采茶时干嘛还要将茶梗采下来?

简单来说,开面采,采摘三、四叶的岩茶,有了茶梗的存在,叶片与叶片不至于紧贴在一起,利于摊晾与揉捻。

从岩茶风味呈现上,茶梗还是一位幕后英雄。

因为茶梗内部含有不少养分物质,储存着不少能量。

在做青时,叶脉与茶梗内部的养分会输送到叶片内,利于品质提升。

等到做青结束,叶片内部大量水分消失,且养分物质分布均匀,发酵程度适中,岩茶做青就达到做透的状态。

经过烘干后,再静置一段时间,彻底将茶梗内部的风味物质利用完毕后,飞鸟尽,良弓藏,它该要退场了。

将茶梗、蜡片剔除后,开始焙茶。先是走水焙,焙去挑剔期间吸附到的水分,才到正式焙火。

为了焙火这一步,要做不少的前期准备。像是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相遇。

而焙一次茶,要付出耐心等待!

《4》

岩茶的加工要诀,此前一直在反复强调。

做青要做透,焙火要焙透。

做青时,走水走透,可以让养分在叶片内均匀分布,在摇青静置环节时,让叶脉内部的水分与养分,均匀散落出来,从而能够发生均匀氧化。

(以多酚类物质为主体的酶促氧化,促进岩茶香气风味形成。)

而焙茶时,何为焙透?

岩茶江湖里,盛传着两点说法。

一种是,岩茶要焙到足火才算焙透。

一种是,岩茶水分要彻底干透,才算焙到位。

实际上,这些理解统统都是错的。

焙透的含义,是将岩茶内部风味精华沉淀下来,让整体均匀度达到一致。

当里外的含水量与养分分布,都处于动态平衡时,这才叫焙透!

武夷岩茶的加工过程,繁琐且复杂。等达到“焙透”这一步,算是历经重重波折,正式打通关。

想到这里,就很类似景德镇的烧窑。

一块泥料先要经历反复捶打,变得柔顺细腻时,才能拉坯成型,且整个坯体厚薄均匀;

接着,在混好既定釉色后,要让坯体均匀的刮上颜料,需要涂抹均匀。

最后,才是泥与火的直接碰撞,在高温烧制下,且受热均匀时,正式烧窑出成品!

岩茶的焙火,不贵在将火功焙高,而是贵在焙透。

对岩茶的加工而言,做青好比是打地基,而焙火像是搭地面建筑。

唯有做青做透,焙火焙透,岩茶的整体品质才能实现一个字——稳!

《5》

为什么岩茶的岩茶,不能直接焙到足火?

大致看过岩茶的加工过程后,不难看出,岩茶的制作过程半点不能心急。

做青时,不能心急,得走水走透。

武夷岩茶的加工,可不是让茶叶的含水量控制达标那么简单。

从理论上,通过烘干的方式,一直吹热风,可以达到武夷岩茶的含水量标准。

但这种没有焙火的茶(多见为走水茶),香气未凝,汤感略薄,喝起来带有生涩感。

岩茶的焙火,建立在做青做透,内在养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

做青结束后,岩茶内在的这些茶味物质们,才能够以一个整齐方阵,齐齐经历高温炭火的淬炼,最终才能获得成熟风味。

要是做青没做透,直接猛火高温去焙茶,断不能做到焙透。

结合岩茶的制茶规律,从四、五月将新茶采回来后,做青流程不能心急。

等到前不久,才能结束做青,挑梗后准备焙茶。

为了达到均匀焙透的效果,现在的岩茶,普遍都处于轻焙火阶段。

茶叶作为草木之躯,不能一下子吃火过猛。而是要先轻焙火,再放一段时间后,继续往下焙。(中间要有缓冲期)

直至岩茶的焙火程度,达到足火后,方才为止。

因为,焙到足火后,再继续往下焙,容易变成病火。

凡事,过犹不及!

《6》

做青做透,可以为一款优质岩茶成型,打牢地基。

而焙火焙透,能够让岩茶的精华沉淀。

武夷岩茶的加工期,一板一眼,有条不紊,规律鲜明。

如果是,现在就想做出焙到足火的茶。

那么要迎来一个尴尬。

即,岩茶的火功虽然焙高,但却没能焙透。

与此这样,还不如耐下性子,慢慢等待。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是美事!

此刻,轻焙火岩茶,正值尝鲜期。

但对于今年的足火岩茶上市,时机未到,切莫心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