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洞(商洛崖墓)
最少在20年前我因为工作就经常出入商洛,每每透过车窗看见河边悬崖之上一排排的崖洞就感觉好奇,从那时候起就一直有个想法,进去看看,当时的交通是相当的落后,从西安到安康短短的500公里路需要起早贪黑坐两天车才能到达,当然去商县也是一样,早上起很早,下午才能到,当时也根本没有通乡公路和交通,记的我当时从小商塬去红门河公社,都要人去接徒步而至,要不一天时间是到不了的,饿着肚子,下午天黑前才能到,更别提去探寻石窟了。
最后随着工作的调动,也就在没有机会去了。这样一放就是几十年过去,期间路过,倒是去过一次,在丹凤河边一个地方,地名不记的了。可是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最终也没有上去,当时还没有能力从这样的悬崖上爬上去,当然现在也没有。但是认识穷游天下的飞翔(网名)以后,才多少有了可能,他是有这样的能力速降下去,但是却一直没有商量过,也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去。
安康平利也有几座这样的崖洞,我曾经和同学一起攀爬上去过,平利是山石以石灰石,青石为主,石地坚硬,只要胆子大,抓住石缝,是能够攀爬上去的,也相对安全,经过考证,和当地村民介绍,应该是土匪洞,和商洛的不是一回事情,但是安康平利也同样是属于巴人居住区,也是典型的巴文化,从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来,在平利很多地方20年前也是有着和商洛崖洞一样的构造的山崖石窟,但是要小很多,我也曾经爬上去过,里面有烧纸的痕迹(在当时是不准搞迷信的,敢烧纸已经是很不的了的事情了),现在想来应该和目前的巴人洞还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自从我第一次见到这些洞穴就隐约感觉这些洞穴是用来埋人的,这想法很简单。包括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人们的居住一定需要满足以下重要的几点,一,水源要方便,二,要方便去耕地,三,交通要方便,而山上开凿这么多石洞显然和这三点都不挨边,大家想想,我们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是你,你会笨的去住在这样的地方吗,我们都不会去,那么古人不比我们差,他们也不会去,当然只能是为了放东西了。放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埋葬先人了。
至于说土匪洞,这更不靠谱,土匪也是不会去这样的地方的,这些地方,固然是容易坚守,但是也不容易下来,只要官兵派少量人马守住路口,那么不出半年,土匪估计非在上面疯掉不可,何况他们还的有充足的粮食,水和柴禾等生活用品。况且也没有见过土匪住这样的崖洞,最多是找个大些的山洞,外面扎寨为营,也方便自己,到是当地广为流传的避匪洞还是能够成立的,这些洞多少也有几千年了。期间发生大的动乱多以数计,每当兵荒马乱的时候,土匪或者败军来了。大家就跑进洞里去住,这些流匪是不可能长住的,所以只要带够家人吃的喝的,10天八天土匪是肯定要走的,村民在下山回家,这个理由还是站的住脚的。
当然这些洞也不可能是村民为了专们避匪而开凿,太平年是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荒年也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做,而且从现在保存下来的炉灶,水池等来看,大多是装饰用的,不太实用,想想有谁会把自己的炉灶修在悬崖边不到30公分的地方,如果真是,那估计中国的女性早就给摔死完了。况且还有淘气的孩子,而汉朝的法度正好合乎这样的要求,视死如生,就是死后和现实一样,活着有什么,用什么。死后也是一样要带去的,那么这样解释也就合理了。死人是不会考虑做饭会不会被摔死的问题,更何况巴人相信人死尽量埋在高出,这样离天近。可以早早升天。
最近几年国家考古的大量资料也显示这些洞穴确实是墓葬群了。而且是汉墓,这也很好理解,这样大而且集中的墓葬群也只能是有了铁的发明才能够完成的,而我国也是从汉朝以后铁器才逐步在民间使用,在早是没有这样能力这样大面积开凿这么多的洞穴。而确定是巴人开凿也是有道理的,汉民族自古就没有开山凿穴而居的,只有早期的人类在没有能力同大自然抗争的时候才会利用自然洞穴藏身,而在陕西商洛早期除了汉民,也就只有巴人这一只了。
巴国最早在湖北西部,由于跟楚国反目,被楚国赶到了四川盆地的东部。 巴国自从被秦国消灭后,就没有自己的政权了,而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巴郡。巴郡位于四川东部。当时的巴人遗民,也分布在这个范围。 至少在汉朝,巴郡已经被汉化,即使那里有巴族人的后裔,也与汉族人没有区别了,充其值也就是现在的一个比较大的民族而已。
三国时期刘备曾经控制整个四川,从蜀国的所有资料记载就都没有巴族人的历史资料。 所以巴人也只能生活在汉朝以前,春秋以后的年代。现在我们陕西商洛很多地方人的长相和身材比例都和汉人有所变化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他们被汉化以后所留下的巴人基因起的结果,高鼻梁,眼睛内凹,口比较大,手臂长,腿短等等遗传。充分说明现在商洛很多汉民是有着巴人基因在内的。
今天我去的地方是商洛市以南的山上,具体位置在商州市以南的东村,从这里有上山的道路,山不高,也就20分钟到顶,而巴人洞却在山的另一边,的从山顶下到河道上边才能够到达,2010年以前不知道是谁承包并修建了这里,给山上用水泥修补了道路。并给最上面的一层安装了铁栏杆,结果并无人问津,随即荒废至今,目前山上的道路基本倒塌完毕,铁护栏也大多腐朽,根本就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当地人也都知道这里危险,平时并不去这里玩耍,加之商洛少水少树,就更是难得有人前来,但是因为早期的修建也是的这里是大多数人在不借助绳索的帮助下也能踏上的唯一一块地方了。
我这次是随队前往的,汽车从高速G40在商洛西出来,然后向西一拐就到了S307道,继续向丹凤方向行走约两公里就到,在公路以北的河道上方就是原来放弃的巴人洞景区,这里也曾经多次上过电视,就是中央电视台也有报道过的地方,路南就是上王塬村,汽车停在村边的厂房边,徒步下到河道里,向对面山崖上巴人洞走去,在看见河对面山崖下的国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以后,顺着河道里的石头跳过去再爬上河边的泥坎子上去就是大片的芦苇。顺着芦苇里的羊肠小道向上乱走,第一个沟口就是上山的道路。
沟口是倒塌的原景区的门房,徒步进去右拐就是上山的道路,商洛大多都是这样的红纱石,比较松软,更容易风化,所以走在上面相当容易摔倒,加之山上无树,多为割手的茅草,走起来更加困难,当然这也给保护巴人洞的人为破坏起到了相对的保护作用,道路成“之”行在接近60度的山坡上蜿蜒而上,行不几步就见一个洞穴,洞外修有半节式房檐,里面有供桌以及香炉等,但是神位上并无塑像供奉,从边上爬上去看石刻,原来是个财神庙,摩崖石刻字迹已经风化相当严重,绝对不是现在新修的庙宇。
稍微休息片刻继续向上就来到半山腰第一个山头,山头之上是个宝塔,在山下看见原以为是个古塔,结果走近一看,让人只能图负呵呵,竟然是现在修建的一个风景塔。高不过三米有余,连个风水塔都不是,在上几分钟就来到一座凉停边,这个凉停高不过4米,但是却修在悬崖绝壁之上,停上并无护栏,端的怕人,站其上,微风吹来,吓的汗都凉进到肚子里面。亭子大不过2平方米。那个还敢久留,匆忙爬上去,在也不肯下来,亭子对面就是巴人洞。得上去山崖边的道路才可以进入。
道路就是在原来洞边的山崖上用簪子直接刻出的道路,宽只能容许一人侧身而过,一般都是进去时候由一人观察,大声阻止对方在通过时另一人相对通过。也确保在没有人通过的时候两边交替而行,端的危险之极,一些地方因为风化,已经很难踏上一只脚了。于是只能面壁双手紧紧抓住岩石缓慢移动,而边上的铁栏杆更是不敢去碰,常年的腐蚀,不但起不了保护的作用,相反更加危险。
进的洞来,原来是一长方形墓室,在靠河一方修有一洞,应该是倾倒垃圾什么的地方,上方是窗子,也就半个平方大小,墓室有10多平方大小,从墙两边对开的石槽来看,应该是上下两层,中间搭上横木,铺上板子,就成阁楼,到很象现在的复式楼房。在墓室东角是深半米多的长方形深坑。估计很难有人知道。但是我却知道。那是火塘,汉朝用火依然是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民间。在中国70年代以前,我就见过安康附近的偏僻地方依然这样修建火塘的,晚上睡觉,把火埋在灰里。有的时候可以达数天之久,相当方便,也节省了使用火柴。
从墓穴的窗子爬上去,高大概一米五左右,就来到悬崖外面。在洞外修有炉灶,大小和现在现实中用的基本一样,当年修景区的时候在原来的道路上安装了防护栏,要不给一百个胆子那也是不敢过去的,太危险了。现在防护栏虽然已经坏的不起作用,但是多少还是能给人心里一些安慰,壮着胆子继续向前。
这里目前开放的仅仅是最上面一层,从西到东有大概10多间墓室。长不过百十米,脚下就是几百米的悬崖,只要是失足落下,那肯定是绝无生还的可能。每一墓室都是连着另外一个墓室,但是都有着自己独立的门窗,所有的门都面向悬崖一边,最后的墓室确是上下两层结构,我推测当时也是看条件了。估计有钱的修的就好。没有钱的只能是在外面打两个桩,把棺木横架在上面了事,要不外面打了那么多数不清的石洞做什么用。从四川很多地方的悬棺就能推测出来,当时四川的悬棺也是巴人修建的,看样子巴人喜欢把自己葬在山崖之上也不仅仅是商洛这一个地方了。
最后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以后巴人就消失了呢?商洛学者认为主要是民族融合使然。“巴国被灭后,大部分居于商洛的人随着通婚,渐渐而与汉人融合,因此,在巴国灭国后一千多年,这种融合应该已经将巴人与汉人的区别模糊了。我也曾经多次和当地村民交流,感觉他们虽然和现代汉人没有什么却别,但是长相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只能是感觉,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据专家从前不久商州东关发掘出土的唐代砖式船棺葬分析,当时的巴人应与汉人没有多大差别,仅仅在葬式上,还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而已”。
今天去的巴人洞是在杨峪河边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商洛地区到底还有着多少巴人洞?那确实很难统计清楚,目前官方的统计数字是六千多,那可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难怪在这里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有着巴人洞的出现,原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古巴人洞的风采还不觉得怎么样,今天来看后,让我更加神往,自己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在来,做好准备,来探望这传奇的洞穴,肯定有着超乎想像的神奇。
今天来的巴人洞大体可以分成六层,都是面水一侧而建,所有洞穴最高的离地最少也在200米以上,低的也不下数十米,所以如果不是专业的登山队员那是绝无可能上去。我当然是更不能了。回家以后要找飞翔好好聊聊,看能不能组织一次探险,他有着丰富的户外经验和速降技术,如果能在山崖上找到可靠的抓地点,进去应该是完全可能的。今天这里的巴人洞已经被景区破坏的没有了一点原始的遗存,只能希望以后再来寻找更原始的了。
从原路返回到亭子边,向上就是登顶的道路,因为这山整体不高,也就一会功夫上到山顶,山顶就是个东西走向的山梁,东头即至,是商洛的街道,山梁西头是一个水泥亭子,站其上脚下是两条道路,向丹凤而去,亭子左边是从山梁通向山顶铁塔的道路,一排高压线铁塔成一条线消失在万山峻岭之中,铁塔下就是正真的东西山梁,我们才去的只是一道多出的分水梁而已,透过满山偏野的松树,商洛市就已经呈现在眼前,南草北木在这里也是成立的,山南真的没有一颗大树,而面向城市一侧确是绿绿葱葱。
从山梁向西下到山亚,就是一十字山路口,南是下河去上王塬村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天进山时候景区的大门,北却是进入市区的道路,山下就是东村,穿过村子就是王源路,顺王源路向东就又回到G312国道边,国道紧邻丹江而修,原来这里是商洛市的后花园呀,可惜这山没有名字,在当地叫什么我没有多问,现在想知道却又不可能,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的,当拥有的时候并不珍惜,一旦过去了,也就只能惋惜了。
以下人物照片摄于夜村镇深山之中,人物明显和我们关中人不同,夜村也是巴人洞密聚区。(时间,2016年元月)
赞 (0)